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沐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同樣負有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教育的責任。
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這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現在的高職學生都是“90后”,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和價值觀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性格獨立,缺乏社會責任感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衣食無憂,在長輩的溺愛和嬌寵中長大,使得他們個性獨立、追求個人利益,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沒有集體觀念,缺乏社會責任感。
(二)個性張揚,目標不明確
“90后”大學生大多家庭條件優越,家長注重孩子興趣特長的培養,使得他們具有特長多、愛好廣的優勢,形成了自信、開朗、表現欲強等張揚的個性,但他們過于衣食無憂,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沒有具體的理想信念。
(三)思想活躍,誠信意識淡薄
由于身處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大環境中,海量信息的多樣化展現,使得“90后”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更加豐富和趨于理性化,因為社會現實和輿論導向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更加物化,價值取向出現扭曲,對社會對人都缺乏誠信意識。
(四)政治信仰迷茫,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由于備受寵愛,心理年齡遠遠小于生理年齡,承受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質不強。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在高職院校,由于有專職負責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所以大多數任課教師都在潛意識中偏重本學科的教學,并不意識到德育教育同樣是自己的責任,其實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大。《禮記》中記載:“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師的使命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高職院校中英語既有必修課也有選修課,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把學生帶入了西方文化的氛圍中,使他們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學生的視野,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教育是高職英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轉型時期,社會道德也處于新舊體系相互交替的轉型階段,轉型中所帶來的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的道德缺失及引發的許多道德問題對“90后”大學生有很深的影響,他們對集體主義的原則、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等持懷疑態度,當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蝕著“90后”大學生的心靈,很多學生缺乏政治信仰、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觀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和統領的作用,理想信念出現問題將會導致大學生人格素質的片面性。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入優秀的英語影視作品,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等,這些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帶有直觀性,最容易成為群體性模仿的途徑和標志,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優秀的影視作品,雖超越生活卻決不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在其中,弘揚著人性中的永恒光輝:關愛、奉獻、責任、進取、勇敢、合作、互助等,利用優秀影視作品的滲透作用,通過最為直觀的方式去引導大學生潛隱于靈魂深處的那種共鳴,很可能像一股涓涓細流,悄然與大學生的意識相融合,在他們主動的思辨過程中逐步得到感悟和升華,并在自身主體人格的代謝中,更透徹的從感知到渴望到踐行,使大學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培養熱愛祖國和人民、誠實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質。很多優秀影視作品還從不同的視角印證著社會“人治觀”與“法治觀”的沖突與交融關系,大學生通過優秀影視作品去區分英雄與懦夫、正義與邪惡、神圣與卑微,并從中體會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給人類帶來的全新理解和追求。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利用影視藝術的審美娛樂作用,讓大學生在影視的聲畫世界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超脫狹隘的功利意念,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完美的人格。
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英語影視欣賞課程的建設,英語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英語影視欣賞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優勢與作用,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對大學生的影視鑒賞活動加以積極的引導,使大學生不斷提高審美修養和審美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道德風尚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想。
[1]孫沛然.影視文化導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
[2]蔡東東.當代英美電影鑒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