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春 佳木斯大學審計處
1.企業內部審計的定義。企業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對本企業的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具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以及經濟效益進行審核、評價,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的監督活動。
2.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有利于企業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方針和有關法律、法規;二是有利于企業經營方針的貫徹和經營目標的實現,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開展;三是有利于加強集體財產物資的管理,保證其安全完整;四是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五是有利于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六是有利于明確經濟責任;七是有利于國家審計工作的開展。
1.對內部審計認識不到位。很多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非常膚淺的層面,對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缺乏充分的了解,重視度不高,他們往往單純地認為,生產經營才是企業的核心,內部審計不過就是做做樣子應付檢查的,是可有可無的。
2.內部審計部門設置不合理。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屬于平行關系,有的甚至依附于財務管理部門,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由財務管理人員兼任,這種不合理的設置,使得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嚴重削弱,內部審計流于形式,難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普遍專業素質不高、實際經驗不足,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內部審計人員不具備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基本條件,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高質量內部審計的需求。
4.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夠健全。目前與企業內部審計相關的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只是作為規范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主要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也只是簡單的規定了國家審核和企業內部審計的關系。雖然我國近幾年來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內部審計相關的條例、準則等,但內容大多都含糊不清,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較差。這樣一來就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1.加強對內部審計的認識。企業管理者應積極打破以生產經營為唯一核心的傳統經營管理思想理念的桎梏,充分認識企業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給予企業內部審計足夠的重視,從思想認識、政策制定、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入手,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支持力度,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合理設置內部審計部門。調整、理順內部審計部門的隸屬關系,科學、合理的設置獨立于企業其他職能部門的內部審計部門,由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在行政方面向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在業務方面向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從而使得內部審計部門不受其他職能部門和管理層干預,獨立、客觀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充分發揮,為此,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意義重大。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鼓勵引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財會、統計、稅務、營銷、寫作、計算機及法律法規、條例準則、方針政策等方面的學習,提高其素質結構;二是定期組織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三是加強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培訓,使其恪守客觀、公正、廉潔的原則,對企業負責,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
4.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一是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立法經驗,健全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內部審計準則》等與企業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其可操作性及與企業內部審計的契合性;二是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條例準則等,制定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內部審計法》,用法律形式明確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和權利,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結構和層次,以及更加具體的業務規范和操作指南,將企業內部審計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其在具體執行時有法可依。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還存在著認識不到位、部門設置不合理、人員素質不高、法律法規不健全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探索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意義重大。
[1]楊瑜.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財政監督,2012,(2).
[2]孫藝丹.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3,(1).
[3]譚芳旭.淺談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