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紀湘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平頂山467000
會陰側切縫合術是產科常用手術之一,臨床主要應用于初產婦、產鉗助產術、胎頭吸引術、足月臀位產、嚴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宮口開全胎兒宮內窘迫需盡快結束分娩者、早產兒等[1].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廣大婦女朋友從心理上、生活上和身體方面都受到加倍關注和愛護,在優生優育的前提下,對醫院產科分娩技術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改變舊的方式,盡量避免痛苦是產科醫護工作者的目標[2].2010年10月以來,該院產科通過臨床實踐不斷探索,對傳統會陰側切縫合術進行改良,發現新的側切縫合術與以往相比,具有縫線無膨脹性,無炎性反應,切口對合嚴密,有利于機體吸收,減輕術后切口疼痛,易于切口愈合等優點,可使切口美觀,提高坐式哺乳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產婦產后生活質量,且操作簡單、安全,是一種新的理想產時會陰側切縫合方法.為了探討產時會陰側切縫合術經改良后的臨床應用效果,現以該院2010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700例產婦為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700例在該院足月陰道分娩產婦,平均年齡31歲,孕齡37~41周,陰道清潔度正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0例,觀察組產婦采用改良式會陰縫合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絲線皮外縫合法.兩組產婦均無陰道手術助產,均采用會陰神經阻滯麻醉方法.
常規用0.5%利多卡因20 mL稀釋1倍行陰部神經阻滯麻醉加局部麻醉,第二產程胎兒的先露部位開始擴張會陰,胎兒將在2~3次宮縮后分娩,于宮縮時以左手示、中指伸入陰道內撐起陰道壁,右手持鈍頭彎剪自會陰后聯合線內左側15~44°角切開3~5 cm,于第三產程胎盤娩出后開始縫合會陰切口,縫合前,以0.2%甲硝唑溶液沖洗切口,采用2-0"怡喬"可吸收縫線自陰道黏膜切口頂端以上0.5~1 cm處連續鎖扣縫合至距處女膜環0.5 cm處打結,持針從切口對側處女膜環內側進針于近側會陰皮膚黑白交界出針,再于對側皮膚黑白交界進針,"8"字縫合于近側處女膜內側出針打結.間斷縫合肌層、皮下脂肪,持針于切口頂端0.3 cm處作盤扣式打結,后從切口頂端緊貼皮下作褥式縫合皮膚至陰道口處女膜環外側打結.術后兩組產婦均給予2%碘伏消毒會陰部及切口2次/d,切口對側臥位,遵醫囑口服抗生素3 d預防感染.
觀察兩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產后坐起哺乳天數、會陰切口疼痛持續時間、住院天數等情況并進行分析.
采用SPSS10.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從表1看兩組產婦術后切口愈合情況均較好,Ⅰ期愈合占到99.4%和97.7%,Ⅱ期愈合占0.6%和1.4%,而未愈合產婦對照組僅1例,觀察組無,兩組術后切口愈合均較好,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切口愈合情況比較[n(%)]
觀察組產婦相對于對照組產后坐起哺乳時間、切口疼痛時間、住院天數,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坐起哺乳天數、會陰切口疼痛持續時間、住院天數
會陰是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厚3~4 cm,呈楔形,懷孕后會陰組織變軟有利于分娩,分娩時助產士對會陰的保護可防止裂傷[3].會陰側切縫合術是產科常用手術之一,臨床主要應用于初產婦、產鉗助產術、胎頭吸引術、足月臀位產、嚴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宮口開全胎兒宮內窘迫需盡快結束分娩者、早產兒等,可較好的避免產婦分娩時嚴重的會陰裂傷,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當今臨床產科會陰側切率約達90%以上[4].2010年10月以來該院產科對傳統會陰側切方法不斷改良,通過臨床統計觀察,發現傳統方法采用會陰部直切或45°角側切,分娩中常使切口延長至直腸及損傷過多肌肉組織和血管,出血較多,術后會陰切口疼痛持續時間達到6 d左右且不利于切口愈合,4 d左右方能坐起哺乳,術后3~5 d拆線,產后5 d方能出院[5].而改良后的會陰側切縫合術改用自會陰后聯合線上0.5 cm向左側15~44°角切開所經之處為雙側恥骨尾骨肌筋膜的左側邊緣,末端切口僅波及少量左側恥骨尾骨肌束,避免了損傷肛門括約肌,切口暴露明顯,縫合時不會穿透直腸壁,切口角度小,損傷肌肉和神經少,出血少,可預防陰道撕裂傷,產后切口疼痛持續時間只有2 d,術后1 d即可坐起哺乳,無需拆線,術后2 d出院.傳統的2-0鉻制羊腸線,具有膨脹性、彈性大的特點,在37℃的體溫及體液下很快增長、增粗成為組織異物,使皮內縫合時對合嚴密的切口出現間隙,增加炎性反應,且不能有效地壓迫切口處皮內組織的小血管,使之形成數個小凝塊,影響切口愈合.術后絕大多數產婦會陰部殘留蚯蚓或蜈蚣狀手術瘢痕,影響美觀.部分產婦3 d內不能向切口側臥位,不能坐位哺乳,嚴重影響產后生活質量.改良后采用"怡喬"可吸收縫線為快速吸收合成線,較羊腸線具有更小的組織反應;縫線張力適合短期傷口愈合,縫線設計了與組織相似的同質涂層,穿過組織平滑,對組織損傷小,組織反應小,不會有肉芽增生.縫合針的持針橫紋使持針穩定,進針精確,方便手術的縫合.術后不用拆線,消除了產婦對拆線的恐懼,術后99%達到Ⅰ期愈合,傷口完整美觀,受到廣大產婦朋友的歡迎.
改良式會陰側切縫合術與以往相比,具有縫線無膨脹性,無炎性反應,切口對合嚴密,有利于機體吸收,減輕術后切口疼痛,易于切口愈合等優點,可使切口美觀,提高坐式哺乳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減輕了婦女分娩的痛苦,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受到廣大產婦朋友的歡迎,且操作簡單、安全,是一種新的理想產時會陰側切縫合方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符合當代發展趨勢,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1]吳榮,武明娟,孫樹靜,等.會陰側切改良式縫合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3):172.
[2]王淑杰,顧啟梅.會陰側切皮內縫合56例體會[J].吉林醫學,2010(14);268-269.
[3]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
[4]未振云.如何免除會陰側切口晚期疼痛[J].中國鄉村醫生,2008(8):35.
[5]程建平,孫竹平.改良式會陰側切皮內縫合30例臨床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