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和, 高亞娟, 李建龍, 杜 巖, 盛海君, 錢曉晴
(1.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鹽城 224051;2.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3.揚州瑞華環境與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9)
隨著草莓種植年限的增加,近年來草莓連作障礙問題日益突出[1-2],嚴重影響了草莓種植的經濟效益。克服草莓連作障礙的方法主要有科學灌溉[3]、合理輪作[4-5]、施用有機改良劑[6]、土壤消毒滅菌[7-9]、接種有益微生物[10-12]、選育拮抗品種[13-14]等,這些方法雖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尚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蚯蚓是常見土壤動物,其糞便含有較高速效養分和多種酶等生物活性物質,對土壤有較好的改良作用[15]。本研究試圖利用蚯蚓處理牛糞所產生的糞便作為基礎原料,制得改良劑對草苺連作障礙土壤進行改良,通過設置改良劑用量研究其對草莓的長勢和產量影響,以及連作土壤中微生物區系、水溶性鹽分、營養成分的變化,綜合評價改良劑的應用效果,為實際生產過程中有效克服草莓連作障礙提供一條新途徑。
試驗于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于鹽城張莊草莓合作社進行。供試土壤為草莓連作4年的土壤。所用改良劑由蚯蚓處理牛糞所得蚯蚓糞,配合7.5%的熟石灰,經機械攪拌、造粒成型而成。改良劑含N 0.088%、P2O50.050%、K2O 0.150%,pH 7.9。設定改良劑的用量分別為0 kg/m2、1.5 kg/m2、2.0 kg/m2、2.5 kg/m2、3.0 kg/m2、3.5 kg/m26 個水平,每個處理(小區)面積為6 m×2 m,3次重復。8月15日每個小區隨機耕施入K2SO4型復合肥450 g、過磷酸鈣750 g,生物有機肥1.5 kg作為基肥;8月27日移栽,9月8日草莓活棵后每小區追施尿素60 g;11月15日、1月25日、3月10日分別追施K2SO4型復合肥165 g、150 g、150 g。其他栽培措施與大田相同。定期測定草莓生長指標、土壤的化學性質。
于2013年2月10日采用多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樣品,混合風干,磨細過篩,備測。
1.2.1 草莓生長形態指標及產量測定 于2012年9月10日觀測記錄草莓移栽后的初始株高和分枝長度,165 d后測量株高、分枝長度和測定產量。每個改良劑用量處理選定代表性草莓10株,取平均值。
1.2.2 土壤微生物種群測定 土壤微生物種群的測定采用稀釋平板法。細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混菌法培養,真菌采用馬丁氏培養基混菌法培養,放線菌采用高氏一號培養基表面涂布法。3類微生物分別在接種培養24 h、36 h和48 h后觀察計數,計算1 g干土的含菌數,公式為:
1 g土壤含菌數=[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接種量毫升數 ×(1-含水量)][16]。
1.2.3 土壤pH分析 采用pH計進行測定(水土比為 2.5∶1.0)[17]。
1.2.4 土壤可溶性離子含量測定 水溶性 K+、Na+含量的測定采用蒸餾水浸提-火焰光度法[17];水溶性Ca2+、Mg2+含量的測定采用蒸餾水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HCO-3含量的測定采用雙指示劑-中和滴定法[17];Cl-含量的測定采用 K2CrO4指示-硝酸銀滴定法(莫爾法)[17];NO-3含量的測定采用 KCl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17];SO2-4含量的測定采用鉻酸鋇間接原子吸收法[18]。
1.2.5 土壤養分分析 測定項目為硝態氮、銨態氮、速效磷、速效鉀及有機質,測定方法參見土壤農化分析[17]。
采用Office 2007和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草莓移栽生長165 d時,不同處理草莓植株的株高、分枝長度增加情況和產量如表1所示。

表1 改良劑不同施入量對株高、分枝和產量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ifier dosage on plant height,branching length and production
從表1中可以看出,改良劑用量為2.0 kg/m2時,草莓株高、分枝增加最多,長勢最強,草莓最終產量也最高,其次是改良劑用量為2.5 kg/m2處理。改良劑施用量低于2.0 kg/m2時,促進生長效果不明顯,加入量超過2.0 kg/m2則會抑制草莓的生長。
施加改良劑后,對土壤中微生物區系進行了計數,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細菌數量隨改良劑用量的增加而增長,真菌、放線菌隨改良劑用量的增加呈先減少后緩慢增長。真菌數量與細菌數量的比值(F/B)是評價土壤生物性質的重要指標。F/B低土壤中真菌少,植物土傳病害輕[19]。改良劑施入土壤后,土壤中F/B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改良劑用量為2.0 kg/m2時下降最多,其F/B值為0.085,僅為對照的1/5,說明在此用量下,改良劑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環境顯著改善。

表2 改良劑不同施入量對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Table 2 Changes of microorganism counting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施入改良劑后土壤pH值和鹽分的變化如表3所示。

表3 改良劑施入量對土壤pH值和總離子之和的影響Table 3 Changes of total ion contents and soil pH value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隨著改良劑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總離子之和先減少后增加。在改良劑用量為1.5 kg/m2、2.0 kg/m2時土壤中總離子含量顯著降低,其中最小值(改良劑用量為2.0 kg/m2時)與空白對照相比下降了37%。改良劑施用后土壤pH均顯著高于對照,說明改良劑能顯著改善土壤酸化的現象。
為進一步討論改良劑的效果,對土壤中各水溶性離子含量進行了測定,見表4。與空白對照相比較,隨著改良劑用量的增加,土壤陽離子中 K+、Na+、Mg2+變化幅度較小,當改良劑用量為 3.0 kg/m2時,K+、Na+含量增幅僅為 17.10%、10.02%;而Ca2+的濃度則出現大幅度變化,增幅達55.84%。隨著改良劑的施入量增加,土壤中4種陽離子含量減少,在改良劑用量為2.0 kg/m2時達最低值,之后隨改良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這可能與草莓旺盛生長對離子選擇吸收有關。陰離子中,含量最多的是
NO3-離子,其變化趨勢為隨著改良劑施入的增加先迅速減少后緩慢增加;Cl-、HCO3-與NO3-的變化趨勢相同含量隨改良劑的增加緩慢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較小。草莓所能承受Cl-的濃度較大,其含量對草莓的影響不大[20]。

表4 改良劑不同施用量對土壤中各水溶性離子含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on water-soluble ions contents
施入改良劑后,土壤中有機質、硝態氮、氨態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等養分含量的變化見表5。隨著改良劑施入量的增加,有機質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鉀的含量則隨著改良劑的加入先增加后減少,在改良劑用量為2.0 kg/m2時達最低值,此后速效鉀含量回升,均顯著高于不施改良劑對照。氨態氮、硝態氮含量總的變化趨勢為隨著改良劑施入量增加而先減少,在改良劑用量高于1.5 kg/m2時,兩者含量開始增加。綜合分析,適量施用改良劑(2.0 kg/m2)能較好地滿足草莓生長對氮、磷、鉀及有機質營養的需求。

表5 改良劑不同施入量對養分含量的影響Table 5 Changes of nutrients in soil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amendment
改良劑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施用后,從草莓長勢看,其株高、分枝及產量增加;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適量改良劑(2.0~2.5 kg/m2)后土壤的微生物區系、pH值、總鹽分量、養分含量更適合草莓生長的需求。綜合草莓長勢和產量表現、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養分供應、節約成本、防止次生鹽漬化發生等因素,改良劑的推薦用量為2.0 kg/m2。
[1]史寶勝,郭潤芳,尹家鳳,等.3種防治劑對重茬大棚草莓生長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4(12):38-41.
[2]于立杰,梁春莉,于強波.草莓連作障礙發生機理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7):13118-13119.
[3]孫令強,耿廣東,王 倩,等.設施蔬菜土壤次生鹽漬化原因及解決途徑[J].西北園藝(蔬菜),2005,17(1):4-6.
[4]CAROL M,MALCOLM G,ATKINSON D.Effect of soil cultivation and plant spacing on the growth and cropping of strawberry[J].Scientia Horticulture,1988,37(1):61-70.
[5]張端喜,范學臻.草莓連作障礙發生原因及克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40(23):126-129.
[6]羅 軍,劉 慧,張新春,等.大棚草莓連作障礙克服方法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13):143-144.
[7]CAL A D,MARTINEZ-TRECENO A,SALTO T,et al.Effect of chemical fumigation on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in Spanish strawberry nurseries[J].Applied Soil Ecology,2005,28(1):47-56.
[8]王素素,杜國棟,呂德國.土壤高溫處理對連作草莓根系呼吸代謝及植株發育的影響[J].果樹學報,2011,28(2):234-239.
[9]張衛東,王崇旺,秦 嶺.保護地草莓使用太陽能+石灰氮+秸稈高溫悶棚土壤消毒的方法與效果[J].北京農業,2010,29(28):177-178.
[10]李廷軒,張錫洲,王昌全,等.保護地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研究進展[J].西南農業學報,2001,14(6):103-107.
[11]薛 清,來航線.放線菌制劑對連作草莓開花及結果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33(6):177-179.
[12]馬 艷,李艷霞,常志州,等.強化拮抗菌有機肥在連作大棚草莓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1,17(6):1459-1467.
[13]齊永志,甄文超,代 麗,等.連作條件下不同品種草莓生長發育和根部病害發生狀況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6):374-378.
[14]吳鳳芝,趙鳳艷,劉元英.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原因綜合分析與防治措施[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0,31(3):241-247.
[15]賀淹才.蚯蚓對改良土壤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作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4,42(6):42-44
[16]吳金水,林啟美,董巧云.土壤微生物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5-26.
[17]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78-196.
[18]何承順,范 暉,汪 軍.火焰原子吸收法間接測定土壤水溶性硫酸根的研究[J].土壤通報,1997,28(5):238-240.
[19]甄志先,尹家鳳,史寶勝,等.大棚草莓重茬栽培土壤根際菌物和線蟲數量變化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48-51.
[20]AMINA S,ANNA J,KEUTGEN N G.The influence of NaCl salinity on growth,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cvs.‘Elsanta’and‘Korona’[J].Scientia Horticulture,2005,103(3):28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