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琦 王 寧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0
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臨床常見的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起源于胃腸道cajar細胞或間質干細胞[1].其有較高的復發率和轉移率,惡化程度較高,臨床預后不良.為了探討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不同部位的病理學特征,分析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該組研究通過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經病理診斷確診的30例GIST患者,不同腫瘤部位的腫瘤病理特征的研究,來分析其病理學特點,現分析報道如下.
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為(48.5±3.4)歲.腫瘤直徑為1~32 cm,平均為中位大小(7.1±0.6)cm.腫瘤發病部位:胃21例、小腸4例、結直腸2例、食管3例.根據NIH危險度分級,極低危險者6例、低度危險15例、中度危險7例、高度危險4例.入選標準:病理檢查結果及隨訪資料完整、未放化療治療者.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且接受放化療治療者.
腫瘤大小判斷:將手術過程中切除的標本進行測量,測量面為最大直徑,如為不規則形,則取幾個最大直徑求均值.行CD117、CD34、S-100、SMA的免疫組化檢測.鏡下記錄腫瘤的核分裂像.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2008年度危險度評估標準進行GIST惡性程度分級[2].
腫瘤部位與腫瘤大小、Fletcher分級、臨床表現的關系.患者預后情況分析.
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腫瘤直徑<10 cm者胃部90.5%(19/21),小腸100.0%(4/4),結直腸100.0%(2/2),食管100.0%(2/2),腫瘤部位與腫瘤直徑有關,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分析腫瘤部位與腫瘤直徑的關系[n(%)]
低度與極低度腫瘤胃部為85.7%(18/21),小腸25.0%(1/4),結直腸50.0%(1/2),食管33.3%(1/3),腫瘤部位與腫瘤惡化程度有關,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便主要出現在小腸50.0%(2/4)與直腸部位50.0%(1/2),腹脹主要出現在結直腸100.0%(2/2),腹痛主要出現在結直腸100.0%(2/2),腫瘤部位與臨床癥狀有關,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分析腫瘤部位與臨床癥狀的關系[n(%)]
GIST可發生于胃腸道范圍和腸系膜、腹膜等處,以胃和小腸、結直腸、食管較為常見.該組研究腫瘤以<2cm者為最多,占50.0%,而較大腫瘤,多發布于胃和小腸,而在結直腸及小腸較少.病理學特征表明,其細胞類型以梭形細胞、上皮細胞為主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核分裂.免疫組化檢測CD117、CD34為高陽性表達.此兩種基因的表達均達80%以上,代表著GIST的發病與未定向分化的、原始的間質干細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3].該組研究表明,腫瘤大小與其部位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GIST腫瘤大小與其預后不具有相關性,據報道腫瘤直徑<2 cm,也具有較高的核分裂數,即便經手術完整切除,也會出現復發和轉移[4].
GIST的臨床表現不典型,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血便、腹脹和腹痛.該組研究表明,血便主要出現在小腸與直腸部位,腹脹主要出現在結直腸,腹痛主要出現在結直腸,認為臨床癥狀和腫瘤部位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臨床上約有10%~30%的GIST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5],所以臨床癥狀表現應結合病理學檢查來進行診治.
Fletcher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其分級升高代表著患者的生存時間短,Fletcher分級常用來評判GIST患者預后.該組研究發現,不同部位的GIST Fletcher分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GIST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該組只結合病理分析了腫瘤部位與腫瘤直徑及Fletcher分級以及臨床表現的關系,關于影響GIST的相關因素,尚需進一步研究.
[1]Lasota J,Miettinen M.KIT and PDGFRA muta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J].Semin Diagn Pathol,2006,23(2):91-102.
[2]Joensuuh.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Hum Pathol,2008,39(10):1411-1419.
[3]Kubota T.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and imatinib[J].Int J Clin Oncol,2006,11(3):184-189.
[4]李軍,丁克峰,王玨基,等.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腫瘤雜志,2007,22(1):36-39.
[5]Cichoz-Lachh,Kasztelan-Szczerbinska B,Slomka M.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pidemiology,clinical picture,diagnosis,prognosis and treatment[J].Pol Arch Med Wewn,2008,118(4):2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