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薛 云
2012年,六盤水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和農業現代化提升”三大戰略,“三化同步”為六盤水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推動著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后發趕超。
眼下雖是隆冬時節,但在六盤水市各項目建設工地,卻是一派火熱的繁忙景象。路喜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施工現場車水馬龍、鳳凰山城市綜合體開發項目建設工地機器轟鳴、各地“四在農家”創建如火如荼……眾多項目建設使六盤水城鄉呈現出一派項目大建設、經濟大發展的喜人畫面。
2012年,六盤水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和農業現代化提升”三大戰略,先后在水城、盤縣、六枝和鐘山四個縣區召開推進“三化同步”工作現場觀摩會,強力奏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快速發展的時代強音。一產出特色、二產上規模、城建提品位的定位,為六盤水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推動著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后發趕超。
2012年的六盤水,激情洋溢,干勁似火。
西南天地煤礦裝備制造基地、明陽風電、盤北煤矸石發電項目、貴州黔桂天能130萬噸/年循環經濟煤焦化擴建工程、首黔新工藝新材料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基地等項目在各自園區內緊張施工,以期能盡快投產。
一年來,六盤水將“工業強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戰略、核心戰略、根本戰略,把項目建設作為擴大經濟總量、推動后發趕超、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抓大項目,大抓項目。全市32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6億元,集中開工項目940個,總投資1193.3億元,完成投資3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8%,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原煤產量7150萬噸,增長27.5%;鋼材產量485萬噸,增長24.9%;發電量369億千瓦時,增長3.3%。
抓工業,六盤水市不僅僅只是做大做強傳統產業,而是在轉型當中創新、創優,致力于實現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轉變,煤電基地向綜合性能源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轉變。老鷹山煤化工基地、西南天地煤礦裝備制造基地、路喜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等一系列力促產業轉型的項目相繼落地,吹響了六盤水新一輪產業升級的號角。
園區是承接項目落地、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一年來,六盤水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60.8億元,建成標準廠房120.4萬平方米,在建企業165家,投產企業149家,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4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42.5%。
如今,放眼涼都大地,機器轟鳴,廠房林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隨著企業實力的不斷壯大、園區的崛起、產業的聚集,為六盤水經濟社會的發展積蓄了充足的能量。2012年,六盤水市在全省經濟發展增比進位排名由第6位上升至第4位;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38.65億元,增長16%,實現三個高于(高于全國、高于西部、高于全省)。
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如一堵籬笆墻,制約著六盤水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帶動”的車輪,沖破藩籬,載著六盤水駛向城鄉融合的嶄新未來。
“現在是出門走水泥路,做飯用沼氣,購物有超市,玩有娛樂室,看病不出村,政府還給發養老金,我過的是和城里人一樣的日子,越過越滋潤啊。”說起這一年的變化,六盤水市鐘山區大河鎮大橋社區65歲的左玄武一臉喜氣。
“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的日子”是六盤水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的工作目標。圍繞這一目標,2012年以來,六盤水以完善城市功能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
五年再造一個六枝。2012年,六枝特區堅持擴容提質并舉,著力“南擴、北改、東拓、西延”建設,啟動城鎮化建設項目124個,總投資183.87億元。到2015年,六枝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將達22平方公里,從而實現五年再造一個六枝的宏偉目標。
盤縣,一座新興大城市即將崛起。2012年,盤縣按照建設“西部十強縣、全國百強縣”,打造“貴州西部充滿活力,富有魅力,宜居宜業的大城市”的重大戰略決策,引進國內高水平設計單位,高標準編制新一輪城市規劃。依法強制拆除紅果城區的違法違章建筑、完成勝境大道道路白改黑、強弱電入地、景觀綠化等的改造、環城東線建成通車,東湖公園落成……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一座新興的大城市將在貴州西部崛起。
水城縣城鎮化建設大刀闊斧。2012年,水城縣加快了雙水水黃路沿線、以朵功能區的開發建設。其中,總投資70億元,總建筑面積180萬平方米的明硐湖國際新城項目成為城建“大手筆”。
在六盤水市中心城區,一系列規劃從圖紙走向實踐,并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7個城市廣場”、“7個濕地公園”、“10個標志性建筑”和城市棚戶區改造等一批項目的陸續開工,進一步提升了六盤水的城市規模、功能與品位。其中,規劃面積8.13平方公里、總投資80億元的鳳凰山城市綜合體項目因投資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被稱為六盤水2012年城市建設的“引爆點”。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2012年來,六盤水市深入開展“五城連創”工作,城市公交、供電、供氣、供水、通信等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一批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公共停車場建成使用,城市形象不斷改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在小城鎮建設方面,郎岱、柏果、玉舍等8個小城鎮納入貴州省100個示范小城鎮建設,郎岱、淤泥等一批產業興旺、特色明顯的新型小城鎮拔地而起。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38%,步入了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走在水城縣蟠龍鄉沙坡村百車河現代高效農業生態園內,沿著新修好的柏油馬路前行,造型別致的青瓦白墻民居、百車河里涓涓而流的清澈河水、田野里成片的現代農業種植大棚……美麗的田園風光令人陶醉。
這只是六盤水市現代農業的一個亮點。隨著一個個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的實施,現代農業示范區越來越顯示出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上的無窮魅力。
2012年來,六盤水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更加注重統籌城鄉,總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2012年全市全年糧食總產量75.3萬噸,增長33.37%;農業招商引資簽約資金44.9億元,22個簽約項目開工建設。
壯大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一年來,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六盤水市大力發展馬鈴薯、蔬菜、茶葉、獼猴桃、畜牧、核桃、油茶、烤煙、中藥材九大產業,農產品規模化、特色化、商品化水平不斷提高,糧經比為63:37。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六盤水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有競爭優勢、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霧峰牌苦蕎糊”、“滴水灘牌優質米”、“信友牌核桃乳”……眾多特色農產品脫穎而出,成為六盤水農業結構調整中靚麗的新“名片”。
如今,“合同”、“訂單”農業在農村興起,有效解決了農民產銷的問題,為農民架起了致富金橋。2012年,六盤水市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分別發展到21家和72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02個。廣大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是六盤水市農業從傳統到現代發展最好的見證。2012年,六盤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210元,增長17.4%。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同時,2012年來,六盤水市深入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全年完成新民居改造任務6萬戶,農村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今日的六盤水,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園區經濟突飛猛進,工業發展氣象萬千。
今日的六盤水,市中心城區高樓林立,各區縣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小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今日的六盤水,農業龍頭企業日益壯大,特色農業遍地開花,現代農業異彩紛呈。
“三化同步”戰略,助推著六盤水市加速發展、跨越趕超,在“三化同步”的強勢推動下,六盤水正向著“2020年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