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軍
(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呂梁 033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同時由于對資源的需求同時擴張,使得國家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煤炭資源城市受到的影響程度更甚,也阻礙了煤炭企業自身的發展。作為資源性的煤炭企業,屬于流程型產業,發展方式一直屬于粗獷型,因此煤炭企業急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上少污染、高科技、低能耗的可持續的新型發展道路。
(一)煤炭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受制于我國的經濟體制。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化道路還不成熟,煤炭企業大多受政府的計劃經濟模式的調節,企業大多缺乏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的壓力和動力,因此,其粗獷的經濟發展方式才得以延續。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煤炭企業的經濟體制有了較大改變,但是改變的力度還不夠,企業的各種產權關系、運行機制還未健全完善,在很多方面仍然受到政府的干預。
(二)我國的煤炭企業科技水平含量較低,并且缺乏科技創新的實力與動力,科技成果也很少轉化為生產力,使得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脫節。據統計,我國煤炭企業的科技增長率對我國經濟增長率貢獻較低,僅為23%,比我國其他產業的平均水平還要低一些。此外,我國煤炭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水平也比較低,缺乏企業家人才和技術人員,例如,工程技術人員的比例僅為3%,企業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帶頭人更是欠缺。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國的煤炭企業,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以煤炭為主,缺乏多種經營的經驗。而且大多只重視第一、二產業,而對第三產業缺乏重視,使得很多效益好的項目不能開展,浪費了大量新的提高效益的機會,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一)企業應該轉變經濟發展觀念,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謀略。煤炭企業應該依靠自身的資源優勢,并結合實際需要,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綜合利用資源的有效價值,加大企業產業鏈的擴張,最大力度地實現礦井效益,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
(二)注重節能減排。煤炭企業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節能減排。第一,企業要遵循節能減排的節支增收、降耗節能原則,重點實施規范化、制度化的科學節能管理模式,積極建設節能減排體系,使各項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第二,煤炭企業要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制度,建立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和監督體系,完善能源消耗統計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方法。企業要改進環境統計體系,對重點污染數據的采集、核定、發布要統一進行,對污染源的增減動態要及時預報。第三,煤炭企業要對生產設施和設備進行更新換代,聘請能源、環境檢測部門對設備進行檢測,對不符合規定的高污染高能耗設備堅決淘汰,積極更新推廣節能減排的具有新工藝技術的現金設施設備,杜絕各類浪費現象的發生。第四,煤炭企業要推廣實行節能減排新工藝。例如,對大型能耗設備采用調速技術,大大降低設備的耗電量;在辦公、施工場地采用新的LED 冷光照明技術,普及節能燈具,實現綠色照明,將大幅度地降低電能消耗。
(三)煤炭企業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以前產業結構、產品經營單一的狀態,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實現“以煤為主,多種經營”的綜合發展道路。企業要以煤為主,積極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所具有的優勢,深度開發其可以利用的價值,比如對煤矸石、洗煤、中美等低熱值燃料及廢棄物,可以進行深入的加工,將其應用于建筑材料的生產和發展。而對于開采比較困難的尾煤,可以利用地下氣法進行處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以開采的劣質煤炭,達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目的。調整多種經營的結構要以高起點,專業化的規模經濟為要求,以擇優劣汰為方針,搭理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企業要盡快樹立起自己的市場地位,將小煤礦推向市場,對進入衰退期的附屬企業實行轉產。對市場需求量大、發展潛力高的產品,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并盡快建立起一批重點項目,將其培育成煤炭企業實現結構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支柱產業。在市場環境下,企業只有不斷發展完善壯大自己,才能夠確保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并能在競爭中吸取同行企業的發展經驗和技術,進而實現自身“以煤為主,多種經營”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提升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由于受制于我國計劃經濟的影響,煤炭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技術改造升級落后,進步緩慢,并且缺乏后勁。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缺乏有核心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因此,要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煤炭企業就必須進行技術改造,必須進行產業升級,轉變以前的粗獷式發展道路,走集約型的發展,依靠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和科技創新來促進經濟增長。要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切實將企業的科技進步和創新轉變為煤炭企業的生產能力。煤炭企業要建立起創新激勵機制,通過獎懲措施引導企業員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改造,廣泛應用新技術,不斷提高煤炭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1]張燕.論煤炭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J].現代經濟信息,2010(21).
[2]趙成.以科學發展觀推動煤炭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J].煤炭企業管理,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