張娜娜 黃秋彧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產業的結構和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重要,產業結構的變動已經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內蒙古自“十一五”以來,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這樣的增長大部分是由于近年來全球能源緊缺,而帶來的能源及材料工業的快速增長。內蒙古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期,因此該如何抓住戰略機遇,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已經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我國學者對產業結構及其變動的研究開始得比較晚。從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開始,大量的國外經濟學理論才漸漸被引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研究產業結構,國內的學者普遍認為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總體看來,前人的研究的側重點在產業結構優化的內涵、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和影響機制,以及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對策等。
國內學者從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相互關系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彌補了該地區在經濟增長方面研究對結構問題的忽略。具體如下:
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產業升級的產業分析和產業升級的區域空間安排等方面。隨著對產業結構優化問題研究的深入,學者們越來越關注對產業政策理論的研究,通過產業政策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推動產業成長和經濟發展。江小涓(1991)[1]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并得出了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何德旭和姚戰琪(2008)[2]通過分析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就業結構轉換效應、第三產業發展的結構升級效應等提出了未來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和方向。21 世紀中國沿海區域經濟飛速發展,沿海地區的產業結構隨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地區的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的研究也非常之多。王保林(2009)[3]對于開放條件下,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機制、優化路徑選擇做了一些探討。張燕,陳漓高(2007)[4]不僅對產業結構的變動和優化做了理論解釋,同時還對衡量產業結構優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做了歸納和總結。
總體來說,國內學者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問題的研究與之前相比,內容更貼近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現實,角度更新,方法也更為科學。
張璞、齊政文(2000)[5]認為,內蒙古目前正處于一個新經濟成長階段,社會總供求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量的商品出現相對過剩。因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使之與需求結構的變化節奏相適應,才可以解決相對過剩問題,達到新的更高層次上的平衡。
寶音、阿拉騰圖雅、包玉海(2001)[6]認為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以來,內蒙古經濟已經取得了高速發展,但同時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卻并沒有縮小,究其根源就是內蒙古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卜春燕(2003)[7]認為內蒙古應該制定有效的產業結構優化目標和優化升級政策,前提是必須做到:首先,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其次,緊密結合科技發展與產業升級。再次,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滕英躍(2006)[8]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內蒙古的產業結構,通過測算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對內蒙古的經濟結構比例、各個產業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以及各個產業的發展順序進行了分析。余際從、李春香(2008)[9]運用因子分析法,通過選取的9 項指標,分門別類地對內蒙古自治區的各個盟、市的產業結構轉換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和分析。并且對不同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對上述文獻資料的整理后發現這些文獻都只是從產業結構的角度進行分析,或者是對某一個省或某些區域的產業結構進行的實證分析,很少有文獻針對內蒙古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的各個方面的改變進行全面評析。文獻中與內蒙古產業結構戰略性升級的政策建議,總體來看還是十分單一,大都是把國內或者國外其他地區的經驗直接套用在內蒙古自治區上面,十分缺乏針對性,內蒙古作為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治區,產業結構的特殊性,以及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的特殊性,都有待考慮,因此本文對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就十分有必要,全面系統地對內蒙古三次產業結構現狀進行分析,綜合各種因素提出新的升級優化思路。
[1]江小涓.論我國產業結構政策的實效和調整機制的轉變[J].經濟研究,1991(04):9-15.
[2]何德旭,姚戰琪.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應、優化升級目標和政策措施[J].中國工業經濟,2008(05):46-56.
[3]王保林.產業升級是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J].經濟學動態,2009(02):32-36.
[4]張燕,陳漓高.從對外貿易角度看中國產業升級的路徑——基于投入產出法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7(12):42-87.
[5]張璞,齊政文.促進內蒙古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0(31):521-523.
[6]寶音,包玉海,阿拉騰圖雅.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研究[J].經濟地理,2001(21):196-200.
[7]卜春燕.內蒙古產業結構高級化過程中的科技政策選擇[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3(24):114-116.
[8]滕英躍.內蒙古產業結構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24):9-10.
[9]李春香,余際從.內蒙古產業結構轉換能力的區域比較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8(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