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敏
(重慶銀行西安分行,陜西 西安 710075)
利率市場化就是國家對于存貸款利率放松上下限,讓銀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存貸款利率的定價。2012 年6 月8 日和7 月6 日,人民銀行連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擴大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核心階段。同時,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由現行的3.5%下調至3.25%,一年期貸款利率由現行的6.56%下調至6.31%。經計算,此次調整前后銀行息差將減小三成多,這將直接沖擊銀行業的利潤。目前,貸款的利率在逐步放開,主要規定了下限,而存款利率主要規定了上限。
2012 年12 月2 日,第七屆21 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實體經濟改革下的銀行角色”。
傳統的利率管制環境下,銀行業對管制性利差依賴性較大,不僅損害了存款人利益,也提高了企業的融資和借貸成本。而民間市場利率與管制利率的價差,還導致地下金融泛濫,潛伏著非常大的經濟金融風險。因此,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各種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才是促進中國經濟金融轉型的根本之道。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其中提到的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兩個重要的金融體制改革突破口。目前的金融體制在相當程度上是為了滿足過去集中資源辦大事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而在未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后,金融體制的功能也應隨之變化,應該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宏觀調控措施中一系列體制變革,都需要通過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作為推進的主要突破口,由此帶動金融體制的轉變,從而實現金融體制的功能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用六個字概括了金融改革的方向:企業、市場、調控。金融改革要以利率市場化為切入點,金融改革的目標就是形成一個滿足實體經濟崛起的繁榮的金融市場,把金融機構變成真正的金融企業。
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深刻改變商業銀行的生存環境,傳統盈利模式和經營方式必將發生劇烈改變。利率市場化會直接擠壓銀行的利差空間,而這正是商業銀行以往賴以生存的法寶。
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爭存攬儲”加劇將導致存款利率有上升壓力,而貸款利率的自由浮動將降低銀行在貸款市場的議價能力,較高的貸款利率也難以維持,存貸款利差不可避免地將收窄。而對于目前大部分依靠息差收入的中國銀行業來說,這必然導致大部分銀行的困境。具備堅實客戶基礎、創新能力強的銀行將在改革中受益,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而言受到的沖擊要小。
存款競爭加劇,投資者可選擇的資產管理方式越來越多,資金的跨市場、跨銀行流動將越來越頻繁,相應的資金成本上升、利差縮小成為趨勢,導致資金組織工作特別是一般性存款組織工作難度加大,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流動性風險愈加擴大。
1.利率風險
利率的變動可能給中小商業銀行帶來成本收益的變動,資產流動性的變動以及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波動甚至直接影響銀行自身的穩健經營。同時,在利率升降頻繁、各行利率差異化的情況下,銀行客戶會頻繁地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調整存款和借款的期限,這對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帶來更大挑戰。因此,為更好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商業銀行必須加快轉型步伐,提升定價能力及風險管理水平。
2.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對資產價格泡沫的推動,以及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改變,使商業銀行積累了一定的信用風險,同時也使整個經濟積累了很多的系統性風險。商業銀行防范信用風險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整個經濟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過程。
3.流動性風險
錯配是商業銀行重要的收益來源,短期的負債配以長期的資產,收益可以提高,但是流動性風險卻極其明顯,流動性風險將決定一家銀行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
由市場來決定資金的價格,給商業銀行許多自由和操作空間。這將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對于中小商業銀行而言,由于自有資金不多,吸儲能力不強,短期內這將會給它們的經營帶來一定沖擊。但是,利率市場化也會給那些法人治理結構好、經營管理能力優和企業信譽佳的中小商業銀行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契機,它將導致銀行業加快盈利模式調整。
1.調整業務結構,重視零售業務發展
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公司業務利差明顯縮減,資產業務將向擁有較強的風險定價權的方向傾斜,信用卡、消費信貸、貿易融資和中小企業貸款作為銀行開展資產業務的重點方向,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利潤貢獻率。零售業務將以其資本節約、風險分散、綜合盈利高、成長性好、穩定性強的特點成為維持銀行利潤的重要支點,所以,“無零售不穩”是市場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2.調整收入結構,提升中間收入占比
利率市場化使利差收入減少,必須依靠非息收入增長進行替代。托管、代理、咨詢、現金管理等業務不僅基本不占用資本,而且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帶來較高的綜合收益。中小銀行可在積極拓展代收、代付等業務的同時,充分利用商業銀行市場主體資格,積極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代理發行債券、銀證轉賬、代理保險、基金托管、代客理財、資產管理、財務顧問、投資咨詢等,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積極主動地開發低風險、高收益的中間業務新品種,以此大幅度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
3.調整客戶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銀行利差不斷收窄,迫切需要銀行進一步明晰客戶定位,集中資源適應并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調整客戶結構,吸引更多的民營、外資企業客戶,追求客戶結構多元化。不同規模實力的銀行應根據市場選擇不同的客戶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4.選擇擴張路徑,兼并收購
當前國內銀行擴張的時間和投資成本都很高,利率市場化給競爭力強的銀行提供了很好的擴張機會,兼并收購可能成為國內銀行擴張的重要途徑。
1.提高管理效率
利率市場化有助于銀行強化全面成本管理,抓量化、算細賬。銀行必須要加強投入產出分析,準確核算每個產品、每筆貸款、每項業務的資金成本、資本成本、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科學核算各條線和產品的經營成本和盈利能力。這將有助于銀行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資金和資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成本資金的運用能力、存貸款定價管理能力、經濟資本管理能力。
2. 提高營銷效率
提高營銷效率,不僅需要加強客戶數據挖掘,精準營銷,更需要引進和運用客戶之聲,形成科學、系統的客戶需求量化管理,真正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研發、銷售體系。
3.提高績效管理
加強銀行戰略實施的引導和監控,提高執行力,從單一績效考評向完整有效的績效管理轉變,建立“流程清晰,結構合理,設置科學”的分類分層的部門、崗位體系,明確每個部門和崗位的責權利以及工作流程、風險控制等,實現成本、收益的精益管理,滿足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最優投入產出要求,有效控制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使科學、精準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產品服務定價成為現實,提高管理績效。
利率市場化后,由于利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增強,銀行需要針對不同產品的特點、資金成本、客戶價值等進行自主定價。在定價管理機制上,將根據不同產品的成本情況、不同客戶的信用差別、同業競爭程度以及目標利潤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在定價策略方面,采取差異化定價策略,即實行客戶差別定價、服務差別定價、區域差別定價等。具體而言,產品定價必須盡力保持在盈虧平衡點之上,必須綜合考慮客戶、產品給銀行帶來的綜合收益和分攤成本,必須加強金融新產品的研發協調、搞好金融新產品的定價。
1.存款利率確定
存款定價要考慮期限結構。在存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和資金成本,包括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和債券收益率的變化,根據期限結構確定合理的存款利率。
2.貸款利率確定
貸款定價要考慮風險收益。在貸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參考存款利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以及客戶自身風險,貸款定價不僅需要覆蓋業務的成本與費用、風險損失和盈利目標,而且要兼顧市場競爭策略。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利率優惠、提前還款以及違約概率等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減少利率與風險不匹配造成的損失。
3.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波動的頻率將加大,幅度將提高,利率的期限結構變得更為復雜,利率水平表現出較大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資產負債結構的安排,還是市場營銷策略的設計,都會使銀行不得不考慮利率風險的承受能力,利率風險的管理難度逐步增加。商業銀行要充分運用利率風險組合管理工具,大力提升利率風險研究能力,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產業改革及國際國內形勢準確預測利率變動趨勢,加強利率風險控制,科學評價銀行所能承受的利率風險,精確測算利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程度,并通過缺口管理方法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進行調整以縮小風險缺口,或通過衍生工具來對沖利率風險。
1.轉變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管理理念必須向長期穩健型轉變。要提足撥備、控制杠桿,關鍵是將風險管理作為績效考核指揮棒的內在要素,從短期行為向長效發展轉變,根本上確保穩健經營。決定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是客戶基礎和結構,更重要的還有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增強利率風險管理意識是提高利率管理水平的基石。
2.完善風險治理結構
建立由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等完善的風險治理結構,尤其要完善內控機制。利率市場化將帶來很大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需要做好定價授權與盡職免責的設計,否則既可能出現高利率、高風險冒險行為,也可能出現“人情利率”,沒有完善的內控機制就很難控制風險。
3.優化風險管理架構
傳統的行政式管理架構要向垂直、矩陣式管理轉變,提高風險管理的獨立性,縮短風險管理傳導和決策鏈條,提高風險管理效率。相應地,業務管理架構從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轉變,由傳統的“四級經營”向短鏈條管理轉化,提高專業化水平,逐步建立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和內控部門三道風險防線。
4.提高風險管理技術
中小銀行應當確立利率風險管理在資產負債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構建利率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推進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和運用,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機制,達到規避風險和盈利的目的。
利率市場化促使金融生態從分業走向混業,利率管制放開之后原本互相分割的市場空間迅速融為一體,市場決定的資金價格令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而為了維持合理的利潤水平,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效率,市場會自發形成新的金融服務模式。
1.商業模式創新
利率市場化及金融脫媒趨勢下,以融資為核心紐帶的銀企關系將不斷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將成為維護客戶關系的基本要求,銀行必須盡快實現從融資中介向服務中介,從“融資”向“融資+融智”轉變??蛻魻I銷也將越來越倚重交叉銷售,以多種產品固化客戶關系。
2.負債產品創新
利率市場化對負債業務影響最大,我國當前負債產品單一問題十分突出,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必將是銀行負債產品創新與監管逐步放松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必須抓住的機遇。理財是和存款利率市場化對接最緊密的產品,是帶動儲蓄的有效工具,在合規、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實現客戶和銀行雙贏。
3. 中間業務及交易義務創新
利率市場化將進一步活躍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有利于銀行優化資產結構,增加資金業務收入。債券市場發展給銀行開展債券發行承銷、咨詢顧問等中間業務帶來機遇。
總之,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重塑貨幣政策架構、改善貨幣傳導機制和資本資源配置。它將在國內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等)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僅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投資產品的可得性、更廣泛和多樣化的發行機構和投資者結構,而且為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增長建立更成熟更完善的利率市場架構。利率市場化,短期內銀行利差會縮窄,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利率市場化為銀行的差異化發展提供了動力,對促進銀行加快經營轉型、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乃至經濟體制改革都有重大的意義。
[1] 張吉光.城市商業銀行路在何方[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
[2] 劉立男,馬駿.利率市場化:未來之路[J].中國發展觀察,2012(11).
[3] 張茉楠.利率市場化銀行怎么辦[J].上海證券報,2012(06).
[4] 夏斌.金改要以利率市場化為切入點[J].第一財經日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