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 欣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進入職場,成為職場中的主力軍,企業員工的結構逐漸偏向知識化方向。在這個群體中,呈現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型員工”。所謂“知識型員工”,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是第一個賦予概念的人,他認為“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來工作的員工”則屬于“知識型員工”。而當前,“知識型員工”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較強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具有強烈自我實現愿望的高能力人才。眾所周知,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之間的競爭,而“知識型員工”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做出貢獻。但與此同時,如何對這些知識型員工進行管理,在高科技日益滲透企業的今天,這個問題顯得尤為凸出。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往往給企業帶來欣喜,但他們桀驁不馴的個性,也給企業的管理增添了不少的煩惱。
1.“知識性員工”往往具有強烈的個性,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往往蔑視權勢。“知識型員工”大多博學多才,掌握著專業技能,正因如此,他們所信奉的是科學和對專業的執著,傳統的職位層級中的權威對管控他們起不了太大作用;
2.“知識型員工”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和自主性,他們更親睞創造性的工作,對于重復性、簡單的基礎工作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3.“知識型員工”一旦在工作上不順心,就很可能跳槽,高流失率造成企業人力資源的高成本支出;
4.與其他同事由于思維方式、工作習慣、溝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障礙,使“知識型員工”不能適應企業的環境,影響工作情緒;
5.“知識型員工”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占有較高的層次,他們往往追求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渴望工作中的成果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證明,期待自己的工作能在企業中收到肯定。因此,工作上的成就感對他們來說的往往超越了物質的重要性。
麥克格雷在他的書籍《企業的人性面》中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指出管理者應從這兩種理論中選擇其一來管理員工。麥克格雷本身認為Y理論是正確的,即人在一定的激勵方法下,都是熱愛工作的。激勵就是激發人內在的行為動機并使之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整個過程。要調動“知識型員工”的積極性,則應從多方面入手:
1.尊重員工盡其所長
對待“知識型員工”,應當充分尊重他們的能力,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讓他們參與到各項工作當中來,發揮他們所長。不要過度進行監督、指導和控制,而應當為員工完成工作提供一定的條件和便利,讓員工在工作中充分地展現自我,體現價值。
2.培訓充電共同發展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學習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與時代同步。因此,重視知識和人才的企業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而對企業員工進行科學的培訓,讓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進步才是明智之舉。將培訓貫穿于“知識型員工”的職業生涯,讓知識型員工的知識結構保持在行業的最前列,才能夠帶領企業共同發展壯大。
3.榮譽鼓勵培養熱情
企業在對“知識型員工”進行激勵時,應當采取“正激勵”的方法,因為在工作上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是最渴望得到的。當員工認識到自己在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現,就會煥發出較高的工作熱情,在工作中會有更好的表現;即使員工在工作中不小心失誤,也要盡量委婉表達,指出錯誤,特別不要在公共場所指責員工,以免對“知識型員工”造成心理壓力,讓他們的積極性受打擊,失去工作熱情
4.提高薪酬節約成本
高工資是企業節省成本的一種好辦法,讓員工的收入與他所創造的價值掛鉤,而不是與時間掛鉤、與職位掛鉤,那么當員工工資越高的時候,就是企業利潤最高的時候。高工資不僅讓“知識型員工”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為企業創造高效益,還能夠對節約成本起到有效作用。
5.環境建設提高效率
為“知識型員工”創造好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企業規章制度,滿足員工在工作中的平等的需要。減少因人際關系造成的不公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保障員工的工作效率;還應提高員工其他方面的工作環境,如辦公室人際關系對員工的工作情緒會有較大影響,應構建良好的辦公氛圍,通過團隊建設、拓展訓練等方法引導員工多溝通交流,學會與人相處;另外辦公條件、辦公衛生等方面都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提高客觀辦公條件,員工的行為也會趨向于高標準。
6.目標管理留住人才
根據每個員工的個人能力,為他們設定工作上的目標,要求員工挑戰自我,按照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從而激發“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激情和奮斗的斗志,讓員工的能力在達標過程中充分發揮,管理者只需在工作的每個階段進行監督和指導,放手讓員工去發揮優勢,并及時給與員工出色的表現予以鼓勵。另外,管理者還可以讓員工自主選擇工作和目標計劃。通過這種方式,將員工的自由支配權發揮到最大化,讓員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體現出他們的自我創造力、管理能力,讓他們從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從而留住人才,留住“知識型員工”。
[1]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