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記者 霍慶濤 圖Ⅰ本刊記者 傅泊霖 文 媛 張 麗
今年“兩會”,同步小康成為最熱的話題。如何實現同步小康,實現什么樣的小康……代表委員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村里的老百姓安居樂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錢花,住宿、衛生、學習環境好,大家每天開開心心,這就是小康!在不斷探索發展的路上,解放村將鄉村旅游作為全村重點發展的產業,進一步改善鄉村旅游設施,同時完善村里的公共基礎設施。現在,我們村已建成15家農家樂,還獲得了由國家農業部評選出的“中國最有魅力的十大鄉村”稱號。
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同時,解放村生產的大米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這也成為村里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的無公害優質米,在市場上一袋10斤裝的要賣260多塊錢,因為質量好,買的人很多!目前,解放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6030元,到2016年,全村的人均收入還要翻一番。(史洪俊系省人大代表、 畢節市黔西縣洪水鎮解放村黨支部書記)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同步小康趟路,怎么做?比如,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銅仁經驗”,不僅圓滿完成了整個園區建設拆遷工作,而且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和重大群體性事件。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的最大好處,是在加速發展中充分聽取群眾訴求、切實保障群眾利益,將項目實施的社會風險降到最小,真正實現和諧發展。
目前,風險評估機制已被銅仁市廣泛引入企業改制、社區建設、征地拆遷補償、出租車經營拍賣、城市管理以及環保、安全、黨風廉政等工作領域。(劉奇凡系省人大代表、銅仁市委書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我認為做到這一點重點在農村。通過息烽的實踐來看,只要按照“三化同步”路徑,堅持以“三化興三農”,小康的目標就能如期實現。
息烽作為省級“三化同步”試驗縣,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已實現全面小康的“三項核心指標”。在實施工業化進程中,我們要求駐縣企業必須為當地每個零就業家庭提供至少一個崗位,大幅提升了農民工資性收入。通過產業化發展,切實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實現了整縣脫貧目標。通過實施城鎮化,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推進產城互動,使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升到44.4%。(鐘陽系省人大代表、息烽縣縣長)

“我們現在抓住的這個機遇,正是幾代人想要,而一直沒有實現的夢想?!边@一切的變化,源于省里做出的工業強省和城鎮化發展戰略。如今,原本土地貧瘠的石板鎮,已經一躍成為貴陽市十大產業園區之一的金石產業園。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如今的石板鎮坐擁貴州最大的石材集散中心、貴州最大的農副產品物流園、貴州最大二手車市場以及貴州最大的五金機電交易市場等多個名片。在2010年以前,當地人均收入在兩三千元左右。到2012年,人均收入有9700元之多。這一切的變化,源于省里做出的工業強省和城鎮化發展戰略。(曾志云系省人大代表、花溪區石板鎮副鎮長)

讓身邊的人能盡快享受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成果,讓更多的群眾在文化中體會到貴州的進步,進一步將民族文化轉化為經濟實力,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
盡管客觀現實擺在眼前,貴州屬于邊遠地區。但不可否認的是,貴州擁有絕佳的民族文化資源。從這點出發,包括自己在內的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利用身邊這些優良的民族民間文化,努力將文化發展引導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相信,只要通過我們每個貴州人的齊心努力,同步小康之路近在咫尺。(王阿多系省政協委員、黔西南州文化館演員)

俗話說缺什么補什么,貴州缺什么呢?按照國家統計局建成小康社會的體系指標,貴州的經濟指標全面落后,所以加快發展的任務非常重?,F在,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縣為單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任務就更重了,經濟必須加快發展。另外在教育上絕不能松勁。觀察許多國家和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教育落后、人才匱乏。所以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最活躍的生產力,只有把這兩個弱項補上來,貴州今后的發展才會有保障。(劉慶和系省政協委員、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貴州省提出實施“5個100工程”,這是貴州省實現“四化”同步,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具體舉措,為全省開放載體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
從全省現實情況來看,投資仍然是推動貴州省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只有千方百計地擴大投資規模特別是產業投資規模,在加速發展中做大經濟總量,在做大經濟總量中調整優化結構,才能真正實現“后發趕超”。
2013年,貴州省要進一步增強各級產業園區的開放度,充分發揮招商引資主載體的作用,通過產業園區的加速建設,實現招大引強、招才引智、招技術、招管理。(劉京渝系省政協委員、省投資促進局副局長)

我理解的同步小康,首先要通過發揮貴州的資源優勢來實現趕超;其次就是咱們各級干部思想上要同步,思想統一了才能勁往一處使,才能實現同步小康。
但不可否認,咱們貴州現在還處于比較后進的地位,同步小康,難度還是非常大。我認為,目前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貴州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如何更好利用我們現有的土地資源來實現貴州的發展?這點需要很好地思考、系統地謀劃。
比方說國發2號文件就在國土資源管理方面明確了國家對貴州具體、細致的支持措施。所以,只要把咱們干部的創新意識調動起來,更好投入到同步小康的建設當中,我們就完全有信心實現同步小康。(龔和強系省政協委員、省國土資源廳)

望謨縣在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有很多工作和問題,要夯實基礎,彌補教育資源的短缺等。
比如教育,雖然目前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目前在我們望謨縣的點上學校,教育資源的短缺與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還是不相適應。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加大對山區孩子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關注。同時,望謨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目前正在進行3年災后重建工作、中國布依城建設以及蔗香臨港經濟開發試驗區建設等等,希望得到上一級的繼續關注和支持。(陳維娟系省政協委員、望謨縣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