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宏偉 孔超
【摘 要】當今我國正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社區作為社會的最小細胞,社區建設成為社會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探討包容性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轉型期;包容性社區;路徑
一、中國社會轉型與包容性發展
(1)中國社會轉型。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高度集權向政治民主、意識形態的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等各個層面都發生了急劇變化。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會的急劇變遷,社會糾紛大量涌現,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如何加強社會管理,盡可能的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糾紛,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2)社區包容性發展——社會轉型的必然趨勢。2010年9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五屆APEC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其中“包容性增長”作為核心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包容性增長最先用于經濟的增長,從“包容性增長”到“包容性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包括社會、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要實現統籌兼顧,各方面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我國社區建設主要存在缺乏人文關懷、資源沒有實現效用最大化、法律法規不健全、社會參與不全面等問題,解決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設包容性社區就成為社會轉型的必然趨勢。
二、包容性社區建設的路徑選擇
(1)包容性社區建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包容性發展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出發點,以人為中心,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消除身份限制,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解除“農民”和“市民”的身份定位,解除身份歧視,從而實現觀念上的平等。社區居民身份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不盡相同,鄉村文化、城市文化沖突不斷加深,因此采用網絡宣傳、包容性發展教育演講、文化晚會、知識競賽活動等等,通過包容性發展的教育,將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融合在一起,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社區包容性發展意識,為社區包容性發展共同努力。(2)包容性社區建設要有效整合社區資源。第一,設施資源。首先,要對社區的基礎設施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的設施開展社區活動,并積極改造和開發更多的社區基礎設施,保證更多的居民享受到社區設施的福利。其次,對于由于經濟、政治、歷史和地域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平衡,政府部門要進行規劃與協調,重新分配資源,讓更多的社區實現基礎設施的共享。第二,人才資源。首先,對社區工作者重新進行合理的分配,盡量做到將其人員安置在比較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并具有周期性的進行輪換以增加人員對工作的新鮮感,從而賦予社區工作者以更大的挑戰性,提高成員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加熱愛社區工作。其次,要充分做好社區人才的開發與使用。一方面要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從事社區工作;另一方面要鼓勵更多的社區工作者參與到社區管理當中,為社區的包容性發展做好組織與宣傳工作。第三,資金資源。政府應當加大政策供給和財政支持的力度,把社區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同時,社區要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吸納建設資金,擴寬籌資渠道,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資社區建設當中,為社區包容性發展奠定經濟基礎。(3)包容性社區建設要完善社區相關法律制度。一方面對已有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修改和完善,加入更多的法律條款,滿足復雜多變的社區的要求,保證社區自治的順利進行;另一個方面是立法明確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的關系,就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避免街道辦事處職位錯位,居民委員會成為街道辦事處附庸的問題,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兩者關系進行明確的規定,保證社區自治的真正落實。(4)包容性社區建設要健全完善非政府組織的發展。非政府組織是指那些不以營利為目的,政府組織、企業組織以外的合法組織形式,它是現代社會組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型期我國社區建設出現很多事物是政府無法解決的,因此要健全完善非政府組織,使其承擔環境保護、政策宣傳、社區文化建設的功能,為社區建設與發展服務,保證社區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積極配合政府各部門,協調勞動關系,參與社區共治,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增進社區居民聯系,將社會矛盾解決在社區,從而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真正發揮“緩沖器”和“潤滑器”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王愛冬,曹陽.試論轉型期我國社區自治的路徑選擇[J].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78
[2]蓋宏偉,張一哲.存廢兩難窘境下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123
[3]蓋宏偉,馮培.組織中的人力資源持久性問題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55
[4]馮娟娟.淺談我國社區矯正制度[J].企業導報.2010(8):44
[5]汲立立,李澤霖,宋雄偉.我國城市社區自治建設研蕕[J].公共管理理論.20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