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君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北 石家莊 050031)
2011年底,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同時印發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和《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明確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試點選擇了11%和6%兩檔低稅率,分別適用于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
營業稅改增值稅,有利于實現完全的消費型增值稅,有利于平衡生產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稅收負擔,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也可能使消費者受益。
交通運輸業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輸以及城市公共交通、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它起著聯接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和溝通城鄉、各地區和各部門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現行稅法規定交通運輸業征收營業稅,不屬于增值稅的課征范圍。也就是,中國對于流轉額采取增值稅和營業稅平行征稅的模式。而把交通運輸業納入增值稅的范疇,必將產生很大影響。
原有的平行稅制導致企業間稅負不公平,尤其是大企業和小企業間的差距。同時也造成增值稅抵扣的中斷。改征增值稅后,只對增值部分征稅,實際上降低了不公平的現象。運輸業作為與現代服務業密切相關的行業也必然受益于現代服務業的利好。
增值稅與營業稅的最大區別是,增值稅的稅收負擔不僅與納稅人的收入水平有關,還與納稅人成本中可以獲得抵扣的項目有關。成本中可以抵扣的項目所占收入的比重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交通運輸企業改征增值稅后將承擔的稅負。
為了不加重運輸企業的稅負,對策之一是對其實行比13%更優惠的增值稅稅率,但這樣又會形成多檔稅率的局面,也會造成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善,從而導致企業稅負不公。對策之二是對增值稅先征后返,即先按現行的稅率對運輸企業征收增值稅,再在一定時間內對其給予一定程度的稅收返還,以減輕其稅負。但是稅收的先征后返會占用企業的貨幣資金,影響企業的發展,加重稅收財政部門的治理負擔,提高征收成本。
據資料顯示,2000~2002年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收入平均為1 879 428億元,因此交通運輸業的營業收入為62 647 611.11億元(營業稅收入/3%)。改征增值稅后,國家在生產型增值稅下的收入為7 643 572.38億元(增值稅率為17%)或5 845 084.76億元(增值稅率為13%),在消費型增值稅下的收入5 333 567.02億元(增值稅率為17%)或4 078 610.07億元(增值稅率為13%)。可見,改征增值稅后,交通運輸業為國家財政帶來的稅收會增多。而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多是在企業稅負加重的情況下實現的。
另外,交通運輸企業要改征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應該是其最終選擇。交通運輸企業的固定資產單項價值一般較大,且使用年限較長,各年固定資產增量存在巨大差異,在完善的消費型增值稅下,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均可以抵扣,固定資產增量大的期間可抵扣數額大,應交稅額減少。因此,對交通運輸業征收增值稅會給國家財政帶來不穩定因素。
目前增值稅的運行中存在小規模納稅人規模大,征管不到位等問題,交通運輸業改征增值稅后,大部分交通運輸企業仍只能實行簡便征收,難以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增值稅。為了真正實現稅制改革,必須合理制定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劃分標準,擴大一般納稅人范圍,提高一般納稅人的比重,以保證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廣泛延伸,內在機制有效運行。而在目前,重新制定納稅人劃分的標準,需要時間進行大量的測試檢驗。另外把企業會計制度的健全作為劃分的主要標準,會增加企業的治理成本。把更多的企業納入一般納稅人治理,會增加稅務機關的征收治理成本,對金稅工程的要求更高。在這些措施仍未實施的情況下,對交通運輸業改征增值稅并不能很好地達到改革的目的。
交通運輸業改征增值稅是完善稅制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實行交通運輸業改征增值稅并不可行。雖如此,但率先在交通運輸業中實行增值稅不僅是該行業本身的需要,也是為將來在與生產制造緊密相關的其他所有有增值額的行業普遍征收增值稅做好先行預備。為此需要先行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由于交通運輸業的固定資產價值占收入的比重較大,只有在消費型增值稅的條件下,對交通運輸企業征收增值稅,其稅負才不會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國的增值稅治理漏洞多,稅收流失嚴重。因此,應提高稅務人員素質和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治理的電子化水平,提高增值稅治理的效率,同時應充分發揮銀行、稅務代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
為使增值稅擁有更廣泛的載體和堅實基礎,要改變以經營規模為標準的做法,可以將生產場所比較固定、產銷環節便于控制、能按會計制度和稅務機關要求準確核算銷項、進項稅額的企業都核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目前,增值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自1994年以來其比重均在32%以上,而所得稅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不超過20%。財政過度依靠增值稅,財政風險較大,應逐步提高所得稅收入的比重。
據了解,營改增后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的適用稅率為11%,“根據一季度申報情況,交通運輸服務稅負增加,且部分企業增加明顯。”該行業營改增后稅負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可抵扣項目未充分抵扣及抵扣項目范圍較窄所致。交通運輸業方面,由于加油費和修理費的抵扣中,難以從部分加油站、修理店取得專用發票,導致不能充分抵扣。同時,路橋費未納入試點范圍,無法取得專用發票也是導致稅負增加的原因。
由于大部分的交通運輸企業的業務是全國性的,并不僅局限于營改增的試點區域,雖然公司會購買一定的修理修配的零配件,但是運輸工具行駛在全國各地的道路上,一旦快沒有燃料了,馬上要就近尋找加油站。而運輸過程中,若運輸工具有了故障或者發生了事故需要維修,也只能就地尋找修理廠修理,從而導致運輸企業在非試點地區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票,因而減少了可抵扣的稅額。運輸業的適用稅率又提升到11%,因而導致很多的交通運輸企業稅負增加。通過上述分析,繼續推進增值稅改革,可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降低企業稅負解決稅收征管的一些問題,增值稅的核心特征是它的抵扣機制,能夠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應不失時機地將增值稅制度引入到交通運輸業領域,這是完善稅收制度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交通運輸業發展、推動二三產業融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的迫切需要。
[1]董再平,揚清源.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2009,(15):91-92.
[2]李家瑗.論增值稅轉型產生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9,(20):62-64.
[3]姜明耀.增值稅“擴圍”改革對行業稅負的影響: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2):11-16.
[4]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Z].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1,11-17.
[5]夏杰長,李小熱.我國物流業稅收政策的現狀、問題與完善機制[J].稅務研究,2008(6):15-19.
[6]施文潑,賈康.增值稅“擴圍”改革與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調整[J].財貿經濟,2010(11):46-51.
[7]廖全.增值稅轉型改革效應分析[J].遼寧經濟,2006,(3):23.
[8]唐婧妮.中國、東盟增值稅比較與改革[J].涉外稅收,201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