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潮
【摘 要】本文重點介紹Raudhatain油田第一口欠平衡井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的各項技術措施關鍵指標,作為欠平衡設計和施工的參考。
【關鍵詞】全過程欠平衡;充氮鉆井液;Raudhatain油田;裂縫低壓儲層
一、Raudhatain油田基本情況
Raudhatain油氣田位于科威特北部,是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新開發的主要油藏,埋深3000m左右,通常采用三級井身結構,其中三開Burgan和Wara是主要產層,在產層之下SHUAI
BA層屬重油層,地層孔隙度0.025%~0.5%,滲透率1~3達西,地層壓力23.75Mpa,地層壓力系數0.86,儲層溫度91℃,地層CO2含量8%,屬碳酸鹽儲層,驅采機理是氣舉,該層為裂隙發育的白云石灰巖地層。所鉆井9口過平衡井中,在SHUAIBA地層時發生鉆井液失返性漏失,漏失時鉆井液密度1.02g/cm3,漏失鉆井液約570m3/井,并且在SHUAIBA測井無明顯油氣發現。為避免在SHUAIBA(重油層)發生鉆井液失返性漏失同時驗證SHUAIBA重油層油氣顯示,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在RA406井選用充氮鉆井液全過程欠平衡技術(欠平衡鉆進段2717.29m~2796.01m),并選用MWD+PWD隨鉆測量地質參數,加深對Raudhatain油田SHUAIBA地層高度裂隙發育石灰巖油藏的地質認識,探索利用欠平衡鉆井技術開發微裂縫的低壓儲層和裂縫型儲層,以達到Raudhatain油田增產、穩產效果。
二、全過程欠平衡設計
(1)全過程欠平衡鉆井存在難點分析。在鉆進、起下鉆和測試多環節實現全過程欠平衡;隨鉆地層壓力監測對充氮鉆井液全過程欠平衡鉆井方式優選有挑戰。(2)鉆井液設計。基液及充氣量設計設計。配方:清水+0.2-0.3NaOH+0.2%石灰+0.1-0.3%聚合物+0.05-0.1%緩蝕劑EMEC-Coat-B+1-2%油層保護劑;基液性能:漏斗粘度:30S~32S,密度:1.01-1.03g/cm3,pH10~11。鉆柱內氣體的體積分數(GVF)必須控制在20%以內。(3)欠壓值控制設計。欠壓值通常設定為預測地層壓力值遞減10%~20%范圍內,綜合考慮RA406井儲層的類型和巖性特點、儲層的壓力和產量大小、欠平衡設備的可靠性等條件后,設定的欠平衡鉆進井底循環壓力BHCP目標值為20.47Mpa,欠壓差:2.28Mpa,欠壓幅度10%。為了充分誘引地層流體,預定的最大鉆井液循環欠壓值為6.84Mpa,欠壓幅度30%。在欠平衡作業窗口以內,基液注入量和氮氣注入量分別選定為1136L/min和35Nm3/min,即能達到設定的10%欠壓差。通過選用合適的水眼,調節液控節流閥,控制立壓來實現欠平衡及回壓控制。(4)欠平衡設備。空壓機(900SCFM,350Psi)4臺,空氣冷卻裝置1套,膜制氮機(2000SCFM 200Psi)1臺,低增壓機(1500Psi)1臺,高壓增壓機(5000Psi)1臺,旋轉控制頭(美國Wiilamas的7100型旋轉控制頭,靜壓35MPa,動壓17.5Mpa)1套,緊急關停裝置1套,井下套管閥(DDV)1套(抗內壓強度35MPa),欠平衡節流管匯1套,取樣裝置1套,液器分離器1套,排氣管線1套80米,自動點火裝置1套。
三、現場施工
(1)充氣欠平衡鉆井。第一趟鉆具組合下入到底以后,注入基液1136L/min,注入低溫氮氣39m3/min。保持兩相流循環6小時,確保充氣鉆井液循環均勻。此時,井底壓力測量工具記錄BHCP達到20.96Mpa,多相流模擬軟件計算泥漿當量循環密度0.88g/cm3,與實測數據相符。欠平衡鉆進的最初階段,鉆速控制在5m/h以內,鉆進至井深2724.01m,進尺6.72m。循環鉆井液2h,井底循環壓力無變化,井口回壓0.68Mpa。提高氮氣注入量最高至45m3/min,繼續循環2h,井底循環壓力最低達到19.33Mpa,欠壓幅度最大達到15%,繼續循環2h后起鉆。期間注入和返出液相平衡且穩定,氣測全烴有顯示。起鉆完畢后,更換鉆具組合,按照鉆進設計,繼續開展取芯鉆進、鉆進等作業。(2)充氣接單根。接單根期間,供氮氣設備始終正常運行。接單根時,控制轉速,旋轉和上下活動鉆具,循環10min,關泵停止注入基液,繼續注入氮氣直到將充氣鉆井液頂至第一個回壓凡爾以下,旁通氮氣,使用專用泄壓工具進行泄壓,確認鉆桿內氣體已經被泄壓至零,接單根。(3)起下鉆。起鉆之前,至少循環兩個周期,充分清潔井眼,使井下固相小于1%。注入液相鉆井液直至鉆柱內只有單相流體,立管壓力泄壓到零,緩慢進行起鉆作業直到鉆頭到達DDV以下2個立柱深度。觀察指重表和控制管線壓力表以確定井底鉆具組合沒有掛拉DDV。如果出現掛拉現象或者出現壓力顯示,停止起鉆。繼續緩慢進行起鉆作業,直至鉆頭在DDV以上2個立柱位置,關閉DDV閥,將環空壓力泄壓至50psi,確認DDV關閉良好,然后正常起鉆。(4)欠平衡測試。在欠平衡鉆進至2738.38m、2747.77m、2796.01m井段,分別進行了鉆井液循環誘引測試。在2738.38m、2747.77m井段欠壓幅度最大15%,循環時間2h,沒有明顯油氣顯示,較少地層鹽水,未對井底循環壓力和井口回壓造成影響。在2796.01m井段,基液和氮氣注入流量逐步調整為230gpm和42.37m3/min,記錄井底循環壓力值穩定在16.84Mpa,欠壓穩定在5.91Mpa,欠壓幅度26%,井口回壓2.41Mpa。循環一周后,氣測全烴值逐漸升高,坐崗觀察發現溢流。保持基液和氮氣注入速度繼續循環,井口回壓逐漸增大至3.69Mpa,四相分離器記錄液相溢流速度32.5m3/h,火炬塔自動點火燃燒。溢流速度和井口回壓在可控范圍以內,保持基液和氮氣注入速度循環8小時,井口回壓逐漸降低,穩定在3.26Mpa,液相溢流速度不變。
總之,(1)整個施工過程中,井底ECD都控制在0.86g/cm3以下,成功實現了全過程欠平衡施工作業;同時又有效控制了井底負壓值,保證了井壁穩定和井下安全。(2)在鉆進過程中,通過控制注氣量在20%以內,較好滿足MWD+PWD收集儲層數據,為儲層油氣評估提供了依據。
參 考 文 獻
[1]趙小祥.沙特MTLH-1井全過程欠平衡鉆井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10(9)
[2]陳勛.前34井充氮氣欠平衡鉆井設計與施[J].石油鉆探技術.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