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靜
(河南化工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這標志著西方經濟學的產生。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的運行政策與理論,也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經濟類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該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理論性非常強,學生在課程內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難,并且非常抽象。基于這樣的特點,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
另外,我們要十分注意,西方經濟學是有其明顯的階級性的。顧名思義,西方經濟學是基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體系,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以私有制為主體,并且從事經濟活動的個人或團體從根本上說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經濟學的階級立場和價值觀在本質上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區別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們在進行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時,要對此點進行特別的注意。
(一)理論推導過多,把經濟學當數學來教學。西方經濟學課程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現階段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則主要強調理論知識的推導,要么就是引用國外的陳舊數據來進行教學。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很難應用到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去。
另外,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數學運算,因此有些老師就將西方經濟學教成了“數學課”。因為財經類院校招收的學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學生因為數學底子差,對于這樣的課程根本就聽不懂。這種教學根本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談不上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經濟學了,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了教學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和大多數課程一樣,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考試也就是進行期末考試,并且期末考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是非常大的。這樣的考試結果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也不利于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另外,很多該課程的老師會在期末考試前劃定考試范圍,導致某些學生只需要在考試前將考試重點進行突擊復習就會得到好成績,這樣的好成績并不代表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狀況,只是考察了學生的瞬時記憶能力。
(三)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西方經濟學課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雖然體系不同,但內容卻是大體相同,教學內容主要是主流的經濟學,基本內容都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成熟理論。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多的新問題和新現象。而這些新問題是無法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的。針對這些變化,西方國家的經濟學教材也在進行相應的調整。而在國內,我國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陳舊且更新緩慢,沒有體現該學科在新時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不能解釋在新時代中發生的新問題和新現象。
(一)采用案例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案例教學法作為實用性強的一種教學手段,在眾多課程的教學中得到廣泛地應用。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適當的案例進行教學,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案例作為理論知識的一部分進行講解,例如在講授均衡價格理論時,可以與我國豬肉價格政策走向的例子相結合,講述消費者行為時可以從學生壓歲錢的消費來入手。在理論知識教授完畢后,由教師甚至學生自己可以提出一些合適的小案例,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將在案例中得到生動的展現。另外,教師還可以截取部分章節進行綜合性案例的討論,讓學生可以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復雜案例的分析處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經濟學的假設前提和學科性質。前文已經提到,西方經濟學主要是闡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的經濟運行規律。因此,該課程的內容很多是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相徑庭的。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課本內容,應該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有所取舍或者進行適當的評議。即便許多理論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教師也應該對其是否復合我國國情來進行詳細的分析討論。讓學生在準確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確區分二者的關系。
(三)改進西方經濟學課程考核方式。作為一門重要的經濟學基礎課程,西方經濟學對于掌握很多專業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該課程的考核方式和內容必須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膽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期末成績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觀點和問題、善于分析和總結的同學應該有一定的加分獎勵。在考核內容上,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例,例如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熱點話題。甚至可以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讓學生利用書本的知識去解決試卷中提到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
另外,老師還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小組討論以及開放式課題,并且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可以參加社會實踐,這樣就可以全面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而且還可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積極更新課程教材,增加西方經濟學的最新前沿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對于課程的講解至關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經濟學的新理論,教材必須是充分體現其時代特征的。所以,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圍繞西方經濟學理論界的研究動態,進而抓好教材的建設。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會經濟運行新現象、新問題的新理論、新觀點,促進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加快教學內容改革,促使國內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緊跟國外經濟理論前沿。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時,西方經濟學的授課老師也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及時地了解西方國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成果。教材的更新畢竟有些滯后,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介紹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并且及時地進行更新和拓展,開闊學生的思路和視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打破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學法以外,老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采用更多種的教學方法。各類方法可以優勢互補,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另外,再加上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明顯的提高,有利于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好西方經濟學,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運行理論和經驗,推動我國的經濟建設。但是該課程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綜合性較強,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姜鑫.當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改革措施[J].長存師范學院學報,2010.29.5.
[2]朱平安,李沖,范嘉毅.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0.6.
[3]歐陽華.財經類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9.4.
[4]張雙娜.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