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維

9月的遂寧,四川農民工迎來了新一屆的技能盛會。9月16日,四川省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在安居職中拉開帷幕。沒有錦簇的鮮花、招展的彩旗,沒有浩蕩的入場式,但來自全省21個市州的177名技能選手,卻為這個樸素而盛大的競技舞臺綴飾出了他們的精彩。節儉辦賽,注重務實
“節儉辦賽”是本屆農民工技能大賽的一大亮點。今年大賽組委會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省政府十項規定要求,本著“壓縮規模、減少形式、節減資金、重在比賽”的原則,取消了展示類項目部分,壓縮了相關單位參會規模,參會人數較往屆少了500人,并取消了鮮花隊、彩旗隊入場儀式,開幕式僅用了短短11分鐘。
“烹飪制作控制份量,服裝重視文明生產,家政服務多元化等等,是各競賽項目在全國上下厲行勤儉節約的大背景下,與時俱進作出的安排。”省農勞辦主任黃曉東表示,作為代表全省最高水平之一的技能大賽,在注重參賽作品本身水平和質量的基礎上,更應該結合生產環節和市場需求等實際,把文明生產、安全作業、勤儉節約、多元化發展等理念融入大賽各項賽事的考評之中,以賽促學,以賽促提高,用全省農民工技能大賽這個風向標,引領全省勞動力素質全面提升。
作為我省每兩年一次的農民工技能大賽,對競賽場地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進入開賽倒計時階段,省農勞辦、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及大賽專家組專赴作為本次大賽主賽場的安居職中,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詳細了解籌備工作,查看比賽場地設施,并與承辦地負責人員座談,對安居區政府本著“節約、實用”原則修改細化方案、前期籌備以及高效有序的工作推進機制給予贊賞,同時也對設備采購、技術規范和成績檢測等技術問題提出了科學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參加本次大賽的170余名選手,都是各地通過層層比賽選拔出來的,其中還有曾代表國家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個個都稱得上是行業中的佼佼者。”談起為大賽選拔技能選手的過程,綿陽市人社局副局長鄭德千介紹說,“針對當今農民工趨于低齡化、綜合素質較高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其掌握真本領,提升就業競爭力,近年來,綿陽市充分依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加速培養高級技能人才,通過職業技術學校圍繞市場需求開展訂單培訓,根據個人特長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的定向培訓,鼓勵用人單位對已招用人員開展崗前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在提升農民工自身就業能力的同時,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鄭德千強調,實踐證明,只要刻苦鉆研,行行都能出狀元。
獲得本屆比賽 “團體優勝二等獎”的德陽市,為選拔優秀農民工代表參賽,在全市舉行了企業職工“技術大比拼、崗位大練兵”活動,激發企業職工學技術、鉆技能、爭當技術能手的熱情,培養造就高技能人才,促進企業職工素質全面提高。德陽市人社局還聯合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德陽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等,將“家政服務員德陽選拔賽”放在天山南路沱江社區舉辦,不但很好地營造了社會尊重技能成才的氛圍,更是讓選手對今后的職業定向進行熱身。
德陽市人社局副局長陳順興介紹,市就業培訓機構按照家政服務員的職業標準和工作技能規定,結合現代家庭需求和農民工特點對參賽人員設制了英語口語、學前兒童語言游戲、家庭護理、熨燙襯衣、家庭餐制作、家庭實用設計插花等一系列比賽項目,檢驗了德陽現代家政服務員的能力與素質,在社區比賽也可讓居民見識一下家政從業人員的真本事。
走進設于安居職中2號實訓樓的農民工技能大賽主賽場,各種競賽項目成了選手們絕活絕技大比拼的舞臺。
廚藝被譽為舌尖上的藝術。在烹飪賽場,21位廚師大秀技藝。根據比賽規定,中式烹調師競賽內容分為冷菜(冷拼)、熱菜、面點3個項目,每個項目分自選品種和規定品種2部分,選手要在240分鐘內完成制作。
“這個菜品造型大氣,魚面潔白、咸鮮味濃,無論外形還是味道都很成功!”項目組裁判對射洪縣選手梁平制作的“至尊舍得粗糧魚面盅”給予了高度評加價。已有20年從業經歷的梁平,為宣傳家鄉酒文化,還在大賽上展示了他的另一項絕活,在西瓜上雕刻出沱牌的標志和“舍得”二字,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服裝設計定制工比賽耗時近6個小時,比賽強度在各項賽事中居首。選手需制作出一件指定尺寸和款式的紅色工作服,要求做出來的服裝誤差小、質量好。同時,比賽還十分注重細節,服裝定制生產后是否將桌面清理整潔,熨斗是否拔掉電源,都將影響項目得分。一位參賽選手因在桌面上留有一小塊三角形布料,在文明生產項目上遭到扣分。據裁判介紹,完成產品制作并不代表完成所有生產環節,一名優秀的技工除了嫻熟的技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真正做到文明生產、安全作業。
家政服務是傳統“保姆”的升級版。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家政服務如今已從傳統的買菜做飯、照顧小孩老人的單一服務走向多元化服務,英語、電腦、護理等技能已經成為家政服務員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本屆比賽就為家政服務選手設置了插花、護理、電腦操作、英語口語等多個考項。
22歲的雅安選手陳玉琴,高中文化,一直從事家政服務。最初她只是給雇主家里打掃衛生和做飯,每月收入1500元。但她并不滿足,又學習了家庭護理和插花等技能,服務能力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月薪漲到了3000多元。現在,她除了在雇主家里從事家政服務,還為所在公司培訓新員工,每月總收入達5000多元。“未來我還想進大學學習管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的夢想是自己開一家家政公司。”陳玉琴說。
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是來自蒼溪縣職中的17歲小姑娘淳錦,她在家政服務賽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活力和自信令裁判們印象深刻。淳錦說,她出于興趣愛好在課余報名參加了當地就業局舉辦的家政培訓,這次比賽更是令自己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90后農民工占了本次大賽選手的五分之一,較上一屆人數有大大增加,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這是一個朝氣蓬勃、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強的群體,也是一個個性鮮明,對薪酬待遇、勞動條件、自身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發展目標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群體。”一位來自職業技術學院的裁判員說,他所在的學校有1萬余名在校生,大多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他們有知識有理想,比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工更具有的發展優勢。
考場如戰場,技能大賽也不例外。
來自小金縣的焊工選手蘇孔浩,在今年5月阿壩州組織的農民工技能大賽海選中,擊敗了13個縣的競爭對手,贏得了參加全省決賽的入場券。決賽前蘇孔浩摔傷導致右腳腳踝脫臼,但執著的他毅然帶傷參賽,丟掉拐杖,在受傷的腳踝上纏上厚厚的繃帶,單腳跳躍著進入賽場。3個小時的比賽過程,重達幾十公斤的焊接件,對蘇孔浩而言無疑是一項艱巨的考驗。在堅持完成比賽作品后,他說,要是自己臨陣退縮,不僅錯失了一次檢驗自己的機會,還將影響阿壩州參賽團隊的總成績。蘇孔浩堅韌的斗志在賽場傳為佳話,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勵志哥”。

我省民族地區農民工技能培訓近年來有了較快發展,本屆大賽中涼山州選送的兩位選手分別奪得鋼筋工、中式烹飪項目銀牌;美發、家政、無線電裝接的三位選手也分別奪得銅牌,按獎牌數涼山州并列全省第6位,并榮獲團體優秀組織三等獎。
“涼山州在本屆農民工技能大賽中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得益于賽前的精心準備,得益于近年來對農民工培訓的常抓不懈。”州農勞辦常務副主任宋福猛說,近年來,涼山州編制了農民工素質培訓大綱,向農民工發放《外出務工求職與維權》彝漢文雙語讀本,培育了33家州級勞務培訓輸出基地,以勞務品牌培訓、農民工在崗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勞務扶貧培訓和“陽光工程”五大培訓為抓手,三年累計培訓農民工33萬多人次,2012年實現勞務總收入77.69億元,有效促進了全州農民工由靠“體力打拼”的“力工”向靠“技能淘金”的產業工人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