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2011 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專題闡述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由此可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發展農村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加快農村中小企業的轉型、建立健全農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是發展農村經濟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加強農村中小企業財務監管,是農村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按照我國現行的界定中小企業的標準: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數額,中小企業是指勞動力、勞動手段或勞動對象的集中程度較低,或者生產和交易數量規模較小的企業。中小企業在我國的重要性大家是肯定的,對安排就業和再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國家工商局統計資料顯示:截止至2011 年12 月,全國中小企業共計約4000 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 ,貢獻了中國60% 的GDP、50% 的稅收和80% 的城鎮就業。毋庸置疑,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然而,農村中小企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卻遠遠低于城鎮中小企業,我國的農村中小企業雖數量眾多、體制靈活,但大多屬私營或集體企業,帶有強烈的“家族”色彩,財務管理水平乃至整體管理水平普遍較差,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都處在一個較低的層次。
明晰的產權制度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益,有利于調動產權主體的積極性,而我國大多數農村中小企業大都采取個人獨資或合伙式組織形式,雖然一些中小企業也采用了“有限公司”的組織形式,但這些企業建立之初就沒有產權意識,總覺得“全是自家人”,這必然導致企業財產與私人財產混為一體,家事公事區分不清,由此就會產生企業產權不清晰,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導致各種產權糾紛甚至沖突。換句話說,產權是否清晰的問題已成為阻擋我國農村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根本性問題。
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從供應、生產到銷售都需要資金。但是融資問題一直以來就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大難題。目前我國農村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初始投資,二是銀行貸款,三是利用社會閑散資金。而中小企業在創建時,大多初始積累不足,注冊資本大多不足百萬,要想通過初始投資方式融通大量資金,顯然是“力不從心”;而銀行信貸資金多數被借貸給了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大企業,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也面臨大量困難;如要采用到民間借貸,一個突出的障礙就是資金成本高,2011 年底民間借貸的月利率已高達1.2%息甚至更高。
很多農村中小企業在生產中沒有合理的存貨采購批量,沒有做到以銷定產,采購與生產無定額,導致采購和生產環節占用資金多,浪費嚴重,成本費用也較高;在資金回收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擴大市場占有率,大多數中小企業均會采用賒銷模式,導致形成大量應收中長款,卻沒有制定合理的使用政策、收款政策,造成資金回收困難,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這是阻礙農村中小私企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許多農村中小型企業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頑疾:一是企業多頭開戶,坐支現金,收入不入賬;二是存貨管理混亂,沒有嚴格的物資管理制度,沒有出入庫手續,有的企業甚至連存貨明細賬都沒有,且長期不盤存,造成賬實嚴重不符。三是固定資產管理混亂,購入固定資產不入賬,也不提取折舊,造成賬實不符、資產閑置。
許多農村中小企業聘用的會計人員多是家族內部人員,或者是低薪聘用的人員。業務素質無法的到保障,有些無法準確理解和把握財經法規和會計準則,工作具有一定的隨意性。某些中小企業從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會,往往不設立專職的財務人員,即使有也不能做到崗位設置的互相牽制。會計核算工作不規范,又缺乏有效地內部監控機制。 外部監控隨意,而國家層面將監督的重點多放在了大型企業,對農村中小企業的監督就顯得比較軟性化,相關法規、條例缺位,管理中主觀多于客觀,隨意多于規范。
農村中小企業大多屬于個體或私營性質,往往采取家族式管理,企業的老板既是投資人也是管理人,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最終導致了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責任不清晰。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企業管理者通常會將企業作為整個家庭財產的延伸,忽視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其職權不分,責任不明,極易導致財務管理混亂,資金管理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現象。企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沒有建立內部審計部門的意識;即使建立也往往流于形式,很難嚴格、獨立的行使內審職能,難以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
建立健全農村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這是解決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針對中小企業發展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中小企業的順利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支持。政府要注重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與此同時,政府還要引進金融機構,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為企業服務的觀念,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一是提高企業的信用,建立與銀行的長期合作關系。作為農村中小企業,應主動搞好銀企關系,而不是等到真正用錢時,才與銀行聯系;二是農村中小企業應建立互助組織,以達到共同發展和風險共擔的目的;三是政府牽頭設立多層次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該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服務農村中小企業為宗旨,以低擔保費、低門檻為原則,減輕農村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降低其融資成本。在建立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同時,要把建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如農村中小企業聯合會、農村中小企業投資及融資信息服務機構、農村中小企業資信評估機構等)結合起來,豐富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解決農村中小企業實際困難。四是企業要在采購、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都以誠信為先,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和資金的快速周轉。
農村中小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管理者就必須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就必須邁出明晰產權這一步。要強化對產權制度的認識,明確規定對合伙創業的所有成員的權、責、利,并通過建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完善董事會等方式保證產權明晰落到實處。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科學地確定投資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財務管理人員要正確分析投資結構,找出存在的問題,了解本行業的投資狀況和項目建設信息,并采用科學的投資決策方法進行項目投資決策,避免盲目投資。
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考核力度,杜絕無證上崗情況的發生;在對財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的同時,強化思想道德和職業操守教育,細化單位財務制度,嚴肅財經紀律,全面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水平,發揮財務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把關、參謀甚至決策的作用。結合農村中小企業實際,逐步建立內部會計制度、內部資產管理制度、盤存制度、現金預算制度、使用制度及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制度,以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要重視企業財務預算工作,通過目標分解、細化,將經營目標和任務分配到部門,通過預算對企業的財務行為形成有力的約束和控制。
財務會計報表體系要依托稅務報表模式主體來建立。新頒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減輕了小企業在提供財務報告方面的負擔,立足于主要滿足稅務部門、銀行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大大簡化了會計處理并且于稅法規定保持了協調。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相對簡單,于財務會計之外單獨設置一套獨立的賬表體系既不現實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因此,農村中小企業應靈活掌握其報表體系,只要能夠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可以采取如增設輔助賬簿等方式進行詳細記錄,通過輔助賬簿的差異調整就可以合理地將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銜接。
從目前看,農村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私營小企業僅僅靠自我約束來規范財會工作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借助于外部監管幫助農村中小企業,使其財務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要加強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稅務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等對企業財會工作的監管力度與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政府相關部門首先應指導督促農村中小企業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企業賬簿體系的建立情況和財務運行狀況進行督促和審計,這是從政府層面上的監督。同時,要將農村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納入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來,讓企業和社會公眾可隨時查詢提供不實會計信息的企業及責任人員,增加企業經營者及會計人員的違規名譽風險和違規成本,加大打擊各種會計違法行為的力度,充分發揮監督職能。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并非只為規模以上企業而設計,對于農村中小企業也是一劑良藥。農村中小企業同樣需要發展壯大,以適應日益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作為農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高瞻遠矚,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吸取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使財務管理工作真正發揮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1] 葉上司.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0(5).
[2] 蔣才順.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大眾科技,2011(3).
[3] 周德文.民營企業產權仍需進一步明晰[J].中華工商時報,2010(1).
[4] 郭又成.如何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1(04).
[5] 劉志龍,陳鵬,籍莉.我國中小企業現狀與分析[J].市場論壇,2010(03).
[6] 陳建春.試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J].當代經濟,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