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晉郁 于 昭
廣東梅州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梅州514031
腦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甚至誘發死亡。目前對腦血管類疾病主要采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三種方法[1],可通過不同角度了解腦血管的分布、走向、狹窄程度、動脈瘤等情況,從而盡早做出準確診斷,實現腦血管疾病的早發現早施治,為挽救患者生命創造機會[2]。該研究選擇2010年6月—2012年8月來該院就診的100例患者,探討和對比MRA、SCTA和DSA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特點。
100 例患者,均經該院臨床診斷疑似腦血管疾病中患者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復視、失語、偏癱等;包括男性64例,女性 36例;年齡最低36歲,最高 52歲,平均(46.8±3.2)歲;腦動脈硬化狹窄32例,腦動脈瘤26例,腦動脈畸形22例,煙霧病5例,腦出血15例。
100 例患者進行SCTA、MRA、DSA檢查,并由該院3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專家組成評估小組,采用雙盲法對患者血管成像結果進行評價。
SCTA:采用西門子Sensation 16排螺旋CT掃描儀,平掃確定病變位置及大致情況,靜脈注射碘對比劑碘海醇(350 mgI/mL)約100 mL后進行增強掃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蓋法和多平面重建法對圖像進行處理。
MRA:采用Philips Intera 1.5T超導型磁共振掃描系統,行MR和三維血管成像,梯度回波,3D成像后以最大信號強度投影,進行三維血管重建。
DSA:采用Philips V5000血管造影機,通過多角度投照,獲取2D-DSA圖像并進行旋轉DSA造影,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進行多角度3D-DSA觀察。
統計學處理軟件采用SPSS17.0,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100 例患者中,MRA檢出86例,漏診12例,誤診2例,靈敏度和準確度分別為86%和98%;SCTA檢出92例,漏診8例,無誤診,靈敏度和準確度為92%和100%;DSA檢出99例,漏診1例,無誤診,靈敏度和準確度為99%和100%。DSA、SCTA和MRA的靈敏度逐漸降低,數據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A的檢測準確度明顯低于SCTA和DSA,數據經統計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診斷準確性及靈敏度比較如圖1-6所示)。

表1100 例患者運用MRA、SCTA和DSA檢出結果比較

圖1 SCTA顯示腦動靜脈畸形

圖2 DSA顯示腦動靜脈畸形

圖3 DSA顯示動靜脈畸形

圖4 SCTA顯示腦動脈瘤

圖5 SCTA顯示腦動脈瘤

圖6 MRA顯示腦動脈硬化并左側大腦中動脈腦梗塞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狹窄、梗阻、血管瘤、煙霧病等,患者常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復視、昏迷等癥狀[3]。目前影像學檢查已經成為腦血管疾病臨床檢查與診斷的重要和首要方法,它能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病變情況和病灶位置,及早發現病情,并有助于盡早地指導相關治療,挽救患者生命[4]。
SCTA、MRA和DSA均被認為是臨床較為有效的檢查手段。由檢測結果可以看出,MRA的檢出率、靈敏度及檢測準確率均低于其他兩種檢測方法,且漏診、誤診率最高。MRA的主要優勢在于無創性,且無毒性無輻射,應用方便快捷。但是MRA在顯示顱內血管的細節方面略有遜色,這就造成其檢出效果不及SCTA和DSA。MRA對血管狹窄和存在血栓的動脈瘤呈現更好的掃描效果,對動脈狹窄和梗阻的檢測效果更佳。雖然SCTA檢測的準確率達100%,但漏診率也較高,其特征在于經濟實用、創傷小,掃描速度最快,相對于MRA和DSA可達到更好的薄層成像,同時結合圖像的后期處理,可實現對動脈血管狹窄或瘤體的內壁表面仿真圖像,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另一方面,SCTA在對比劑應用方面相對于DSA可大大減少用量。DSA是3種檢測方法中靈敏度最高,具漏診與誤診率均最低的一種檢測方法,其最大特點是掃描范圍廣,可以全面地顯示自頸部直至顱內的整個血管分布狀態和病變形態,同時利用造影和減影技術使血管更加清晰可辨,包括毛細血管都可能準確地呈現出來,這就減少了由于掃描范圍受限而出現的漏診、誤診現象。DSA被認為是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斷的“金標準”,但是,DSA相對費用也較高,要通過頸動脈穿刺注射造影劑,對患者的傷害也相對較大[5]。
由此,對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應綜合考量后選擇適當的方法,SCTA可作為疑似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首選診斷方法,MRA可對因動脈狹窄引起缺血類腦病的患者進行診斷和手術的指導,而DSA由于有創傷、費用高、有風險等特點,最好不要作為診斷的主要方法,但可作為臨床治療的首選。
[1] 孫國兵,郭建敏,宋林,等.20例成人煙霧病DSA、MRA與TCD特征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1,6(1):69-72.
[2] 喻忠文,胡秋善,王夏武.MRA技術與3D-DSA在診斷顱內動脈瘤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0,15(15):178-180.
[3] Chen W,Wang J,Xin W,et al.Accuracy of 16-row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small cerebral aneurysms[J].l Neurosurgery,2008,62(1):113-121.
[4] 陳順強.MRA與DSA在腦血管影像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2):149-150.
[5] 李培.腦血管病診斷中的MRA與DSA對照分析[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2(3):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