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偉
(太中銀鐵路公司,陜西西安 710000)
太中銀鐵路全線共設車站62個,新建車站39個,改建7個,預留16個,縣級及以上車站18個,全線編組站有石太線上的榆次編組站和包蘭線上的迎水橋編組站共2個。
1)太中銀正線。太中正線東端接軌于太原樞紐內的太原南站,途經山西省的太原市、晉中市、呂梁市等六縣市;陜西省的吳堡縣、定邊縣等六縣;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太陽山工業園區、中衛市等四縣市,中間與神延線相接于綏德站,西端接軌于包蘭線上的黃羊灣站,終止于迎水橋編組站,全長747.051 km。
2)銀川聯絡線。銀聯線起自太中正線上的陜西境內定邊站,途經寧夏境內的鹽池縣等三縣市,終止于銀川站,全長約194.025 km。
鐵路站區包括站房是鐵路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城市和區域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化客運中心,是代表鐵路和當代城市改革開放形象的標志性建筑物。
設計時既要滿足旅客日益提高的方便、快捷、舒適和為運輸生產服務的要求,又要滿足城市規劃和各種交通系統協調發展的要求。新建太中銀鐵路站區包括站房等規劃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綜合體現“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的原則,以適應新時代賦予鐵路建設的要求。
1)研究重點及意義。太中銀全線共有17個縣城站、1個地級站,本次研究的出發點主要是基于本線各站站房設計面積普遍偏小,縣級及以上車站站區生產生活等房屋建筑組成因車站規模和功能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如何提高太中(銀)鐵路建設水平,把太中銀鐵路建設成高效、優質與綠色、環保相統一的標準線和設計文化底蘊深厚、個性突出的優秀車站建筑,成為當地城市標志性建筑,重點研究站區內部功能設計、站區綜合規劃、站房建筑設計與站前廣場配套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內容及應用。太中銀全線跨越山西、陜西及寧夏三個省區,線路較長,建筑風格要求按地域文化相對統一。
陜西境內車站結合陜北地區傳統民居建筑特色,吸納窯洞等形式體現厚重為主,合理設計窗洞的尺度與數量保持較少的熱能損失,采用拱形窗,并適當加大窗洞的進深;山西省境內的車站主要途經西部地區,建筑風格重點應以突出簡樸、明快的大院形式為主,充分體現了晉商文化;寧夏境內的車站重點突出西域文化和伊斯蘭建筑風格。在滿足一定實用性的基礎上,也體現了回族一定的生活價值觀、審美理念及藝術情趣;通過對以上分區域的研究,既增加了建筑的陰影變化又很好地提煉了當地的建筑元素或符號。
3)站區規劃設計研究。根據鐵路車站站區的特點,徹底改變以往站區散亂的布局,突出站房主導地位,站區規劃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充分考慮車站內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滿足旅客換乘方便、快捷需求;實現利于交通組織實施,公共交通優先、人車分離、長效管理;以“一站一景”為主線,站區的規劃設計形成以站房為中心,將信息、信號、變電、公安等房屋合建在站房內,將其他生產、生活、辦公房屋合理布局合建站區綜合樓內;站區規劃設計應滿足鐵路運輸生產、安全要求,實現站區全封閉全立交;遵循節約用地適當預留的原則,為鐵路發展建設留有余地;重視站區周圍環境綠化設計,遵循多綠化少硬化,滿足環保要求;站區生產、生活用房的規劃也應與綠化相交融,在綠化平面布置時,通過成規模的綠化布置,徹底改善站區環境,提升環境質量;站前廣場的規劃設計應以將車站建筑融入城市整體結構為目的,結合城市的路網狀況,合理組織人流、車流以及人行活動平臺、停車場等功能區域,重視與公交、長途汽車、出租車等其他交通形式之間轉換的順暢;對于生產、生活區的環境設計,通過道路、人行道、路燈、圍墻、小品等的細致設計,提供宜人的工作環境,徹底改變以往鐵路站區內零亂、單調、呆板的景象。
本文研究以初步設計的清徐、綏德、中寧東三站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站區規劃和站房建筑綜合設計方案、站區內部設計功能與站前廣場配套等。
1)清徐站。清徐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境內,清徐縣城西南側約5 km處,車站中心里程DK52+900,本站設到發線5條(含正線2條),貨物線1條,有效長180 m;牽出線1條,有效長200 m;機待線1條,有效長65 m。本站設有基本站臺和中間站臺各1座,規模分別為:500 m ×6.0 m ×1.25 m,500 m ×8.5 m ×1.25 m,在站中心處設寬8.0m的進出站旅客地道1座,兩個站臺設風雨棚各1座。
清徐縣人口約31萬人,車站最高積聚人數為300人。
2)綏德站。綏德站位于陜西省北部,由太中銀線和神延線按照方向分別引入綏德站,共設到發線14條(含神延、太中銀正線4條),本站設有基本站臺1座和中間站臺2座,規模分別為:500 m ×12.0 m ×1.25 m,500 m ×9 m ×1.25 m,設寬 8.0 m 的進出站旅客地道各1座,站臺設風雨棚各1座,機務折返段1處。
綏德縣人口約35萬人,車站最高積聚人數為500人。
3)中寧東站。中寧東站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東南約5 km,車站中心里程DK693+000。本站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1條),到發線有效長度近期850 m,遠期預留延長至1 050 m。遠期預留到發線1條、中間站臺1座。貨場設于Ⅳ象限,設軍用貨物裝卸線1條,有效長度值700 m。設牽出線1條,有效長度200 m,設200 m×22.5 m×1.1 m軍用貨物站臺1座。
本站設基本站臺1座,規模為550 m×6.0 m×1.25 m,站臺設風雨棚1座;預留中間站臺1座。
中寧縣人口約31.5萬人,車站最高積聚人數為300人。
1)清徐站:線側下式站房,站區規劃基本為站房綜合樓1 324 m2(見表1)、牽引供電、貨場、生產生活及配套四個模塊。牽引供電將綜合牽引變電所、10 kV配電所、接觸網工區等,綜合工區將生產生活、鍋爐房、給水所等房屋集中布置。
2)綏德站:線平式站房,站區規劃基本為站房綜合樓5 000 m2(見表1)、供電、貨場、機務折返段、綜合工區五個模塊。供電將10 kV配電所、供電工區等,綜合工區將生產生活、鍋爐房、給水所等房屋集中布置。
3)中寧東站:線平式站房,站區規劃基本為站房綜合樓2 670m2(見表1)、牽引供電、貨場、綜合工區四個模塊。牽引供電將綜合牽引變電所、10 kV配電所、接觸網工區等,綜合工區將生產生活、鍋爐房、給水所等房屋集中布置。

表1 三站站房綜合樓面積指標 m2
通過對鐵路車站建筑設計理念和太中銀線站房建筑及站區規劃設計分析研究,采用綜合的手段來突出車站站房建筑的主導作用,統一規劃站區功能區域,集中布置,改善站區環境,與城市交通有機聯系,使車站建筑與城市空間融為一體,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為提高太中銀鐵路建設水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建設理念,把太中銀鐵路建設成高效、優質與綠色、環保相統一的標準線,在本次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指導未來太中銀鐵路站區規劃及建筑設計的原則性意見,將對又好又快建設太中銀起到積極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