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剛
(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街子鄉政府,四川 綿陽 621028)
會計信息是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等形式向管理部門、投資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失真的會計信息,往往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削弱會計的經濟管理作用,阻礙經濟發展。因此,防治會計信息失真,對于促進整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從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原因、防治等方面來探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相關單位或部門提供的會計信息沒有真實地反映自身的經濟活動,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不正確的信息,從而給管理機構的科學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虛列費用,少計收入,以達到偷稅逃稅或延遲納稅的目的;二是少列費用,早計收入,虛增利潤,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三是低估負債,高估資產,以達到騙取貸款、投資或商業信譽的目的;四是出具假憑證,辦理假手續報廢資產,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的目的;五是單位負責人為掩蓋問題,故意弄虛作假,以達到損公肥私的目的。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為因素外,還有法律法規、管理、監督等多方面的原因。
從我國現行的會計管理法律法規來看,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會計法規體系還不夠規范和科學,法規制度及相關政策不配套,法律條文過粗,致使執行起來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法律法規執行不力,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
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負有最為主要的責任。但會計人員作為單位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往往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監督地位,在工作中容易受到單位和領導的制約。大多數情況下,為了個人的發展和福利,會計人員唯領導旨意是從,一些敢于堅持原則的也常遭到打擊報復。在種種壓力下,會計監督流于形式,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會計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目前,我國會計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在一些基層的企事業單位,往往沒有專業的會計人員;部分會計從業人員根本不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有的連專業知識也達不到要求;個別會計人員無視職業道德,喪失原則立場,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目前,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形同虛設,不僅會計人員的配備達不到要求,而且崗位分工不明確,崗位牽制弱化,導致單位內部監管失控,往往由領導者的意志左右著會計工作。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外部監督也往往比較片面,不夠深入。而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尚未形成一個有效的社會監督,即使在審計過程中,也往往是查賬容易、處理難。
結合會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入手,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就必須有健全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做保障。要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配套會計法律體系,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法律條款及時進行修訂、增補。要健全會計法規執法體系,完善民事索賠制度,確立以無限責任承擔過失或欺詐而造成損失的賠償機制,維護會計法規的嚴肅性,真正作到有法可依。
嚴格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將一批具備較高政治素質、較強業務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優秀的年輕骨干充實到會計隊伍中來;加強會計隊伍日常管理和繼續教育工作,認真開展專業技術資格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加大職業道德教育力度,建立會計人員誠信檔案,提升會計隊伍整體素質。
可以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立部門或行業的會計統一核算中心,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徹底解決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的利益制約關系,增強會計工作的獨立性,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依法搞好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在內部監督上要完善內部制度建設,明確相關人員的責、權、利。在外部監督上要處理好監督檢查的交叉、重復和執法疏漏的矛盾,確保監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時,要加快發展我國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監督作用。
要加大對會計信息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力度,進一步提升違法違規者的經濟成本。一方面要加大對相關責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處罰力度;另一方面提高經濟賠償限額,不僅要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罰,同時要對單位進行經濟處罰,用法律的權威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和準確。
總體來看,會計信息失真防治工作形勢十分嚴峻,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應對這一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保障機制、狠抓責任落實,確保會計信息的客觀和公正,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1]陳漢文.中國會計職業道德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
[2]劉峰.制度安排與會計信息質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焦平.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