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培利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原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3)
本工程是某鋼鐵公司煉鋼系統工程,年產150萬t鋼,建三臺120 t1號、2號、3號轉爐。1號、2號、3號轉爐基礎位于煉鋼主廠房J列上,在○11軸~○14軸位置處。轉爐基礎設計為樁頂承臺筏板式混凝土基礎,長84.4 m,寬18.4 m,底板厚2.5 m;基底標高為-4.500 m,基頂標高為-2.000m;基礎底板在2號轉爐與3號轉爐之間設計有1 m寬后澆帶。從后澆帶處分開的混凝土最長段約58 m(短段長度26.2 m);寬度為18.4 m;每段均可算是大體積混凝土。應采取相應防止裂縫的施工措施。
基礎底板在2號和3號爐之間留一道混凝土后澆帶,將底板分成兩個施工段,1號,2號轉爐部分的基礎底板尺寸長約58 m,寬18.4 m;如一次將該體積(約2 668 m3)的混凝土澆筑完成應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為了防止混凝土基礎在澆筑和養生期間由于水泥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裂縫,我們采取減小每一次澆筑量的方法,以大化小。將大體積施工化解成較小的體積進行施工。故在1號,2號,3號筏板基礎整個厚度約中部留設一條水平施工縫。使每一次澆筑厚度減少到1.3 m左右。分散了水化熱的集中。雖然在每次澆筑量和厚度上作了相應調整,但還應視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進行重視和采取相應的施工措施。施工縫留置位置見圖1。
混凝土施工順序為:澆筑1號,2號,3號爐筏板底層混凝土→澆筑1號,2號,3號爐筏板上層混凝土。

圖1 轉爐混凝土筏板基礎施工縫留設位置圖
1)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如礦渣水泥32.5水泥。水泥必須有當期的質量合格證書及檢驗報告。嚴格控制骨料級配和含泥量: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和石子。砂、石含泥量,粗骨料不應大于1.5%,細骨料不大于2%,并不得混有有機質等雜物。
2)以R60 d齡期配制施工配合比?;炷撂涠瓤刂圃? cm~10 cm之內。摻加緩凝型泵送劑。延長初凝時間,避免出現施工冷縫。
3)在混凝土中摻入高效泵送減水劑和適量粉煤灰,減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并確認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要求。
4)1號,2號,3號轉爐底板上下兩層混凝土分別進行澆筑,1號,2號爐每層采用從兩端向中間的澆筑順序。3號爐是從一端推向另一端的澆筑。即“一個坡度、斜面分層、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方法澆筑。為使水化熱盡快散失,并使澆筑后的溫度分布均勻。澆筑過程中按斜面分層澆筑,斜面坡度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炷翝仓r應盡量擴大澆筑工作面,放慢澆筑速度和減少澆筑厚度,以保證混凝土在澆筑中有一定的散熱機會。澆筑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進行振搗,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實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裂縫,減少內部微裂。每次振搗的時間是將運轉著的振動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漸插入混凝土中進行振搗,振動棒小心拔出時混凝土仍能自行閉合,而不會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的時候。當然也不要過振,防止出現泌水現象。
5)底板混凝土振搗密實后,用木抹子磨平搓毛兩遍,以防產生表面收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鐵抹子壓實,防止混凝土表面龜裂,減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失,促進混凝土養護。
6)混凝土終凝硬化前不宜澆水養護;混凝土澆筑12 h并初凝后,對混凝土采取覆蓋塑料簿膜養護,同時在塑料簿膜上加蓋兩層草簾子保溫。當天氣溫超過6℃時,可以在草簾子上澆水養生。養生時間必須不少于7 d。
7)混凝土測溫采用導線測溫儀進行測溫,作好記錄,根據測溫結果調整保溫保濕的措施。
8)在澆筑每批混凝土時進行隨機取樣,按《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按照施工規范進行試件取樣和成型,方法和養護條件與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養護條件相同,以便準確檢測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
9)混凝土的澆灌和運輸機械。1號,2號爐底板澆筑混凝土使用兩臺泵車進行混凝土澆筑布料,6臺9 m3罐車將混凝土運至現場。3號爐底板澆筑使用一臺泵車3臺罐車。
三個轉爐底板混凝土澆筑順序見圖2。

圖2 底板混凝土澆筑順序施工示意圖
通過本工程的實踐,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質量符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要求,而且方便了施工,為今后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