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珊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福州)
當下,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但在一片迷茫之中,房地產行業卻一枝獨秀。土地市場消費上升、房地產開發投資重啟、房地產按揭消費旺盛,同時拉動著鋼鐵行業、水泥、裝修、建材、家電等一系列相關產業鏈的穩步增長。伴隨房地產業的回暖,房價又有抬頭之勢。如此一來,“穩房價”會不會讓路于“穩增長”,這是一個疑問。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十大重點城市2012年9月前三周商品住宅成交量為55,042套,環比8月前三周的61,309套,下降了10%。在傳統銷售旺季,樓市出現如此情況,與部分購房者的觀望有密切關系。相比較以往,2012年的“金九”低調了許多。
往年“金九”旺季大多是打折季,而去年的市場卻并未出現大規模的降價促銷。對此,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負責人表示,開發商“以價換量”的嘗試已結束,目前庫存壓力有所消解,銀行貸款有所松動,開發商追求利潤的動力遠超回籠資金的壓力,導致降價的動力不足。
但面包的銷售黯淡,卻絲毫未影響面粉的熱銷。全國多個城市更是掀起年內首波土地供應高潮。土地市場的熱銷,意味著開發商對于長期的房地產市場是有信心的,有意進行中期、長期的土地儲備。事實上,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未來市場仍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換言之,開發商對于市場前景的信心增強才是土地市場一改冷清局面,解凍回暖的真正原因。而土地市場的回暖,也讓人對房價走勢充滿憂慮。
(一)房價的堅挺。雖然樓市調控依然嚴格,但是剛性需求的大量釋放已經將市場從低谷拉了起來。中國指數研究院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9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上漲。其實對于金九銀十來說,并沒有特殊的價格策略,定價策略是跟著市場走,當市場上的價格預期有上漲趨勢的時候,就會試探性地上調價格。在銷售平穩的情況下,開發商小幅增加利潤,可能是大城市房價連續數月環比微漲的原因。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的市場銷售比較常態化,以剛性需求為主。
在政策嚴限的市場下,前期許多樓盤已出現了一些價格下行調整的動作,開發商緊繃的資金鏈壓力得以緩解。如此一來,底氣加強的開發商降價動力明顯不足。加之樓盤開發的各項成本與日俱增,也進一步壓縮了房價下行調整的空間。更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市場復蘇后,主流開發商已經預計市場見底。因此,市場價格下調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房價小幅上漲將成為市場主流。房價的堅挺,無疑讓調控壓力難減。
(二)QE3的來襲。美聯儲推出了第三輪量化寬松(QE3),一石激起千層浪。“趕快買房吧,貨幣泛濫不漲太難,錢多了,而實物量沒變,”大多數群眾的想法都是如此。面對QE3,中國如果不增加貨幣供給,就相當于要被美國“搶劫”,但是如果增加貨幣供給,則會導致國內通貨膨脹,資產價格大幅上漲,房價上漲不可避免。QE3推出將推漲原材料的價格,從成本方面加大房價上行壓力。同時,QE3推出使全球原材料成本上升,如鋼鐵、水泥、石油等,國內同類材料的價格同樣也會上漲,進而使房價面臨上漲壓力。
另外,QE3推出將使得熱錢直接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而房地產領域通常為熱錢所熱衷,目前囿于調控政策而飽受融資之苦的房企,與熱錢“一拍即合”的可能性極大。
總而言之,QE3對房價的推漲作用不容忽視。據相關媒體報道,QE3讓香港樓市火上澆油,房價屢創新高,二手房頻現反價。雖然QE3對國內樓市的影響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有業內人士指出,QE3有可能“逼”著央行不斷地釋放流動性,推動房價反彈。事實上,經歷了前兩次的QE洗禮后,政府早已積累了足夠多的寶貴經驗,完全有能力在這場抗通脹的攻堅戰中將損失降至最低。但在國內經濟形勢尚不明朗,“搶地”現象不斷發生的今天,也必須要警惕QE3擾亂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步調。
2012年以來,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外需不足矛盾突出,我國GDP增幅“破八”至7.6%,經濟增速下降,穩增長已成了全社會關注的重要任務。而房地產業作為一種基礎性產業,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是客觀存在的。一旦調控趨緊導致住房市場銷售全面減少,庫存增長,必然會影響當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影響到相關幾十個產業的需求,如鋼鐵、水泥等。未來房價趨穩是大概率事件,穩增長是長期訴求,政府會令樓市保持適度回暖從而提高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進而把控好供應節奏。“在目前調控政策沒有明顯放松的背景下,市場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由于價格的小幅上漲,導致了市場上觀望情緒仍較濃烈。但整個市場剛性需求仍舊充足。”但從長遠來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近兩億農村人口形成的巨大市場需求,會讓房地產市場在未來十年內保持較為旺盛的需求態勢。”細細品味,房價仍然不改上漲趨勢。
[l]崔光燦.房地產信貸、價格及市場供求關系研究.金融論壇,2008.
[2]高鴻業.微觀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商周刊.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