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高占軍
【摘 要】本文在分析各高校ACCA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學歷教育;ACCA;國際職業資格教育
市場調查表明,目前此類會計人才嚴重短缺。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高校引入國際執業資格ACCA教育,為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探索創新之路。目前,上海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等全國近30所高校在會計學專業學歷教育基礎上,積極開展國際執業資格ACCA教育,形成了將會計專業素質培養與職業資格能力培養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大批具有國內外會計專業知識背景又精通國際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會計人才,但就目前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來看,ACCA本科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教學實踐不斷增多,ACCA在本科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1)課程置換導致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國際執業資格ACCA教育與我國會計專業本科教育自身都具備完整的課程體系,因此,將國際職業資格ACCA教育融入到學歷教育體系的難點就是課程的設置。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定,不可能將兩個體系的課程全部開設,所以許多高校采用的是課程置換模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即分別從ACCA體系和會計本科專業體系選取課程,重新組合的課程相當于對于原有課程的置換。課程置換的好處顯而易見,用ACCA課程代替內容相近的傳統會計課程,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既學習到本科的專業知識,又能學習ACCA的知識。然而課程置換也直接導致學生國內會計知識的缺失,導致學生對于中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缺乏全面學習和了解,這必然會對其在國內從事會計實務工作帶來不利影響。課程置換的結果就是學生既不能系統的掌握我國的會計專業知識體系也不能全面地了解國際執業資格內容,導致自身知識體系的不完整。(2)高素質人才培養與執業資格教育的矛盾。有些高校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證明自己的實力,往往將ACCA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作為衡量其教學質量的標準。這種評判標準導致學生與老師都面臨非常大的考試壓力,也必將引導ACCA教育朝著應試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不僅僅是提高其應試能力。ACCA的應試性教育模式很容易造成學生過分重視考試科目的內容,完全圍繞考試科目來安排自己學習的重點,從而忽視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3)師資力量薄弱。會計學歷教育與
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對師資力量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授課教師對整個ACCA考試課程能夠深入了解和把握,具備堅實的中外會計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較強的英語理解、表達與應用能力,加之ACCA執業資格考試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教師數量稀少,從開設ACCA課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也表明此類師資力量的稀缺。因此,師資力量薄弱不利于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發展。
二、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的改進策略
(1)充實ACCA教學體系內容。首先,應培養學生具備完整地專業知識體系,充分掌握我國會計專業的特點,能夠熟練處理我國的經濟業務,然后,再積極學習ACCA體系的內容,增加專業知識信息量。同時,ACCA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對英語讀寫能力較為重視,從而能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其今后的ACCA學習及工作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2)充實和加強師資力量。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是否能順利改進,教師是關鍵。一是鼓勵教師參加英語培訓,到國外或國內知名大學去作訪問和交流;二是組織教師參加ACCA課程學習;三是鼓勵教師到外資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師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其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會計人才的授課水平。(3)加強各高校合作交流。在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過程中,各高校根據自身教學資源分布制定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的培養方案有其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各高校之間如果能加強合作,建立相互交流機制,將各自的實踐經驗進行分享和交流,共同探討完善教學方案,就能早日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會計學歷教育與ACCA教育相融合的教學體系。從而,盡快滿足市場的需求,培育出更多的國際化會計人才。
參 考 文 獻
[1]田立冬.會計專業本科雙語教學研究新視角[J].財會月刊.2010
[2]朱建華.國際化視角下會計教育的雙語教學探討[J].會計之友.2010
[3]羅索清.改進高校會計雙語教學的思考[J].財會月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