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紅艷
(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 貴州·貴陽)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表明,經濟增長過程不僅是一個總量增長的過程,而且也是結構變動和結構成長的過程。經濟總量增長和結構變動是經濟發展的兩個方面,二者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經濟總量增長引起結構變動,結構變動促進經濟增長。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一個主要推動者則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引起的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當然,消費結構在對產業結構的發展進行指導和影響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對消費結構產生影響,他們相互促進。在生產水平不發達時,人們的消費主要決定于生產力和產業結構,這時生產力和產業結構對消費結構的影響更大些;但是,當生產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產業結構的發展要有消費需求的支持,產業結構要受到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的制約,此時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要大些。本文將探討隨著經濟的發展,貴州省的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雖然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很多,并且因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任何單個因素都不足于解釋產業結構的演進,但產業結構變動最基本的原因和動力卻是消費需求結構的有序變動。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各個因素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是不同的。隨著我國經濟由賣方經濟向買方經濟轉變,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消費結構變動成為產業結構變動的根本原因。
人的需求可分為三個層次,即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發展需求。每一個層次又包含了對同屬于一個需求層次的不同商品的需求。需求結構是按照人們需求等級的先后次序排列的有機構成。當收入有限而不能滿足所有需求時,人們自然傾向于首先把有限的收入用于購買滿足生存需要的商品。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也自然傾向于在滿足基本需要后,把增加的收入用于購買滿足更高層次需要的商品。因此,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需求的重點會逐步向更高層次轉移。
由于需求具有引導生產的作用,因而需求結構的變動會導致產業結構的變動。經濟增長過程分析表明,需求結構變化與產業結構變化是相互對應的。在人均產值3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階段,恩格爾系數較大,人們的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溫飽問題上。在這一階段,一方面人們對農業和輕紡工業產品的需求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也決定了無力發展資本有機構成高的產業,因而產業結構中農業占較大份額,工業中紡織業占較大比重。
在人均產值增加到300~2,000美元時,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需求結構的重點從必需品轉向非必需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這種變化拉動了產業結構的變化,資本物品的生產需求也迅速增加。因而,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中心的生產轉向使用工業原料的設備、耐用消費品制造為中心的基礎工業和重加工工業的生產。同時,在這一階段,農業、輕工業的充分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超過它們自身需要的過剩資金和勞動力,使資源向非必需品生產的轉移成為可能。
在人均收入達到2,000美元以上階段,物質產品已相當豐富,人們的消費選擇余地大為擴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大大提高。由于人們的需求出現多樣性和多變性,少品種、大批量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已不再適合高度變化的市場需求,逐漸讓位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式,并加強了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同時,隨著高加工度的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組織日益復雜化,并對勞動力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促使以信息、咨詢業等高科技產業為中心的現代服務的大發展、使產業結構迅速走向服務化。
目前,貴州省城鎮居民消費正從生存型的溫飽消費逐步轉向享受型的小康消費,恩格爾系數明顯下降,居民用于住房、交通、通訊、文娛、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費支出迅速增長,居民消費重心正由“吃、穿”向“住、行”傾斜。經過多年的資金積累,城鎮居民已具備了從萬元級消費向十萬元級或幾十萬元級消費過渡的能力。2011年統計年鑒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顯示,家用汽車由2001年的0.4輛增加到2011年的10.48輛,說明2011年每10戶家庭就有1戶擁有家用汽車;家用電腦由2011年的7.86臺上升到2011年的63.89臺,說明每10戶家庭就有6戶擁有家用電腦。也就是說,如今貴州省城鎮居民由以家用電器為特征的消費浪潮階段進入了以住房、汽車、電腦等為特征的新一輪消費浪潮階段。
1、消費結構對三次產業結構的影響。
數據顯示1978~2011年貴州省第一產業是先上升后下降,第二產業在40%之間徘徊,第三產業一直處于上升階段。(1)文革結束后,經濟的恢復和收入的增長,使得原先被壓制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而被釋放的消費需求首先用于滿足吃的需要,因此順應消費的需求,第一產業在“六五”時期得到發展,其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上升到43.46%。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第一產業的比重也逐步降低,2011年降到了12.7%,比1978年降低了29個百分點,1992年后低于第二產業,1998年后低于第三產業;(2)20世紀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后期,貴州省消費結構由“吃”向“用”升級,在這一期間貴州省的家用電器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得到迅速普及,但是家用電器的消費高潮并沒有使得貴州省的第二產業在改革開放以后其占GDP的比重明顯上升,這是由于貴州省經濟十分落后,歷來主要以農業為主,第二產業不發達,而第二產業的發展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可是貴州省均不具備這些條件。但是從全國情況來看,這一階段,以家用電器為特征的消費結構升級確實帶動了我國第二產業的發展,“七五”、“八五”、“九五”期間,我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3.32%、46.02%、49.82%,呈現不斷上升趨勢;(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最快,由1978年的18.18%升至2011年的48.8%,升幅達30.6個百分點。這是由于近年來,貴州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交通通訊、文娛、住房、醫療保健支出的加大,帶動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近三年超過了全國性水平。可見,貴州省消費結構的升級帶動了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轉變,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并呈現出向著優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2、消費結構變化對三次產業內部結構的影響。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曾經長期存在的食物供給短缺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糧、油等基本食物的供給得到保障以后,食物生產結構有了大幅度的調整,這一結構變化最明顯的是非糧食食物供給的顯著增加,即糧食、蔬菜等植物性食品的消費量下降或相對穩定,而豬牛羊肉、家禽、蛋及其制品和水產等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快速增長,食物供給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消費結構的變化必然要帶動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化,現在我們以第一產業農林牧漁總產值構成為例來看看其變化情況。農業比重總的來說呈現下降趨勢。2011年其比重為59.37%,比1980年下降了17.61個百分點。牧業和漁業的比重迅速上升,分別由1980年的18.91%、0.11%上升到2011年的34.6%、1.8%,上升了15.69個百分點和1.69個百分點。雖然漁業所占的比重還很小,其增加的百分點也不大,但是如果從其發展速度來看,其是最快的。1995~2011年間農林牧漁總產值的增長率分別為6.76%、3.76%、8.38%和9.94%,可見,貴州省消費結構變化促進了產業結構的相應變化。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貴州省的消費結構由“吃”向“用”升級時,貴州省的家用電器消費高潮并沒有使得貴州省第二產業所占GDP的比重明顯上升,這是由于貴州省經濟十分落后和不具備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的條件所決定的。近年來,貴州省的消費結構又向前跨進了一步,交通通訊、文娛、住房、醫療保健支出的加大,從而帶動了貴州省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實現了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轉變。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貴州省的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升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對產業結構內部的調整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因此,建議要繼續提高貴州省居民的收入水平,從而促進貴州省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此外,要加強消費的指導,培養居民正確的消費觀,做到健康和低碳環保,積極響應時代的發展,從而促進貴州省的產業結構向低碳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黃麗馨.廣西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關聯的實證分析.改革與戰略,2000.4.
[2]馬伯鈞.消費結構的優化是衡量產業結構優化的標準.消費經濟,2003.6.
[3]傅裕嘉,馮斌,柏靜,馬運超.農村市場消費需求結構及發展趨勢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