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倩
(內蒙古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地方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作為私營經濟的主體,更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培育良好市場環境的重要載體。然而,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結構進入深度調整的今天,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瓶頸。本文運用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審視約束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分析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基本思路。
近年來,金融機構供應的信貸資本在逐年增加,而中小企業能夠取得的信貸資本卻沒有明顯增長,這說明“生息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并不是非常稀缺,而是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配置相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信貸資金提供者對資金安全回流缺乏信心;二是融資市場結構不夠合理。
信貸資本,也就是馬克思提到的“生息資本”的出現,使得社會大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鏈相對拉長,由最初的G—W—G演變為G—G—W—G—G。這個公式的演變意味著資本的擁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距離被拉長,而由于距離的拉長使得資本保值增值的風險加大。貨幣轉化為商品之后,只有當商品轉化為更多的貨幣時才能保證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且在有“借貸資本”參與的社會大生產中,不僅需要商品轉化為更多的貨幣,還需要借貸資本提供者最初所支付的貨幣及其所生出的利息能夠安全地回流。因此,借貸資本的安全回流是資本再生產和流通正常進行的一般條件。企業負債經營的實質是提前使用了未來的資金來爭取現在的發展機遇,如果一個企業預期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就意味著它沒有未來的資金可供利用。因此,我們可以找出中小企業融資通道阻塞的根本癥結,一是資金不能安全回流導致資金鏈斷裂,不能夠實現循環供應;二是借貸資本提供者對資金回流的安全性沒有信心,不愿意提供可以循環供應的資金。前者是資金鏈阻斷的硬傷,只能從企業自身尋找突破口;而后者則可以通過完善金融擔保、信用評級等金融市場配套服務來改善。
中小企業貸款資金供應相對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融資市場細分不夠合理。目前中小型金融企業雖然有所發展,但仍然是以國有大中型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結構,這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金融市場與商品市場一樣,是有分層的,大型金融企業針對大企業服務,中小金融企業則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而且,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金融企業有其小而靈活的優勢,由于規模小,業務量少,它們可以針對小客戶做更加細致的信用跟蹤管理和融資服務,這不僅提高了中小企業信貸資金回流的安全度,同時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和發展潛力,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陳志武教授(2009)主張“法律秩序未必是市場發展初期的前提條件,但卻是市場成熟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我國金融市場發育逐步成熟的今天,推動金融市場的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為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成熟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才是政府最應該做的事情。而目前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工作更多地停留在銀企之間的聯系人或者中介者的位置上,在制度創新、組織創新以及金融產品的創新層面上雖然略有突破,但尚未建立起完善健全的信用制度體系。
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是:一方面,把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用剝削別人勞動的辦法來發財致富——發展成為最純粹最巨大的賭博欺詐制度,并且使剝削社會財富的少數人的人數越來越減少;另一方面,又是轉到一種新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馬克思敏銳地指出了信用制度與生俱來的兩個危害性功能,即促進壟斷、縱容投機,也指出了它摧生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中的相關理論來討論信用制度的建設問題。健全的信用制度體系應當包括信用評價、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障三個層面的內容。在金融市場中,權威的信用評價機構可以有效地縮短投資者和企業之間的距離,使他們能夠迅速達成互信,并且通過跟蹤管理使這種信用能夠有可持續性;在市場經濟中,信用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的信用賒欠貨款,借貸資金,而健全的法律制度則可以規范這種資源的使用,避免壟斷和過度投機行為,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從而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特別是在資本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甚至有資本全球化趨勢的今天,資金鏈隨著金融產品創新而延伸,資金的擁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也隨之延伸,信用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不僅是投資者利益的保障,更是全球金融的安全帶。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社會分工”實質上是指勞動的分工,“分工是對勞動的一種必要劃分方式,是勞動的社會存在形式。”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分工更深層次的內涵是,它是相對固定的專業劃分。”而“固定化和專業化是一切社會分工的基本特征[1]。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初始于勞動分工的社會分工理論引入融資領域。在社會分工發展史上,商品流通的需要促成了商業與手工業農牧業的分工,出現了獨立的商品經營資本。同樣的邏輯,資本融通的需要也促成了金融業與商業、手工業農牧業的再一次分工,同時貨幣經營資本出現[2]。我們這里要討論的社會分工是在融資領域內部,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應當被逐漸細化的社會分工。
當生息資本做為商品出現的時候,提供這個特殊商品的貨幣資本經營者在貸出資金時需要獨立考察借貸者的信用,甚至需要獨立承擔由于資金使用者違約而不能收回資金的風險,而這勢必會增加其信用評價與信用管理成本,還會縱容被馬克思稱為“詐騙”的投機行為。由于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使其信用評價和管理成本高于大企業,也加大了其逆向選擇與違約的風險。而信用評價與管理成本和風險補償最終應當以利息的形式轉由資金使用者負擔,當銀行無法對不同企業的金融產品區別定價的時候,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成本的增加必然會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于是便產生了西方經濟學者所謂的“價格歧視”現象。那么,假如有專門的信用評價和管理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進行評級管理,有專門的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有償擔保,再有專門的公共鑒證與財會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合理可信度的財務信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不對稱和價格歧視。這就是我們要提出的融資領域內部專業分工的細化,即資金供應、信用評價與管理、信用擔保以及信息披露等服務分別由不同的專業機構提供,這些機構具有固定化和專業化的特征,共同效力于金融市場的有序運行。
基于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實際調查和理論分析,借鑒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相關實際經驗,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細化融資領域的社會分工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增強投資者信心。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設想是構建一個區域性融資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中各單位的分工協作達到細化和協調社會分工的目的,進而控制信用評價管理成本和貸款風險補償成本;增強投資者對資金安全回流的信心來疏通融資渠道,緩解借貸資金的相對不足。構建區域性融資服務平臺的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湖南省某市資源再生行業“合作性融資平3]的啟發 ,但由于不同經濟區域的實際情況不同,對融資環境改善的需要也不同,我們不能簡照般搬其以某個行業為試點的合作性融資平臺模式,而是要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構建一個覆蓋面更廣、功能更完善的區域性融資服務平臺。這一設想是一個頗具可操作性的系統工程,我們正在進行后續的理論研究與實施構想,因此本文只闡述基本思路,不作更詳細的論述。
金融市場細分關系到信貸資金供求的結構性平衡,是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場的必要條件,我國中小城市的中小金融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是導致金融市場合理細分程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現有的金融結構下,我們應當從宏觀層面上鼓勵中小金融企業發展,使之形成一定規模,進而從完善金融市場結構方面解決中小企業借貸資金供應相對不足的問題。但欲使中小金融企業形成規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個企業的事情,而是需要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長遠規劃和引導。金融市場結構的改善,除依靠政府對金融市場結構的引導外,還可以考慮積極推動小額貸款公司的聯合與整合以及現有中小金融企業的自我發展。眾多的小額貸款公司作為發展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基礎,可以走聯合擴張的道路,以股份制的形式克服自身資本規模的制約,逐步成長為規模更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而占領面向中小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市場。這個思路不僅有利于小額貸款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也有利于利用現有資源推動地方金融市場分層的細化。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開創了長達10年之久的新經濟時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推出了眾多的金融創新產品,這些創新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大大提高了美國發展新興技術產的的流動性,同時也為美國的住房按揭貸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4]而太多的委托代理環節,使最終投資者對資金使用者的行為無法有效監督,加之中介信用評級環節因眾多的利益沖突出現道德危機,致使該類金融產品的系統風險不斷加大,最終釀成了危及全球的次貸危5]雖然美國次貸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但美國的金融創新仍然有很多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首先,是創新精神推動著金融市場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歷次經濟危機帶給西方世界的不僅僅是蕭條,還有因蕭條而興起的種種理論與實踐上的革新,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學理論也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震蕩中暴發出諸多精辟思想。我們的金融發展之路也是如此,沒有大膽的創新就沒有巨大的進步。其次,金融創新需要有效監督和融資風險的合理共擔,這是美國次貸危機帶給我們的教訓。如果美國的住房按揭貸款的第一手發放者從始至終都要合理承擔這些貸款的風險,如果各個衍生環節都要對自己的經營行為實實在在地負起責任,次貸危機也許不會發生,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會因資產具有了極強的流動性以及風險的分散而更加具有投資價值。因此,在嚴格金融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一條不可或缺的途徑。
[1]楊. 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劉軼.縣域中小企業融資與金融結構優化:以湖南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2008.
[4]陳志武.金融的邏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第:132-13頁.
[5]任世馳,張軍.美國金融危機根源的研究述評[J]. 經濟學動態,201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