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鄧小平訪美旨在慶祝兩國關系正常化并開啟共同戰略。這一戰略以《上海公報》為基礎,主要針對蘇聯。
這也表現出中國外交的特殊技巧——造成別國支持的印象,而實際上有關國家并未同意,甚至并未接到要它們支持的要求。20年前臺海危機時中方就采用了這種方法。1958年,毛澤東在赫魯曉夫不愉快的北京之行3周后炮擊金門馬祖,造成莫斯科事先同意北京行動的印象,其實并非如此。艾森豪威爾甚至指控赫魯曉夫幫助煽動危機。
鄧小平采取同樣的手法,在對越南作戰前高調訪問美國。兩次中國都沒有要求對方幫助自己即將進行的軍事行動。1958年赫魯曉夫顯然不知道中國要動手,而且還因被迫面對核戰爭的風險而很不高興;1979年鄧小平到達美國后,通知華盛頓中國要出兵越南,但華盛頓并未明確表示支持,美國的作用僅限于分享情報和外交方面的協作。這兩次北京都成功地使外界以為它的行動得到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同意,從而嚇阻另一個超級大國插手干預。由于這種微妙而又大膽的策略,蘇聯在1958年無法阻止中國攻擊沿海島嶼;至于越南,蘇聯只能猜測鄧小平訪美期間達成了什么協議,而且會假設對它最不利的情況。
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訪美是做給別人看的,目的在于恐嚇蘇聯。鄧小平在美國為期一周的訪問既是外交峰會,又是商業訪問,外加巡回政治演說,還有為對越作戰進行心理戰。他訪問了華盛頓、亞特蘭大、休斯敦和西雅圖,所到之處的情景為毛澤東時代所無法想象。1月29日在白宮舉行的國宴上,“紅色中國”的領導人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還有通用汽車的老總觥籌交錯。在肯尼迪中心的晚會上,這位小個子副總理與哈林花式籃球隊的隊員們熱烈握手。在得克薩斯州西蒙頓的騎術表演和燒烤餐會上,他戴上寬邊牛仔帽,乘坐馬車,使周圍的群眾興奮欣喜。
鄧小平訪美期間一直強調中國需要外國技術,需要發展經濟。在他的要求下,他參觀了美國的制造業和技術設施,包括佐治亞州哈波維爾的一家福特汽車組裝廠、休斯敦的休斯工具公司(在那里他仔細觀看海上開采石油用的鉆頭),還有西雅圖郊外的波音工廠。鄧小平到達休斯敦時,坦率地表示要“學習你們在石油工業和其他領域的先進經驗”。鄧小平認為中美關系充滿希望,聲稱他愿意“了解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吸收所有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在休斯敦的約翰遜太空中心,他在航天飛機的飛行模擬器里流連不已。
較之清朝皇帝對馬嘎爾尼帶來的禮物和通商許諾的刻意漠然以對,或毛澤東毫不通融地堅持經濟自給自足,鄧小平的態度與他們簡直有天壤之別。1月29日在與卡特總統的會見中,鄧小平解釋了中國四個現代化的政策。但與他此行的首要目的——建立中美事實上的聯盟比起來,這些都是次要問題。他總結道:
總統先生,您要我大致談談我們的戰略。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需要長時間的和平環境。蘇聯終究要發動戰爭。如果我們工作做得好,有可能推遲戰爭。中國希望把戰爭推遲22年。
在這一前提下,我們不是建議成立正式聯盟,而是各自根據自己的立場行事,協調行動,采取必要措施。這個目標是能夠達到的。如果我們的努力沒有結果,這個事就會變得越來越空。
不組成聯盟卻作為盟國一起行動,這把現實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所有領導人都具有足夠的戰略眼光、深思熟慮的話,他們都會達成同樣的結論。結盟等于多此一舉,戰略分析的邏輯即足以促使有關國家向同一方向努力。
鄧小平以及大多數中國領導人認為中美之間建立正式聯盟沒有必要,而且總的來說在推行外交政策時還會累贅礙事。他們愿意依靠相互之間的心照不宣。但是鄧小平的最后那句話也暗含著警告。如果不能確定或執行共同利益的話,兩國關系就會變“空”,變枯萎,而中國就可能重拾毛澤東“三個世界”的理論——那仍是中國的官方政策——在兩個超級大國間尋找平衡。
鄧小平分析了戰略形勢,告訴白宮中國準備同越南打仗,因為它認為越南不會止步于柬埔寨。“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會有不止3個國家,”鄧小平警告說,“它一直是胡志明的夢想。現在的3個國家只是第一步,然后也會把泰國包括進去。”他宣稱,中國有義務采取行動,不能坐等事態發展;出了事就太晚了。
鄧小平給卡特出了個難題——是原則上的難題,也是公開態度上的難題。在原則上,卡特不贊同先發制人的戰略,尤其是涉及進入另一個主權國家進行軍事行動。與此同時,他即使不完全同意,但也十分重視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關于越南占領柬埔寨的戰略影響的意見,而這一意見與鄧小平的意見不謀而合。卡特解決難題的辦法是申明原則但留有隨機應變的余地。溫和的否定暗含著含糊的默許。
根據一份記載那次(只有一個翻譯在場的)私下談話的備忘錄,鄧小平堅持說戰略考慮比卡特所說的世界輿論更重要。最要緊的是,中國決不能被看作軟弱可欺:“中國必須教訓一下越南。蘇聯有古巴、越南可用,以后阿富汗也會變成(蘇聯的)代理人。中國有這個實力。行動非常有限。如果越南以為中國軟弱,形勢會更加惡化。”
1979年2月4日,鄧小平離開美國。回程中他在圍棋棋盤上布下了最后一顆棋子——路經東京停留。這是他6個月內第二次訪日,目的是確保日本支持即將開始的軍事行動,并進一步孤立蘇聯。鄧小平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重申中國的立場:越南侵略柬埔寨必須受到“懲罰”,并保證“為了捍衛長期的國際和平與穩定……(中國人民)將堅定地履行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會毫不猶豫地作出必要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