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新霞 楊 青
(石家莊學院 河北·石家莊)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1、西方腐朽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挑戰。目前,西方文化所傳播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價值理念腐蝕了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民族虛無主義”、“全盤西化”的思想不斷沖擊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2、社會轉型對校園文化的沖擊。社會轉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導致校園文化價值理念更趨向于實用主義、功利主義,重視“考證”、“只學專業”,更甚者是“拼爹”等等,而忽視了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的堅守,大部分學生缺失了傳統道德以及民族精神。
(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弱化。當前,高校校園普遍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重視不夠,在工作中鮮有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自己工作的立足點的情況。有些教師政治信念不堅定,缺乏政治熱情。課堂上,思政課教師講課乏味,不積極;專業課教師以傳授專業知識為己任,忽視對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重視不夠,每天都穿梭于繁忙的學生雜務中。而學生們也大多認為這是思政課是副課,逃課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大學生目前基本上是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缺失、價值取向歪曲、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2、校園文化活動高雅缺失、品味低下。娛樂性傾向校園文化在高校中盛行,高校學生熱衷于追求“快男超女”,追求感官刺激,“沒有漂亮就沒有青春”的微博被成千上萬的大學生轉載、認可。而同學們忽視了大學的根本內涵,削弱了對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科學研究等校園文化活動的追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前高校校園文化中的非科學因素予以重構,進行揚棄。其在當下意義如下: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風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接受文化熏陶,啟迪思想、智慧,激勵精神;引領大學生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引領大學生之間團結友善、誠實守信;引領大學生抵制各種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大學生遵紀守法,人與人文明相處,共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加強大學生對黨政執政合理性的理解。適時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大學生開闊視野,開放思想,科學、準確地理解黨政的一些政策,實現其對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的政治追求。堅定其對社會主義制度,對中國夢追求的信心,引領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信仰者。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推進人才培養戰略。強國就要強教育,人才成為各國競爭的軟實力,如何培育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要解決好的課題。人才不僅僅強調知識的構架,更強調道德的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德性,體現德性。
(一)夯實思想基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決定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主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思維、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是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高校作為傳播先進文化、先進思想主陣地,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引下,繁榮高校校園文化,引領和教育廣大師生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不斷調整自身的價值取向,才能有效抵制校園文化中腐化思想的侵蝕,彰顯出高校校園文化的引領力。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接人待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引領和整合校園內的各種不良思潮,保證高校校園文化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二)依托學科建設,教研結合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應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同時,還應注重思想政治理論項目和實踐項目等方面的申報;教研相結合,共促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應重視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師德教育;應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應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提升;更應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實效;有重點、多方位地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同時,要對思想政治理論加強科學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價值體系的建設經驗,要求高校教師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化建設積極探索,支持師生申報各級課題,撰寫書籍和發表論文,以教研結合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三)發揮第二課堂優勢,多途徑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結合實際,注重教育模式、教學方法,不能采取簡單、枯燥的自上而下的“填鴨式”灌輸教育方式。除了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之外,還要通過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諸如此類的第二課堂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教育。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大學生走出校園,實地考察鄉風民俗,村容村貌,城市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等,幫助大學生來了解社會,感恩社會,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灌輸到志愿者服務、專業實踐、社會調查中去,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理念內化為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注重網絡輿論引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QQ群”、“微博”等新生事物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改變著同學們的生活。校園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工具,也是西方腐朽思想滲透的手段。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工作中,作為大學生這樣的精英群體,作為網絡文化的先行者和推崇者,他們應注重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氛圍,正確把握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輿論導向,加強輿論宣傳陣地建設;應注重利用網絡平臺建設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主題”、“紅色主題”等校園文化網站,應注重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喜聞樂見,人人參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活動,滿足高校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同時,高校校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優化網絡環境、凈化精神家園,共促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1]李丁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10.
[2]孟小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3]常珊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
[4]宋立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視角[D].吉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