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宇 安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近幾年飛速發展,以合肥為例,伴隨著政府“中部崛起”政策的實施,合肥市大建設步伐不斷邁進。合肥市物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并在近幾年來得到了企業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合肥市物流產業起步較晚,物流業的相關政策和標準的出臺遠遠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物流產業仍將是限制合肥市經濟迅猛發展的問題,尤其在今年多哈氣候峰會落幕之后,中國的環境問題在國際上也被西方社會所詬病,政府隨之下定決心整治環境,環境問題也因此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綠色物流是指針對物流對環境的低影響,最充分的利用所擁有的物流資源,抑制物流在物流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它包括物全過程流管理和物流作業環節綠色化,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追求可持續性發展是綠色物流的終極目標,實現物流行業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相統一。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目標,逐步改進物流體系,一方面要考慮正向物流供應鏈的綠色化,另一方面要考慮逆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心,位于巢湖之濱、長江淮河之間,經由南淝河連通江海,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接連中原的區位特點,是內地的前沿、沿海的腹地。現在的合肥共計有7條高速公路和6條鐵路交匯于此,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同時是華東地區與西部地區貨運主要通道。作為我國當前最具活力的“長三角”的近鄰和縱深腹地,安徽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而合肥又是承接國際和沿海地區產業、資本梯度轉移的“近水樓臺”。這種區位優勢為合肥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優越條件。合肥發展物流業也有一定的基礎,不斷發展壯大的本土物流企業,還陸續進駐一些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2011年,合肥市物流企業600多戶,從業人員20萬人,固定資產原價44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17億元。
近期,合肥規劃建設7個國家貨運樞紐站場,總占地面積約386.7萬平方米,設計的總吞吐量約5800萬噸/年。在合肥最新的物流業發展規劃中,將規劃形成“4+10+4”的物流空間布局體系,分別是農產品國際物流園、北城農產品物流園、肥西上派農產品物流園、廬江同大農產品物流園等四個農產品物流園;長安、小廟、三十頭、店埠、裕溪河、巢東、水家湖、萬山、下塘、廬南物流中心十大物流中心;東城物流園區、派河物流園區、空港物流園區、北站物流園區四大物流園區。2012年~2015年,合肥將初步建成東中部地區物流中心城市及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與傳統的物流比較,綠色物流在目標、主體、范圍和其理論基礎,有其自身的一些顯著特點:綠色物流的運輸、包裝、存儲、配送等活動進行綠色控制集成式管理,貫穿流通領域和勝場領域的一切,通過供給主體向需求主體的轉移的過程中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統一。可以說,合肥綠色物流前景廣闊,發展潛力無限。
社會觀念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和普遍的指導意見,由于較長時間生產力普遍低下,人們更多的考慮到的問題是食品和服裝等低層次的,長遠的利益往往被忽視,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消耗了太多的資源來支撐,因此必須強化全民的資源環境危機意識,發展綠色經濟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與支持,目前我國在綠色物流產業政策方面還缺少相應的扶持政策,各種法律法規也有待完善。導致企業往往追求短期利益而放棄了環境保護,只有通過綠色物流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來發展綠色物流,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都對此高度重視,制定政策和法規,在宏觀上的綠色物流管理和控制。因此,諸如污染發生源,限制流量,控制流量和其他相關政策和法規被廣泛的制定和執行。許多不同類型的外國環保法規,有些規定相當具體,國際環境標志組織也已頒布執行最新的國際標準。
政府在綠色物流中應起到引導監督的作用,主要在物流過程中產生的管理源的環境問題。提高物流活動和配送服務的發展,大量過境運輸車輛產生的大量增加汽油污染,嚴重影響了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控制生成源:制定相應的環保法規對排放限制的車輛類型,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加強控制污染源,如北京控制空氣污染發布兩階段治理目標,不僅對新生產的車輛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標準,使用中車輛治理改革,鼓勵提高更新的車輛行駛路線采取限制增加車輛檢測頻率的同時,根據量的措施收取污水排污費,改造后的車輛,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大。
物流企業也應當從保護環境的角度發展綠色戰略:
(1)選擇綠色交通
通過合理設計交通路線,減少運輸總里程;在運輸設備的選擇上,采用尾氣排量符合相關標準的運輸工具,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運輸方式的選擇上,鑒于鐵路運輸的耗能少、噪音低、污染低的特點,應多考慮鐵路交通以汽車短線相配合。
(2)促進綠色包裝
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牢固性的同時,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進行包裝設計,提倡無廢物、可回收的3R理念,包裝材料要求節約兵可回收或降解,貫徹“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環境保護策略。
(3)發展綠色流通加工
采取規模作業,獲得規模效益,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4)綠色營銷
企業通過綠色營銷可以讓客戶了解企業在實施綠色戰略中做出的努力,將企業綠色的思想灌輸到客戶頭腦之中,提高客戶及消費群體的環保意識。
中國物流業還不夠成熟,綠色物流的也只是新興的概念,人們知道它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服務的綠色物流和研究水平是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國家在綠色物流的概念,政策和技術上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合肥市現階段的物流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為城市的物流綠色轉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旅程。綠色物流的發展有待于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需要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協調職能。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培養消費者的綠色觀念,企業應逐步提高環保意識,加強和完善企業綠色管理制度,加大對環保方面的物質投入,發揮優勢,不必面面俱到。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1]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劉志學.《現代物流手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4]林敬松,鐘唯希.對發展綠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7,(8).
[5]王之泰.《現代物流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6]淺談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問題與對策[Z].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