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寶巖 姚永晶
(1.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2.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歐美學院 河北·秦皇島)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途徑。具有悠久歷史的秦皇島作為我國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在大學生創業普及教育和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中,應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文教、地理、歷史等資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11)顯示2009年、2010年高職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都在84%左右。雖然高職學生的就業率一直在穩步上升,但是仍然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能在畢業后順利就業,陷入了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即使已經就業的學生有一部分也會因不適應或不適合所從事的工作而選擇辭職,重新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如何為高職學生就業廣開渠道?一些高職院校選擇了開展深化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引導學生拓寬就業口徑的辦法。與發達國家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相比,我國的此項工作起步較晚,有關創業教育的人才也是少之又少。首先拉開高校創業教育帷幕的要算是1998年4月~10月清華大學首次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之后,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紛紛舉辦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其中有一些優秀的項目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扶持。2000年初,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舉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全國4所大學20多名學生的參賽創業計劃被企業或風險投資者看中,當即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主要還是以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和創業計劃大賽為主。從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教育部創業教育試點院校的一些高校雖然已經探索出了適合自身特點的創業教育模式,但是就全國高校而言,創業教育還沒有在全國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普及開來。教育部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有23,000人選擇自主創業,占畢業生人數的2.2%,2011年為3%,兩年比例接近,自主創業人數增加緩慢。而美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也在20%~30%之間(馮儉,2011)。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數與許多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和深入仍需推進。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承擔起發展高職創業教育的重擔。
如何更好地開展高校創業教育,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過去許多學者所進行的創業傾向研究,大部分都是對一般社會群體,然而針對于大學生,特別是高職學生創業傾向的研究成果還不是很多。所以,本文的研究意義就在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秦皇島在校的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高職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影響高職學生創業傾向的因素識別,希望可以為一些高職院校有的放矢的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依據和參考。
創業傾向的發展形成是創業態度和創業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創業態度是創業傾向逐漸變化形成的根據,創業環境是創業傾向逐漸形成的條件,二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促進創業傾向更加趨向于創業行為。
(一)加強秦皇島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從影響高職學生創業傾向的內因來講,改變高職學生創業態度,也就是要加強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首先要形成對創業教育的基本定位;通過實踐不斷摸索出創業教育的“高職模式”,為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傾向奠定堅實的基礎。
1、轉變觀念,確立創業教育意識。目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基礎非常薄弱,還沒有從傳統的教育理念中轉變過來,仍是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的就業教育。同時,創業教育僅僅是以開展一些創業計劃競賽為主的學生活動,沒有作為一項整體工作來開展,可見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有待深入和提高。要轉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確立以培養高職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要達到以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為主的教育理念,就必須要有主要領導負責,鼓勵各個部門或系部轉變教育觀念,開展創業教育,樹立責任意識,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落實到人才培養、課程建設與專業發展的各個環節,貫穿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各方面。
2、深化改革,落實創業教育內容。探索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高職模式”。創業教育在一些高校開展得比較有特色,但是由于每個學校的專業設置、重點研究方向及培養學生目標的不同,所以創業教育必然會各有側重,不可能實現統一的模式。可見,高職院校必須要結合本校學生自身的這些特點,有的放矢的探索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高職模式”。
3、促進合作,完善創業教育體系。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不是高職院校的內部教育,僅僅靠高職院校的一己之力是無法達到最優效果的。在經費、場地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與當地政府的創業培訓組織建立聯系,通過自身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師資、教育經驗等優勢方面來彌補高職院校在經費、場地等硬件方面的劣勢,鑄就雙贏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合作體系。另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充分挖掘自身的人才優勢,建立起與歷屆已畢業學生中在創業方面表現突出的成功人士的長期聯系;同時,還應該與當地白手起家、創業成功、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家多多溝通,可以聘請他們作為高職學生的創業導師,為高職學生提供創業項目可行性、創業資金籌集等創業過程中實際問題的指導。高職院校由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觀念的轉變,內部教學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建立起社會、學校、成功人士等方面共同參與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體系,這三方面問題的有效改進會促進該校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全面有效展開,進一步也會對提高高職學生創業傾向奠定夯實的基礎。
(二)完善創業環境
1、完善促進高職學生創業的宏觀環境。創業宏觀環境的改善必須要有政府的重視,更要有相關部門對政策的支持、落實和引導。宏觀環境的改善對創業傾向和創業活動提高的深遠影響不會在短時期內體現,因此,有關部門不能只搞眼前的政績工程,要放眼于未來,注重創業活動給地區經濟、社會安定、國家發展帶來的長期效應,妥善處理好創業政策的制定和落實、金融投資渠道的修筑和暢通等創業宏觀環境的方方面面。
2、加強促進高職學生創業的社會文化建設。秦皇島市高職學生由于參加社會實踐較多,因此他們對外部環境的改變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并能較快地做出相應的調整。社會文化中對創業的正面認可程度提高了,對創業的宣傳擴大了,他們就會做出敏銳的反饋,在態度上會有相應的改變,從而會采取不失時機的行動。可見社會文化建設的不斷完善,勢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高職學生的創業傾向。
3、改善促進高職學生創業的校園環境。秦皇島市校園的創業氛圍對大學生創業傾向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高職院校改善校園的創業環境,培養熏陶學生的創業熱情,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很有作用的。
4、加強促進高職學生創業的個人社會網絡建設。秦皇島市高職學生對個人社會網絡在創業環境中的認可度是較高的。要想提高本市高職學生的創業傾向,在加強高職學生社會網絡構建方面的工作上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通過推廣和宣傳已取得一些成績的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使高職學生開拓創業視野;可以開設人際交往的培訓課程,使高職學生提高建立自身社會網絡的能力等等。高職院校由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觀念的轉變,內部教學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建立起社會、學校、成功人士等方面共同參與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體系,這三方面問題的有效改進會促進該校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全面有效展開,進一步也會對提高高職學生創業傾向奠定夯實的基礎。
總之,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會帶動校園創業環境的不斷優化,拓寬學生的個人社會網絡,增加學生對創業的積極態度。由此可見,提高秦皇島市高職學生的創業傾向離不開外部創業環境的不斷改善,更離不開切實有效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1]高建,姜彥福,李習保,程源.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彭建伯.創新哲學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賀丹.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06.
[4]金啟慧.高職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