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捷 姜愛真
(中原總機石油設備有限公司,河南 濮陽 457001;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投資管理中心,河南 濮陽 457001)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持續發展,各國正加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尤其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后,國際資本流通的飛速增長令這一狀況加深,世界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鼓勵本國企業積極對外進行直接投資,并分享對外直接投資為本國帶來的利益。
企業作為投資的主體,在驚醒跨國經營的活動中,所要面臨的關鍵問題在于投資的區位選擇。投資區位選擇的是否合適對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投資區位的選擇作為企業經營的一項重要決策,不是純粹的單向考慮被投資國的區位因素和單向考察投資企業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和作用,而是把比較優勢做為分析模式,綜合考慮投資企業自身因素和投資區位因素,著重分析被投資國的區位特征和投資企業主體的特征之間的契合度,這樣才能夠充分的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因素和充分利用被投資國的區位優勢,進而獲得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成功。將企業的優勢因素和區位比較優勢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且充分利用政府的積極政策,是實現最優區位選擇的關鍵。區位選擇是投資企業的內在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作為動態外生變量的區位優勢,是投資主體通過外界的尋求獲得的,投資企業無法通過自身去創造的。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可以通過投資對象的戰略環境和投資主體的戰略動機兩層面來分析:
被投資國的戰略環境是投資主體的首要考慮因素。戰略環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環境,也包含經濟和創新能力以及勞動力成本等新興因素。
被投資國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直接投資導向,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影響到企業投資的正面效應;反之則表明區位內部人、物、信息流的載體的容量比較小,整體的功能比較差,投資效益比較低并且所能獲取的生產要素的選擇性也比較小。產業的集聚因素已經逐漸變成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的關鍵動力。一個企業競爭的優勢的重要來源就是產業集聚。企業的聚集對于降低生產成本和塑造區域彈性分工體系來講非常有利,最終形成知識創新的外部性。以我國為例,東部沿海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遠遠的大于中西部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吸引力。此外,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長江三角地區在吸引外資的總量、渠道和投資方式以及產業結構均遠遠的比其他地區更勝一籌。這要究其原因,無外乎是長江三角地區比其他地區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工業基礎和比較高的勞動力水平一級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要素,并且這個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聚集,尤其是制造業的聚集,這就更加是有利優勢。
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直接導致對外直接投資的明確的地域及產業分布,創新能力作為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重要的影響因素對區位選擇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地區吸引外資的能力遠優于其他在這些方面相對較弱的地區。
政策作為最傳統的因素所發揮的作用在逐漸的減弱,產業集聚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因素的作用在近些年一直逐步上升。成本驅動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的較為明顯的特征,而全球戰略則是以規模經濟、集聚經濟和人力資本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來作為最終目標的,目前,尚不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支配因素。
獲取利潤是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根本動因。但是在實際進行中區位選擇時,廉價勞動力、越過壁壘、占領市場、強化核心能力等直接決定了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時的區位選擇,在選擇是都會首先考慮那些能滿足這些動機的區位開展投資活動。企業在進行選擇決策時一般采用能夠實現以上目的的區位作為適合的選擇。
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直接影響著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的選擇。如果該企業的戰略目標是開辟國際市場,則要選擇市場基礎設施和信息渠道以及銷售渠道暢通并且進入障礙少和市場容量相對較大又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區位;如果該企業對外投資方面的戰略目標是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就應選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比較高、管理水平較為領先的區位;如果該企業對外投資的戰略目標是在開發和利用國外資源方面,則需要選擇資源豐富和運輸條件相對便利的區位。
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時對于區位的選擇來說,應首要考慮被投資區位是否會對企業發揮自身競爭優勢有利來作為選擇標準。企業擁有的競爭優勢必須要能夠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這些可能是絕對的壟斷優勢或者所有權的優勢。因此,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應當在充分衡量自身競爭優勢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外直接投資的基本目標來進行區位的選擇。
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相對來講在亞洲地區的覆蓋率最高,占被投資國的80%以上,在2008 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集中在亞洲的達到了62.6%,其中主要在中國的香港和澳門以及韓國等國家(地區);其次是拉丁美洲占18.5%,再就是非洲占5.9% ,歐洲占5.8%。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同樣主要集中在亞洲,截至2008 年底,我國在亞洲地區的投資存量就達到了792.2 億美元,達到總數的67.2%,據最近統計數據表明,對拉丁美洲的投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除亞洲以外的第二大主要投資市場。
2011 年底,中國的13500 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共分布在全球的177 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活動的覆蓋率為72.8%。對亞洲和非洲的投資覆蓋率最高,分別達到了90%和81.4%。從境外企業的區位分布來看,中國在亞洲地區設立的境外企業數量超過6800 家,在歐洲地區設立的境外企業近2100 家,在非洲地區設立的境外企業數量為1600 家在北美地區則是1400 多家,拉丁美洲700 家,大洋洲地區400 多家。
區位理論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區位分布規律的學說,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的理論主要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組成部分,但這兩個部分的選擇方式卻有很大的不同,發達國家的對外投資區位選擇理論主要有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和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活動的區位選擇理論則主要包括:“早半拍”原則、綜合動因假說等。
1.漸進特征
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在初級階段, 多選擇周邊在國家與地區進行投資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對外直接投資的人才,從而達到降低各方面的風險的目的,然后再對拉美、非洲及歐美等距離較遠的國家進行投資活動。這一點在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中表現得極為顯著。
2.產業特征
我國的資源開發型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主要聚集在非洲、拉美等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與地區。就如中信投資了一億多美元在多方合資合營的澳大利亞波特蘭鋁廠。 加工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非洲、東南亞和拉美等地。如海爾和科龍等企業已經在美國和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建立了基地來做研發活動。金融和保險類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了歐美等發達國家。
3.價值鏈特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迅速成長起了一批大型的企業和企業集團,這些企業均已經制定了全球化的戰略發展目標,配置了全球范圍各環節的價值鏈。它們通常把研發基地或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地設立在發達國家,而銷售環節則設立在目標市場或在中國香港設立銷售中心,加工裝配地則設在內地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舉例來說,聯想在硅谷、中國香港、深圳、北京均設有研究開發以及生產中心,各中心的分工不相同:情報信息站放在硅谷,實時對世界最大電腦市場的技術商業動態進行監控;中國香港則承擔著主機板的開發和試產;深圳則是輔助香港,承擔主機板的生產,這主要是為了達到降低人員開支的目的;銷售的環節中,在北京設立聯想的國內銷售網絡,香港設立聯想的國際銷售網絡,并且聯想企業已經在全球的14 個國家建立了25 個子公司, 形成相當大規模的銷售網絡。
目前過分集中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投資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這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弊端:
1.不利于我國的企業發揮自身的優勢
舉例來說,我國企業的適用技術、中等技術和某些進入成熟期的產品,僅在發展中國家占有一定優勢,在發達國家則相反。
2.投資的成本高而效益相對較低
在被投資的熱點市場和熱點項目中出現為爭奪某一項目的惡性競爭現象,這都大大不利于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3.不利于全球布局的企業價值鏈的發展
投資地區相對集中的這一特點,增加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影響到整個地區經濟形勢。
我國很多企業的對外投資集中在中國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避稅港。中國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在2003—2008 年期間,基本都是投資前三位的熱點國家(或地區),例如在2005 年開曼群島,有81%的投資流量集中在了中國香港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避稅地,并且實際數據遠比這些要高。對外直接投資過度集中在這些地方,會產生一些假象,即投資企業重新返回到國內進行投資和國內資金非法轉移到海外,這樣大大減少了我國的稅收的收入, 導致我國企業的不平等競爭,同時也會使我國企業高漲海外投資的假象,不過這些國家和地區迫于來自國際的壓力,相繼通過了修改公司注冊法的議案,以為減少這種類型的企業投資。
許多我國的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區域選擇的時侯,并沒有完全考慮到被投資國的投資環境,沒有深入的考察被投資國的市場,并且沒得到政府與社會中介機構提供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服務,所以不完全了解被投資國的國情。
據統計,中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亞太經合組織以及歐盟等地區的投資額較大較穩定,2009 年年末時,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面積已經覆蓋到了全球27 個歐盟成員國,在東盟投資了29.66 美元,占了對歐洲總投資流量的5.3%,相比較而言在拉丁美洲一體化、西非等國共同體以及安第斯集團等地區的投資流量較少,覆蓋范圍不多,投資比較不穩定,2007 年時對拉丁美洲的投資量同比下降了42.1%,而且投資流量主要集中在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避稅區。尋求以市場為目標的企業在非關稅壁壘以及關稅壁壘趨勢的不斷增長下就要對一體化地區進行更為長遠的規劃。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筆者認為,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選擇取決于區位因素和企業因素決定,企業因素與區位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全部或部分我國的企業的關鍵因素與投資區位的因素之間的聯系共同決定了這些企業的投資活動的區位選擇 ,由此一來,要構建影響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區位的選擇的綜合因素與企業各因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的關系,影響著投資區位的選擇和對投資主體吸引力的大小,因此企業進行投資區位的選擇時須詳認真分析。只有區位因素在各方面均能滿足投資企業的要求才能夠成為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優選地點 。
[1] 林本喜,鮑曼君.福建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思考[J].發展研究.
[2] 詹小穎,曹垂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
[3]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研究王雪芳高亞峰[J].中國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