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姝文
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遼寧大連116100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ABPA)是人體對寄生于支氣管內的煙曲霉(Af)發生變態反應所引起的一種肺部疾病,1952年英國學者Hinson等[1]首先對ABPA進行詳細描述,ABPA的主要特征為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發作時,肺部侵潤影及中心性支氣管擴張等,如不能早期診斷和治療,病情反復發作,最終導致肺纖維化,肺功能障礙及呼吸衰竭[1-2].由于臨床醫生對ABPA認識不足,以及大多數醫院缺少對煙曲霉特異性檢查手段等因素,導致誤診誤治.為了探討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ABPA)的臨床特征、影像學特點、診斷和治療方法,提高對ABPA的認識,現通過分析該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確診的5例ABPA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該組男2例,女3例,年齡31~60歲,(平均40.2歲)病程3~40年,平均15年,5例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3]制定的"肺真菌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中ABPA的診斷標準及2008年美國感染學會[4]制定的曲霉病,臨床實用指南中ABPA診斷標準.
該組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5例,喘息4例,咳血2例,發熱1例,4例誤診為哮喘,3例誤診為支氣管擴張,1例誤診為肺部感染,有的病例被誤診為1種以上疾病.見表1.
5例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比例增高,為8%~29%,5例外周血清總IgE增高,3例血清特異性煙曲霉IgG升高,4例曲霉皮膚穿刺試驗陽性,胸部CT胸部主要表現為雙肺多發斑片影,中心性支氣管擴張及支氣管黏液栓形成.其中1例去上級醫院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病理為支氣管黏膜慢性炎癥,可見曲霉及其菌絲.1.4治療方法

表1 5例患者的病歷特點
5例給予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治療),口服潑尼松15~30 mg/d治療,伊曲康唑200 mg,1次/12h,治療2周后改為15~30 mg,隔日1次,治療6~8周,然后根據病情逐漸減量,每2周減5~10 mg至停藥.每6~8周復查血清總IgE水平和肺部影像學,抗真菌治療首選伊曲康唑200 mg2次/d,持續16周.
出院后3例在該院隨診,患者口服潑尼松30 mg/d,咳嗽、咳痰、胸悶、喘息癥狀迅速緩解,2周后血液嗜酸粒細胞恢復正常,血清總IgE下降,6個月后復查胸部CT肺部病灶明顯吸收好轉,中心性支氣管擴張內高衰減粘液(HAM)已排空,目前在隨診中.2例外院隨診均在癥狀緩解后自行停藥.
哮喘患者中ABPA的患病率為1%~12.9%[2],多數患者在確診ABPA前誤診為哮喘,提示對哮喘合并支氣管擴張的患者應高度警惕ABPA的可能,應常規進行曲霉皮膚試驗進行篩查及其他相關檢查.以提高ABPA的診斷率.該病誤診率高主要原因是臨床醫生對該病的認識不足,目前ABPA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血清學檢查、及胸部影像學,病理不是ABPA必須的診斷標準.2008年美國感染學會制定的曲霉病臨床實用指南中,ABPA主要診斷標準為:①發作性哮喘;fg5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③Af抗原皮內試驗即刻反應陽性;④血清總IgE水平升高>1 000 mg/mL;⑤Af沉淀抗體陽性;⑥IgE-Af,IgG-Af水平升高;⑦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侵潤影;⑧中心性支氣管擴張.滿足其中7條診斷標準,即可確診ABPA.滿足其中6條診斷標準,則診斷ABPA的可能性很大.不必為明確診斷進行肺活檢.
ABPA治療以往多集中在對哮喘的控制方面,目前更多關注于對曲霉菌的清除上,治療主要目的是保護氣道及肺組織的正常結構及功能,包括控制急性癥狀、抑制機體對Af的變態反應、在Af定居于氣道內前將其清除等.ABPA的治療原則為:早期診斷與治療發作期ABPA,防止支氣管擴張的發生和治療哮喘.目前主要的治療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已經證實口服皮質激素可減輕或減少臨床癥狀、陽性痰培養發生率和X線侵潤.強的松為首選藥物,但是不能無限期應用,ABPA的治療取決于患者的分期,對于急性期患者,強的松0.5 mg/(kg.d),持續4~6周至肺侵潤消除、哮喘控制、血清總IgE降低,疾病進入緩解期,然后糖皮質激素改為隔日療法,并逐漸減量,直至停用.抗曲菌可作為輔助療法,伊曲康唑有使糖皮質激素減量作用,研究證實200 mg伊曲康唑每日頓服、16周可以較安慰劑組糖皮質激素用量減少50%,血清總IgE降低至少25%,目前多適用于糖皮質激素療效不佳者.
綜上所述,ABPA常有哮喘病史,鑒于在難治性哮喘及曲霉過敏性哮喘患者中,ABPA的患病率較高.因此在診治哮喘,尤其是合并支氣管擴張的哮喘時,應高度警惕ABPA的可能,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查.如能早期診斷和治療,則預后較好.可避免發生肺纖維化不可逆性肺功能損害及呼吸衰竭.
[1]Agarwalr.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J].Chese,2009,135:805-826.
[2]Greenberger PA.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J].J AllergyClin Immnnol,2002,110:685-692.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輯委員會.肺真菌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1):821-834.
[4]Walsh TJ,Anaissie EJ,Denning DW,et al.Treatmeat of aspergillosi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ns Diseases society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8,46:32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