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培佩 張 泰 武 萌
(1.河北金融學院;2.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保定)
我國有50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經濟類和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占全部本科院校80%以上,畢業生的供給雖然非常充裕,但很多用人單位反映聘到合適的人才比較困難,認為我國高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素質不高,其較低的就業現狀根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環境嚴峻。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而每年畢業生待就業人數也在快速增長,中國高等教育已經較迅速地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到大眾化階段,使得高學歷求職者驟增。這種形勢必然增加學歷相對較低的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二)就業理念落后。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及一些中心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比較旺盛,有的地方需求總量甚至大于當地生源數,而邊遠省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需求則相對不足。就業意愿過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三)畢業生自身就業素質低。傳統的教育體制著重知識的灌輸而非素質的培養,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認知不足。學生大多對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觀察不夠;只看到自己的優點,或者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自我分析不全面導致或者過高估計自己,或者過低評價自己。
2、責任心較弱。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健全人格,一切以自己為出發點,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輕視綜合素質的提高,忽視道德、價值觀、心理健康、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修養。
3、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很多大學生自我定位過高,在擇業中或盲目從眾,或消極逆反;不是過于自尊,就是過于自卑。大學生過多學習的是書本知識,缺少實踐訓練,脫離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與用人單位需求差別較大。
(一)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綜合評價體系。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受宏觀經濟發展周期、企業經營發展情況、政府就業政策、學校以及學生個體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評價是一個多元、動態、綜合的概念,本文從學習能力、創業能力、管理自我能力、溝通能力和成長背景等幾方面的考慮,建立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綜合評價體系。
1、學習能力(B1)。學習能力反映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就業有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專業素質(C1)、計算機能力(C2)、外語水平(C3)和科研能力(C4)幾個方面。
2、創業能力(B2)。創業能力直接影響畢業生適應社會的速度及能力。主要包括職業能力(C5)和創新能力(C6)。職業能力是指是否取得與專業有關的其他資格認證,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參加社會其他資格認證。創新能力即形成創新興趣動機的激發機制、創新活動的指導機制、創新成果的轉化機制的能力。
3、管理自我能力(B3)。管理自我能力表現了大學生對于就業的態度。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C7)、心理素質(C8)、意志品格(C9)及健康狀況(C10)四個方面。其中,思想道德修養是指為人的道德基準,現代職業道德的核心,專心致志的科學精神;心理素質是指遭遇挫折失敗時積極、樂觀的態度;意志品格是指敗而不餒,挫而不棄的生活學習態度;健康狀況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表1 準則之間的模糊一致矩陣及其求解結果
4、溝通能力(B4)。溝通能力即團隊合作精神(C11),是指勇于創造協作精神、凝聚力和積極向上的內部環境的能力。
5、成長背景(B5)。成長背景主要包括性別(C12)、學歷(C13)、所在城市(C14)、父母的社會地位(C15)以及畢業院校級別(C16)等。它決定了大學生在擇業時的選擇條件,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二)評價體系的計算。此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考慮到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本文利用FAHP確定各指標的權重。依據0.1~0.9數量標度取值,構造模糊一致矩陣,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向量,并進行單層次排序。(表1)經過層次總排序得到第二準則層中所有指標的組合相對權重向量:(0.063,0.05,0.037,0.118,0.212,0.05,0.063,0.05,0.037,0.2,0.013,0.007,0.014,0.017,0.017)
通過FAHP對模型的計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畢業生的創新能力、職業能力和溝通能力即團隊合作精神這三個因素對學生就業的影響相對最大,這就說明畢業生不一定成績越拔尖就越受歡迎,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懂專業,又懂管理,又善溝通的復合型人才,這樣的畢業生適應能力強,工作上手快,發揮作用明顯,這要求學校和學生都要積極努力提高就業能力。
(一)學校方面
1、側重企業經營實戰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針對經管類畢業生缺乏實踐鍛煉和實際經驗的特點,將培養方案的設計與用人單位實際要求相結合,創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使高校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實習及就業合作關系。
2、重新調整專業設置。學校應根據市場需要,超前進行社會預測,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對于專業核心能力不強,又沒有市場需求的專業必須砍、停。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設置地區、行業所需要的新專業。
3、加強就業指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為了應對日后的就業競爭,高校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應該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是對學生的長期投資。通過模擬職場、校友論壇,企業家論壇等形式,加強在校經管類學生與企業間的聯系,通過對成功校友成長歷程的分析,明確自身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設計。
4、加強創業創新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對經管類學生的創業教育重點是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其次,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創業的含義。自主創業是要求學生能結合專業特長,根據市場前景和社會需求搞出自己的創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
(二)學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高學歷層次。經管類專業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能力之間的差距比理工科大,學習的知識需要經過一定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應用能力,提高學歷層次,可以將感性知識轉化為理性知識。另外,用人單位對經管類畢業生高學歷的要求也是畢業生提高學歷的外在原因。
2、積極參加學生管理、兼職、假期實踐等活動。兼職與假期實踐是專業理論與實際運用結合的過程,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有利于畢業生較快顯示優勢,盡早適應工作。
3、樹立正確的就業與擇業觀念。現在的畢業生不是沒有就業機會,而是在尋找工作時不切實際,期望值過高。畢業生應該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
總之,影響經管類專業應用型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很多,各高校必須多方面著手提高學生德智體綜合素質,培養的畢業生才更容易被用人單位接受,才能有效提高本校畢業生就業率。
[1]田仲林.影響高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因素的實證分析[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2]王柏玲.經管類專業學生就業素質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馮美德.經管類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以長江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