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怡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充滿風險的,只要市場存在,風險就會存在。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內部出現的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了解風險形成的原因,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規避,從而有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財務風險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包括籌資風險、運營風險、投資風險等,要想降低這些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必須首先了解這些財務風險的特點。
也就是說這些財務風險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企業的財務活動存在的結果無非就兩種,實現或者未實現預期目標,財務風險的客觀性就是說導致未實現目標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即財務風險在財務管理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并表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中,也就是在企業籌集資金、運營資金、進行投資以及進行財務分配時都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有可變性的,也就是在條件一定、時期一定時都存在可能發生或可能不發生財務風險兩種可能。這就表明財務狀況的好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有可能因此蒙受損失。
這種特點說明風險和所得的收益是共同存在的。要想獲得一定的收益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且收益的大小是和風險成正比的,收益越大所承擔的風險程度也就越高。獲得收益小,所承擔的風險程度也會越小。
這是財務風險出現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存在很多風險,但是管理者并沒有對其采取重視的態度,認識存在偏差,甚至覺得只要把資金管理好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還有一些財務管理者認知上有滯后性,在風險產生并帶來損失后才采取措施補救,對風險不能積極主動進行控制,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
所有企業都會面臨或大或小的財務風險,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這并不能說明在風險面前就沒有辦法,面對風險的不確定性,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準備,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預測體系,以減少風險對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但是現實中的很多企業都缺乏對風險的預警意識,對風險不能及時地預測,在風險發生時會手足無措,給企業帶來損失。
這里的資本結構說的是企業所有資產中資本和負債的比例。現在很多企業由于缺乏資金,盲目進行融資,導致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負債所占比例太高,引發企業財務風險。如企業為了融資向銀行大量貸款,在還款時除了本金還要還高額的利息,如果企業本身所獲收益較小,還款壓力就會很大,一旦無力償還就會出現財務危機,甚至使企業破產。
決策企業的各項工作都有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企業的未來。但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決策時仍然存在片面、傳統、不科學等很多問題,一些政策和決策的制定對企業的發展不利,不符合企業自身的特點,這些都會導致財務部門的很多工作出現偏差,產生財務風險。很多企業的領導者本身的風險意識淡薄,在做決策時很可能會出現失誤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
這是防范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前提。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要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提高他們的認識,重視對風險的防范。在企業內部實行風險責任制度,領導者也要加強對風險的重視。財務管理者也要提高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對工作中的異常情況要給與足夠重視,及時進行上報,在企業形成全面防范的意識,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完善的風險預測體系在企業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在健全的預測體系和有效的監督管理之下才能對財務方面的工作進行及時的監督,對風險及時防御。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時了解資金的去向,要了解企業的財務報表,管理者對各項財務工作也要心中有數,對各項財務支出要清楚,遇到問題要及時地解決,為防范風險爭取更多的時間。還要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合理配置,以便風險發生時能及時進行補救,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財務風險發生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收益小于負債,因此為了更好地防范風險就必須優化資本結構,確定一個正常的負債比率,在企業融資過程中還要盡量降低融資成本,保證企業的償債能力,從而降低風險。
決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企業做決策時必須考慮到企業自身的一些情況,針對自己的發展特點制定合理、科學的決策。當然做決策不是采用教條的方式,也不是一味盲目地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而是應該從多個角度、全面性地考慮到所有可能的情況,盡量多聽取員工和一些專家的意見,同時要加強監督管理,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總之,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能做的就是盡量降低這些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當然,要想有效地規避風險就必須首先找出各風險出現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沖破障礙,獲得可持續發展。
[1]黃艷玲.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1(16).
[2]李娟.淺議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控制[J].中國證券期貨,2011(08).
[3]郝麗霞.淺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知識經濟,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