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歷來重視水處理技術。早在1905年,廣州市建成了西村自來水廠,開啟了水處理技術在廣州市的應用歷程。改革開放后,廣州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同時也污染了水環境,廣州技術人員通過對國外技術的消化吸收,1989年在國內采用A/A/O的技術建設了大坦沙污水處理廠。之后廣州在水處理技術方面通過吸收、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水處理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先后建設了具有技術代表的南洲自來水廠(100萬 t/d)、獵德污水處理廠(120萬 t/d)、全地埋式京溪污水處理廠(10萬 t/d)、西江引水(350萬 t/d,70km 輸水管線)等一批工程。這些工程技術的應用,對于推動我國水處理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同時廣州正在積極探索深層排水隧道技術在防洪、排澇和解決水環境污染中的應用。
到目前為止,廣州市共有自來水廠58座,供水管網16725km,污水處理廠47座,排水管網9255km。在水處理和管網的建設和運行管理中,廣大技術人員源于實踐,嘔心瀝血,不斷摸索、研究、總結、積累經驗,提高技術水平,取得了豐碩成果。
本次借助“2013中國水管理、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技術論壇”大會的召開,我們從大家所總結的論文中抽取了部分編印成《2013廣州水務科技成果專刊》,作為對各位技術人員的鼓勵,希望廣大技術人員再接再厲,努力在自己的崗位繼續努力大膽探索,在水處理技術中發現新的技術和總結更好的經驗,為水處理技術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廣州水環境治理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離市民和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目前廣州正在開展新一輪的治水,希望廣大技術人員在治水建設實踐中繼往開來,開拓進取,譜寫新篇章。
廣州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