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夏慶豐
(作者系銅仁市委副書記、銅仁市市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
2012年是銅仁撤地設市后的第一年。一年來,銅仁市緊扣主基調、主戰略,搶抓國發2號文件和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規劃的歷史性機遇,努力克服國內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影響,加快“三化”同步,推進“一業”振興,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開創了發展提速、轉型加快、結構向優、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2012年,銅仁市全年地方生產總值447億元,增長17%,實現了人均GDP破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增長65.1%;財政總收入63.73億元,增長25.89%;公共財政收入36.57億元,增長28.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2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8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4802元,增長2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貴州省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旅游總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三,稅收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四,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六。
交通運輸建設突飛猛進。長昆鐵路加快建設,銅玉城際鐵路實質性開工前期準備有序推進;銅大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結束了銅仁中心城區與外界無高速公路連接的歷史;杭瑞高速銅仁段、思劍高速加快建設,銅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至石阡高速實質性開工,銅仁至懷化、銅仁環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在建高速公路里程513.1公里;實施國省干道改造60公里,完成通村油路建設1426公里,通村油路率從上年的22.5%提高到31%;銅仁鳳凰機場改擴建工程實質性開工,銅仁至貴陽航班加密至每天往返8個班次,至廣州航線復航實現周往返4個班次;烏江航道整治工程和通航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水利建設“三位一體”規劃深入實施。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庫已下閘蓄水,德江長豐水庫建設加快,江口魚糧、玉屏白巖河、印江栗子園、松桃鹽井、思南過水灣5座中型水庫開工建設,實施71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萬山小云南、大興水利樞紐工程等8座中型水庫和松桃陸家壩、玉屏青山沖等5座小(1)型水庫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開展。全年新增解決農村飲水安全34萬人,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14萬畝,增加煙水配套灌溉面積5.45萬畝,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62畝;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8.9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52.98%,提高1.51個百分點。
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沙沱電站準備下閘蓄水,銅松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電力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全市移動電話擁有率達42%,移動通信基站達3900個,互聯網用戶達14萬戶。
2012年,銅仁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8.93:27.93:43.14調整為26.80:29.50:43.70,這表明銅仁市已經實現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實質性轉型,經濟增長的協調性不斷增強,質量進一步提高。
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啟動建設黔東工業聚集區,推動工業經濟集群發展。全市12個工業園區開工建設基礎設施項目119個,完成投資83.9億元,基本實現“五通一平”,建成標準廠房120萬平方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大興工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龍開發區被貴州省確定為“511”產業示范園區,碧江區、印江縣、沿河縣工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開工、續建工業項目507個,建成投產204個,創年度投產工業項目歷史最好水平,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從上年的236家增加到368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0億元,增長21%。
現代農業穩步推進。以實施“三個萬元”工程為抓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發展茶葉、蔬果、核桃、中藥材、油茶五大主導產業,全市糧經比從上年的4 7:5 3調整為43:57,茶園面積達103.5萬畝,居貴州省第二。規劃建設畜牧產業示范區8個、農業產業園區28個;松桃縣、江口縣扶貧產業示范園區被列為省級試點;新增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35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34.3%;組建茶葉行業協會,啟動茶葉品牌整合工作。完成煙葉收購70.49萬擔。預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7億元,增長9.8%。
以文化旅游產業為核心的服務業快速增長。啟動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成功舉辦銅仁市第一屆旅發大會、貴州梵凈山文化旅游節、中華龍舟大賽等節會賽事。在央視、鳳凰衛視等媒體開展了銅仁形象宣傳,梵凈山、大明邊城、石阡溫泉群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萬山汞礦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在一系列舉措的有力推動下,預計銅仁市2012年旅游收入將達到158.8億元,增長75.5%。
現代物流、會展、商貿等服務業加快發展。公路旅客周轉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比上年增長67.9%和52.8%,預計服務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20%。
城鎮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加快《銅仁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和銅仁城區、各縣城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及控制性規劃編制工作,科學編制各片區建設規劃和完善城市功能專項規劃;啟動52個鄉鎮總規和700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全市城市控制性規劃覆蓋率達45%。
城鎮發展空間大幅拓展。按照“規劃先行、拉開路網,建設新區、提升老區,產業支撐、產城一體”的原則和“建新城、疏老城”的要求,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開工建設城市道路40條,新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5.65公里,川硐教育園區、碧江新區、謝橋承接區建設加快,銅仁主城區“一城兩區”的城市構架基本形成,各縣城區建設進一步加快。
啟動3個省級、13個市級示范小城鎮建設。城鎮供水、供電、污水和垃圾處理、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得到提升。組建市城市管理局,明確市區兩級城市管理職責,城市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全市新增建成區面積3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5%,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

銅仁市市長夏慶豐(中)聽取思南縣委書記胡洪成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介紹。(銅仁市委宣傳部供圖)
銅仁市堅持把招商引資、擴大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著力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組建了廣州、重慶、杭州、青島四個駐外招商分局,實現聚力發展、借“梯”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760個,簽約資金608.14億元;到位資金450億元,增長77.83%。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戶數分別增長17.72%、38.51%,注冊資本金分別增長40.86%、52.30%。
“三權”抵押貸款試點、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試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和劣質農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率先與國開行簽訂開發性金融支持扶貧產業合作項目協議,率先實施新農合大病醫療市級統籌,鄉鎮計生站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實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組建和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進展順利,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532.14億元、381.38億元,增長18.55%、26.91%。融資規模達到127.21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扶貧攻堅力度進一步加大,啟動實施2萬人的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松桃、江口2個重點縣和45個貧困鄉的“減貧摘帽”工作穩步推進,全年減少貧困人口35.1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上年的38.75%下降到30.24%。
創業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婦惠家合”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2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同比增長80.3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五項社會保險參保87.9萬人次,基金征繳8.63億元;新農合參合率98.17%;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5萬人、142.5萬人,增長89.9%、40.3%;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6246套,超計劃946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3263戶;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從255元提高到284元,增幅11.5%;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從1338元提高到1497元,年人均綜合補助從720.56元提高到874.3元,增幅11.4%。
啟動實施教育“三項突破工程”55個,實施2245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50.38萬人。
“平安銅仁”建設扎實推進,群眾安全感普遍提高,滿意率達到92.7%,安全感達到93.85%,創歷史新高,再次被評為全省平安市。
當前,銅仁全市上下正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搶抓機遇,加大向上爭取力度;攻堅克難,果斷決策,迅速出手保工業;敢想敢闖,先行先試,激發要素活力;自加壓力,創新機制,推動工作落實。建立了綜合部門主要負責人每周工作情況通報制度,各區縣和市直部門爭取項目和增加財政支出的情況通報制度,招商引資暨園區建設工作現場觀摩會、末位督辦現場會和“十大不作為項目”評選制度,黨政主要領導招商項目掛牌公示制度等一系列狠抓工作落實的創新機制,形成了你追我趕、增比進位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