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
【摘 要】技術創新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動力。研究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提升作用,對于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相關理論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對產業結構的量化,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就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策略。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增強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市場,必須注重從產業結構上緊跟世界步伐。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因此,研究如何用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的相關理論概述
(1)技術創新相關理論。創新最早是由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概念,他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技術創新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與發明、技術進步的概念有聯系又有區別。創新離不開發明,但發明不一定都導致創新,只有實現了商業化應用才是創新;創新強調的是第一次,是把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首次引入生產過程,是發明的首次商業化應用。因此,對于技術創新的概念可理解為:技術創新是指研究開發成果首次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過程,包括推出新的產品、新的工藝、開辟新的市場、獲得新的原材料來源,以及建立企業新組織的過程。(2)產業結構相關理論。產業結構屬于中觀經濟范疇,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庫茲涅茨、錢納里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提出并證明了產業結構。所謂產業結構,就是各產業在其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技術經濟聯系,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一些比例關系。產業結構優化是指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的過程,是實現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結構、技術結構、需求結構相適應的狀態。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依據產業關聯技術經濟的客觀比例關系,遵循再生產過程比例性需求,來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遵循產業結構演化規律,通過創新技術進步,使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和效率向更高層次不斷演進的趨勢和過程。
二、技術創新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定量分析
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技術創新因素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析。(1)指標設計。參考序列為產業結構優化指標。本文借鑒楊曉猛構建的產業結構優化指標。該指標的設計是以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為背景的,對于我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下表所示,指標由三級組成,括號中權重用層次分析法確定。
比較序列的確定,本文主要是從技術創新過程的角度選擇了6個指標。在研究開發階段,主要選取了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X1、R&D人員全時當量X2和國內外三種專利申請授權數X3三個指標;在市場開發階段,主要選取了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X4;在最終的商業化階段,主要選取了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X5和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X6兩個指標。(2)數據來源。本文搜集了2005~2010年各指標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個別指標來源于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模型建立。設參考序列為X0,比較序列為Xi,定義為:γ6=0.6621。由此可見,關聯序從大到小為: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X1、R&D人員全時當量X2、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X4、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X5、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X6、國內外三種專利申請授權數X3。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R&D人員全時當量、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這幾個指標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聯度均大于0.7,可以將其歸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因子,即技術創新重點發展的方向。另外,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聯度要大于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也表明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升級作用較大,要利用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排第一,是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最重要的因素。排名后兩位的是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和國內外三種專利申請授權數,說明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商業化階段的產出不足,技術創新效率低下,這些制約著我國技術創新的發展。
三、促進技術創新加速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對策
(1)利用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是促進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從上文結論中,我們可看出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聯度要大于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升級作用較大,要利用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目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較落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依靠技術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同時要加速發展有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扶持一批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2)通過技術創新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調動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個人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要解決好技術創新的資金來源問題,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的自我積累能力;要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引導產業內企業間的重組兼并,以形成大型企業集團;通過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拓展產品功能,促進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3)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改善研發經費結構。目前中國R&D投入的總量和強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不相適應的。中國R&D經費支出比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也有明顯差距。而在上文結論中,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排第一,是影響產業結構升級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加大R&D經費投入,不斷提高政府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同時我國的R&D經費結構也不合理,大部分R&D經費來自于政府撥款,要加大企業技術開發經費投入的力度,允許技術開發費用在稅前列支等政策。(4)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產業創新效率。技術創新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技術開發環境。因此,要提高技術創新效率,還要靠政府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同時,利用全球先進的知識、技術,積極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并加強產業關聯效應,促進技術的擴散轉移,提高中國產業整體的國際競爭能力。政府應致力于建立一個制度、政策與環境相協調,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協同作用,共同推動企業不斷創新的國家技術創新體系,設立創新戰略規劃體系,完善高科技人才培養制度。
參 考 文 獻
[1]張麗娟.技術創新對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4):239~240
[2]周叔蓮,王偉光.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管理世界.2001(5):70~78
[3]郭再欣.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0(12下):24
[4]趙玉林.創新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