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妍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改革開放三十年,民營經濟創造了中國經濟的神話,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民間借貸行為愈演愈烈,規模高達上萬億元。
民間借貸之所以長期存在,主要原因還是民營中小企業有需求,而又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那里得到滿足。與那些信用狀況不明、經營穩定性不強的中小企業相比,銀行往往更愿意將資金貸給信用好、經營穩定的大企業。
近年來,股市低迷、樓市調控、存款利息較低,對資金持有者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居民投資渠道相對比較單一,而且多數居民不具備投資股票的條件,而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民間借貸行為可以獲得比上述幾種投資行為更大的收益。
盡管民間金融作為我國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法律價值,但由于我國對于民間借貸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針對民間借貸問題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條文多是散見于各項法律規定之中,有些規定甚至相互沖突,而對于民間借貸行為合理性的具體定位、借貸主體的具體權利義務、擔保模式以及具體的違約責任并沒有做出相關規定。
首先,大量民間資本分流會導致銀行信貸資金越來越少,尤其加大了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而且由于民間資本的“逐利性”,難免經不住高利潤的誘惑,使貸款流入一些國家政策制度限制或相抵的行業,對金融秩序造成沖擊。
其次,我國民間借貸市場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管理機制,極易為少數不法分子所利用,近年來,以民間借貸為外衣,實則從事“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行為的案件不斷浮出水面,一旦產生巨額資金損失無法償還現象,必將對市場經濟秩序、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
再次,為了追求高額的回報,貸到款的個人或公司又會自己作為放貸人,以高額的利率將借款貸給其他人,甚至許多公司因此放棄實體產業轉向“虛擬經濟”,民間借貸的這種高利息化,極易導致實體產業的“空心化”。
最后,民間資本長期處于地下狀態,會造成國家大量稅款流失。由于民間借貸不必在工商稅務部門注冊登記,其經營與收益都具有隱蔽性,也不可能主動接受稅務部門的管理與審計,因而造成大量的民間資本流通所產生的稅款不能足額入國庫。
從我國目前的立法情況來看,民間金融與正規金融的關系是緊張的,人為地將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對立起來,對民間金融限制甚至禁止,使得民間金融活動無法取得合法身份,迫使一些民間借貸活動轉入了地下,成為“地下錢莊”。
對民間借貸活動進行監管的主體應該是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地方政府不宜作為監管機構。因為一方面地方政府作為所在地的“最高領導”機關,由其進行監管,容易產生為了滿足其自身利益而進行地方保護的作法;另一方面明確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作為監管主體,可以有效避免多個監管部門相互推諉、踢皮球的現象。
我國中小企業眾多,僅依靠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部解決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大銀行沒有能力滿足數量如此眾多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所以應該鼓勵成立更多的中小型銀行,銀行分級別從事融資活動。金融監管機關應嚴守市場準入關,將具有一定管理制度和規模的民間金融機構納入市場主體,并給予登記履行相應手續,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排除出去,以保證中小企業金融活動安全高效地進行。
由于大量的民間資本長期處于地下狀態,居民的投機性心理使得大量資金游離于實體產業,充斥在虛擬經濟中,因此應對民間資本流向予以積極正確的引導。如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我國先進的制造業,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尤其是涉及到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節能環保的領域,加快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減輕一部分涉及該領域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引導民間資金流向公益事業、民生社會保障領域,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我國民間資本數額龐大,但由于沒有正確的引導一直游離于法律法規管理范圍之外,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要使得民間金融合法化,辦法之一就是賦予民間金融合法的法律地位,使其在法律的監管與保護下逐漸陽光化,建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銀行,嚴格規范其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保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同時國家應合理地引導民間資本的流向,既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推進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1]時寒冰.中國怎么辦[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陳國平.錢江東去:浙江金融發生了什么[M].紅旗出版社,2011.
[3]熊澤森.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制度創新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