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泉瑤
(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植入式廣告(Embedded Advertisement)又被稱為植入性營銷(Product Placement或Placement Marketing)、商品植入(Product Integration)、品牌植入(Brand Placement)或秘密營銷(Stealth Marketing)。到目前為止,植入式廣告的定義頗多,涵蓋的范圍也不盡相同,但概括起來可以認為,植入式廣告是指廠商將商品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品牌、服務等有意且不醒目地加入任何形式的傳播媒體中以達到宣傳效果,同時傳播媒體可因此獲得相當的對價。
(一)植入式廣告的起源及泛濫。世界上最早的植式廣告出現在《大力水手》漫畫及卡通影片中,1929年 1月 17日的美國《ThimbleTheatre》連環漫畫推出《大力水手》漫畫一問世便大受歡迎1933年由生產罐頭菠菜的廠家贊助拍攝的電影短片《大力水手》風靡全球。隨著影片的熱播美國人普遍培養了吃菠菜的習慣,罐頭菠菜熱賣。《大力水手》中的菠菜成為世界上首則植入式廣告。
我國最早的影視作品植入式廣告是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室內情景劇《編輯部的故事》中隨片出現的百龍礦泉水壺。
近年來,植入式廣告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使得大家對于植入式廣告從最開始的新奇到現在的無視甚至厭煩,其發展速度之快讓許多媒體經營者看到了商機開始將植入式廣告作為傳播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來經營。
(二)植入式廣告的特點
1、植入式廣告是商業性廣告的一種。根據我國《廣告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廣告是指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商業性廣告具有四個特點:(1)廣告的對象是廣大公眾;(2)廣告的內容是有計劃地向公眾傳遞一定信息;(3)廣告的手段是通過一定媒介進行;(4)廣告的目的是為喚起公眾對某一品牌的關注。植入式廣告符合廣告的基本要素:它有較為明確的廣告受眾,例如影視觀眾、書籍的讀者;具體的廣告內容將商品或其品牌放入到媒介內容當中引起受眾的注意,例如在影視作品中顯現品牌名稱展示產品功能等;獨特的宣傳媒界影視作品、電視欄目、書籍雜志、手機短息等等都可以成為植入式廣告的媒介,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還會呈多樣化的發展態勢;清晰的廣告目的“其目的是增添媒介環境的真實性提供品牌在消費者面前暴露的機會并說服消費者”。而且植入式廣告需要支付一定費用給傳播載體。可見植入式廣告屬于商業性廣告的一種。
2、植入式廣告的隱蔽性和親和性。植入式廣告所推銷的是一種隱藏的廣告信息,相對于常規形式的廣告植入式廣告沒有那么濃厚的廣告色彩。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廣告有很強的反感并對廣告加上強烈的過濾網,一旦感覺到是自己所排斥的“廣告”他們就會條件反射性地把廣告無情地擋在心靈大門之外。它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程度包括記憶率、好感率、到達率都要比普通廣告好。
3、植入式廣告成本低,宣傳影響面大。一般電視臺的廣告時間短、收費高、植入式廣告時間長、出鏡率高、覆蓋范圍廣,價格卻可能比傳統廣告還便宜。同時,由于植入式廣告不是獨立的廣告片,不占據特定的廣告時段,可以規避種種對于廣告內容、時長、數量等進行限制的政策。
4、植入式廣告的媒介形式新穎多樣。除常表現在影視作品中外還表現在電視節目交融式傳播、游戲娛樂式推廣、短信散彈式廣告潛入和博客、網絡論壇、書籍、雜志等平面媒體廣告植入、即時通訊產品中植入、歌曲中植入等形式。
植入式廣告的負面效果不僅在于粗制濫造的植入式廣告侵害了觀者的合法權益,也在于它使得傳統廣告的生產消費的一系列的破壞。
(一)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我國《廣告法》第13條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大眾傳播媒體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植入式廣告失去了其作為商業廣告的標識,使大多數人無法判斷現在看到的是否為植入式廣告,這很可能會侵害觀者的合法權益。大家都會有一種體會就是當我們在看電視劇時廣告時間我們都會干些別的事情如:換臺或喝水等。但植入式廣告的隱秘特性,卻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看到了許多的廣告并對我們產生影響。廣告的可識別性是對消費者在廣告活動中的權益進行保護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植入式廣告的隱蔽性會侵犯受眾對于廣告的知情權、選擇權。這使得即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由于植入式廣告遭到侵害時也無法找到正確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舉例來說:當我們走進電影院,花了100元來觀看一部影片,一部影片看下來除了琳瑯滿目的廣告,我們的腦中對于這部電影便沒有了其他的記憶,這顯然是對觀影者合法權益的侵害,但我們又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同時,由于制作人因情節需要對產品或者品牌加以夸張甚至扭曲的宣傳會對一些判斷能力較低的受眾產生很不利的影響,使得他們去購買相關產品或者模仿類似情節,這些弊端在植入式廣告隱蔽的特性保護起來,使得我們防不勝防。以2012年的情人節檔電影《我愿意》來說,其首周 1,970 萬元,次周 4,100 萬元,第三周 1,450萬元,第四周 4,000萬元,總票房已過億元,對于一部投資僅有3,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來說,這部電影的票房算得上十分不錯,但是觀后,很多人的感想是:“征婚都上百合網,買菜都上一號店,飲料都喝紅牛,存錢就辦招商金卡,手表就買VL,面包就吃賓利,開車就要長安,鉆戒就買IDO,等等”然后就是“沒有錢,就談不起戀愛”的扭曲的愛情觀,單說電影本身所反映出來的愛情觀顯然是讓人完全不能贊同的,那些看似所謂的“高檔次”商品又會讓多少人爭相模仿。
(二)對廣告規制體系的損害。放任植入式廣告而不對其規制,會使傳統廣告受到較多的規制,而植入式廣告則處于監管空白的情況下,這種不平衡性會導致植入式廣告的泛濫,廣告規制體系形同虛設。這不僅會使得一些電視節目為了多得贊助,會不惜為贊助商多提供植入式廣告,使節目中充斥著大量的植入式廣告,這嚴重地侵害了觀看者合法權益。同時,就特殊商品和服務的廣告發布標準而言,對植入式廣告的網開一面也存在問題。如煙草廣告《廣告法》第18條明確規定:“禁止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發布煙草廣告;禁止在各類等候室、影劇院、會議廳堂、體育比賽場館等公共場所設置煙草廣告。”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規,對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變相發布煙草廣告的行為進行約束。不僅如此,發布上述商品或服務的廣告,還有一些特殊標準,如必須標明廣告審查批準文號以及“吸煙有害健康”等警告語,還有一些禁止性行為。這是在“硬廣告”中必須得到貫徹落實的,但在植入式影視廣告中,由于廣告的隱蔽性,造成廣告審查環節的缺失,使標準在這類廣告中無法落實。
植入式廣告能發展到今天不被淘汰就有其必然性和積極意義,所以對于植入式廣告我們應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規范使其進入正常有序的軌道。由于植入式廣告的經營運作涉及廣告主、影視節目制作方、觀眾等多方主體,他們之間利益關系錯綜復雜,所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對其進行規制:
(一)市場機制作用。植入式廣告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無序和泛濫等與作為消費者的觀眾權益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沖突。這需要各方主體尊重市場規律,理智抉擇并加強自我行為約束。如果影視作品植入廣告過多過濫,不顧劇情生拉硬套強行植入,挑戰觀眾的情感底線,破壞觀映美感,必將導致觀眾反感憤怒,引發觀眾和社會對制片人、導演的譴責抵制,其中的演職人員形象也會受損,最終使廣告主得不償失。輿論譴責、票房慘淡、藝術不佳、形象受損、品牌遭棄,這些足以促使廣告主、制片方以后慎重行事,不斷改進。對于制作方來說,其更為根本的制勝之道在于立足長遠,尊重觀眾,尊重藝術,多出佳品;對于廠商來說,他們也要注意選擇更易于被接受的方法和途徑來建立保持與消費者的聯系和感情。所以作為商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也應當受到市場本身的調節。
(二)加強政府管理職能。按照《廣告法》等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商業廣告運營的監管主體,也應當對植入式廣告進行管理。同時,植入式廣告是一種新興廣告形式,由其自身特點和運營機制所決定,包括廣播電視電影管理機構在內的其他職能部門應密切配合,發揮各自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在涉及各自職能領域內做好管理工作。可以考慮由國務院較高層級的部委統一協調,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主管單位,聯合新聞管理機構、廣播電視電影管理機構、稅務等有關職能部門,在現行法律法規授權范圍內明確執法監管主體和職能分工,發布有關行政管理規章和命令,規定明確具體的管理和執法措施,使包括廣告管理制度規范在植入式廣告的運營中得到有效落實。
(三)注重行業自律。對于植入式廣告的規范和治理,應該在合理有效的行政監管的基礎之上,更加注重提高和發揮行業自律的水平和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等一些商業和行業組織等社會團體和行業協會應該積極活動,發揮其技術和組織優勢,就一些專業問題展開研討,研究制定有關的行業標準和示范性行為準則,倡導健康的從業道德風尚,建立和維護與社會大眾的良性互動關系,使整個行業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社會。
(四)完善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對于有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修改完善是保障植入式廣告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大眾消費者權益的根本之舉。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在植入式廣告的內容方面,應該有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注意維護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和社會公序良俗。明定植入式廣告禁入的影視文化作品形式和類別;明定植入式廣告不得涉及的產品類別;明定植入式廣告不得包含的違法性內容;設定植入式廣告的設計制作準則;第二,在植入式廣告的審查管理方面,要根據其自身特點和經營運作機制的特殊性,明確管理主體和職責,制定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行政管理執法手段和懲戒措施;第三,要通過廣告法的修訂,并結合《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已有的法律規范和制度,根據植入式廣告自身特點和運作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法律責任機制,保障有關法律權利義務調整模式的實現;第四,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來看,植入式廣告的法律規制應該確立經營者的法定告知和說明制度,從權義主體、權義內容、具體方式、違法責任等方面加以明確規定。這是對于影視劇觀眾作為文藝作品消費者知情權的保障和尊重,也是進一步保障觀眾自主選擇權與公平交易權的需要,使觀眾在購票入場前的訂約過程中,就能知悉有關影片中的植入廣告情況。
當然,國家立法畢竟是一個民主協商的過程,是一個需要經過多方協調和論證的過程,成本巨大、耗時頗多。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就需要發揮我國司法界對新生事物出臺司法解釋的傳統和優勢,同時行政主管部門也可以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規章,彌補現行法律監管制度的不足。
[1]李劍.植入式廣告的法律規制研究[J].法學家,2011.3.
[2]胡平.淺議植入式廣告法律監管機制[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0.10.
[3]李威娜.廣告法如何對植入式廣告進行規范[J].政法論叢,2011.6.3.
[4]尹瀟霖.電影作品中植入式廣告效果的實證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1(下).
[5]王巖.植入式廣告及其法律監管制度研究[J].行政與法,2011.10.
[6]楊帆.論植入式廣告法律監管制度的構建——以美國法和歐盟法作為比較研究對象[J].韶關社會科學,2012.7.
[7]馬天柱.論我國植入式廣告的法律治理[J].政法論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