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甜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1995年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的成立成為全球第一家網絡銀行,1997年我國招商銀行正式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于1998年通過“一網通”完成了國內第一筆網上銀行支付,標志著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的開始。網絡銀行分為兩種:純網絡銀行、傳統銀行推出的網銀業務,目前我國的網絡銀行主要指傳統銀行的網絡銀行業務。本文將結合PEST模型對我國網銀進行宏觀環境分析,從而研究其發展戰略。
2004年我國頒布了《電子簽名法》,對網上銀行的安全性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2005年為規范電子支付業務,防范支付風險,保證資金安全,維護銀行及其客戶在電子支付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同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通過了《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與頒布為進一步規范和管理我國的網上銀行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國政府針對網絡銀行制訂的一系列政策還存在著不足,相關的立法工作比較滯后,缺乏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穩定、迅速,連續數年GDP增長速度保持在9%以上。雖然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但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已經開始走向復蘇,成為我國銀行業的利好消息。經濟的迅猛發展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是我國經濟主體對銀行業務的旺盛需求。網絡銀行有3A銀行之稱,即客戶可以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開展銀行業務,不必到實體銀行去排隊辦理,而且能夠做到即時到帳,交易時間的減少為企業、個人節約了時間成本。因此,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網上交易,相對個人客戶來講,企業客戶的交易頻繁、數額巨大,大大促進了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
從互聯網用戶數量看,200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3.38億,較2008年底增長13.4%,半年增長了4000萬;而2011年年底,我國互聯網網民數量更達到5.13億人,目前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從網絡銀行交易金額看,我國2012年第一季度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218.58萬億元,環比增長4.1%,同比增長37.3%。可見我國網民數量巨大,網上交易也十分頻繁,但是我國網民關注的領域主要集中在獲取新聞資訊、溝通交流和娛樂,使用網絡銀行辦理銀行業務的人群很少,目前我國網絡銀行的個人客戶主要集中在年輕人、高收入人群和高學歷人群中。
網絡銀行依托迅猛發展的計算機和網絡與通信技術,利用滲透到全球每個角落的因特網,突破了銀行統計業務操作模式,摒棄了銀行由店堂前臺接柜開始的傳統服務流程,把銀行的業務直接在因特網上推出。電子商務(EC)是指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網絡銀行本質上就是電子商務在我國銀行業的應用,因此電子商務技術對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自2005年以來,市場交易額穩定增長,2007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突破17000億元。但仍存在傳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緩慢、各種先進電子支付手段和軟硬件依賴進口等技術層面的問題。
我國目前關于網絡銀行的金融法規基本處于空白階段,而網絡銀行的快速發展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強我國網絡銀行的法律法規建設,通過制定更加全面、完整、科學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網上交易過程的合法性、網銀用戶的合法權益,才能使我國網絡銀行市場更加有序、健康的發展。目前央行正在研究制訂《電子支付指引(第二號)》和《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希望我國網絡銀行的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我國擁有世界上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網民人數,這些用戶都將成為我國網絡銀行的未來贏利點。但是我國網絡銀行的個人客戶群主要是年輕人、高學歷及高收入人群,還有更多的網民沒有使用網絡銀行業務,目前我國網上銀行業務量在整個銀行業務交易金額中的比例僅為5%-7%,顯然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為此,可以采取市場開發戰略,即通過一定的方式開發這些沒有使用網銀業務的新顧客群,從而提高網銀盈利水平的戰略。
目前我國網上交易主要存在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表現為信息泄露、信息丟失和篡改等,信息安全問題直接導致網絡銀行用戶的資金被盜、資金交易過程出錯等財產安全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緣于網絡安全技術的不完善。因此,為保護我國網絡銀行用戶的合法權益,銀行應盡快建立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體系,改善硬件設施條件,提高軟件技術水平。
[1]黃穎.淺論網上銀行和電子商務的關系[J].當代經濟,2006(7):85-86
[2]王立萍.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安全風險管理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