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紹艷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社區財務資產管理中心
強化企業內部控制,不斷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企業風險防范控制水平,不管對企業自身還是整個經濟社會的順利有序運行都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對企業而言,強化內部控制,可以幫助管理層理順經營理念,樹立正確的風險防控意識,及時發現和規避潛在風險,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經營。企業身處經濟全球化浪潮,全球范圍內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甚至致命影響,企業管理層只有不斷強化內部控制,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才能有效應對越來越多的風險,提升發展空間,把握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
其次,作為市場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要不斷適應現代企業管理需要,深化管理改革。只有建立健全以風險方法和控制為導向的內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企業改革發展,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唯有通過強化風險管控、內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預防和抵御風險,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有效運行,從而推動市場體系的健全發展。
再次,企業強化內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證企業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而減少管理舞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并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從這個角度講,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意識,強化內部控制對于保障投資者和公眾的合法權益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當前企業內部控制的情況來看,存在較多的企業對風險防范與管控不夠有效,盡管企業面臨的環境多變,風險較多,但卻缺乏針對性的內部控制與之相對應,也沒有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和部門去控制風險,這都成為企業失控的潛在因素。
一是風險管控體系不夠全面、系統。部分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認識上存在偏差,看不到風險管控的重要性,更看不到其內涵外延,正是這種認識上的落后阻礙了風險管控在實踐中的應用。部分企業在內部控制風險管控上缺乏聯動,行動不統一,架構不健全,這都難以應對復雜多樣的風險因素;二是管理層難以把握所有風險因素。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部分管理者難以全面把握企業面臨的風險,只看到其中的部分風險,忽視了另外的風險。這就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難以全面應對所有風險,進而難以保證企業的順利發展;三是風險指標難以量化。當前企業對風險的管控和識別大都依靠經驗,且由于自身專業技能的約束,風險的識別量化模型較少,這就使得企業難以及時有效地對風險進行預警。
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根據自己所在環境的內外風險及企業生產管理特點,建立健全符合本單位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防范體系。但不可回避的是,現有的風險方法體系及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在企業經營的預算、結算、收款等各個關鍵環節、關聯交易、對外擔保、重大投資、募集資金使用、信息披露等各個方面發揮了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作用。要預防并及時發現、糾正企業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以風險為導向,不斷改進、充實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
企業要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對明晰、穩定、完善的控制程序,以確保風險控制機制順暢運行。為及時應對企業內外風險,企業管理層在制定年度目標時,應當充分考慮企業當前及未來所要面臨的種種不確定風險,對于潛在困難及時發現識別,并通過分析總結,采取各種技術手段進行風險防范和控制,力爭將風險最小化,盡量減少其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程度。同樣地,企業在決策重大投資項目時,也要充分論證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合理應對。公司內部制定《重大信息內部報告制度》,確保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得到及時與妥善的處理,從而有效防范各種可能風險或盡可能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企業遵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的要求,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管理控制,按照要求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并強化對會計系統的控制,完善財產保護的日常管理控制以及預算日常運營的控制,授權審批控制、績效考核控制、運營分析控制等。不斷加強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員工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的學習和培訓,提升規范運作意識,提高規范運作的水平;繼續深入開展公司治理自查工作,推動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和改進,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要不斷強化內部和外部審計的強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公司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以此來確保各項制度實現有效執行;并及時根據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和市場變化隨時評估和分析各類風險,加強風險識別、風險預警和突發事情應急處理機制的建設,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
企業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對主要客戶的資信分析、與各客戶單位的應收賬款余額的核對、向設計及工程部反饋各客戶的款項結算情況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建筑材料采購流程上,企業要制定《采購管理制度》,對材料采購、采購訂單、采購計劃、實施采購、物料驗收、領用、退貨處理、倉儲等環節作出明確規定;公司采購相關制度的執行要保證所訂購的物料符合訂購單所定規格以及減少供應商欺詐和其他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同時確保所有收到的物料及相關信息均經處理,保證物料采購有序進行。
[1]廖良林.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聯性思考[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10(1).
[2]熊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狀況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02).
[3]黃偉伶.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路徑[J].時代經貿(下旬刊),2011(10).
[4]薛彩榮.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