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劉倩 圖文:江維
“教育改變思路”的想法,一直伴隨著廖志龍的成長。2007年廖志龍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在校期間,他就一直嘗試在北京創業。在他看來,創業不分時間段,只要有了想法,再去付諸實踐,總會有收獲。和同學經過幾年艱苦打拼,大學畢業時,他們在醫療器械銷售方面已初見成效。就在此時,來自國際商報、奇虎360等企業的錄用邀請,和兩位同學向廖志龍提出創業的構想,讓他第一次面臨重要的選擇。
一個是穩定的前程,一個是對未知的挑戰。在深思熟慮后,廖志龍依然選擇了后者。租用一套90平方米的2室1廳,北京市點睛文創工作室在此誕生,也開始了廖志龍人生的第一次正式創業。“選擇創業最開始是瞞著父母的,因為我不想讓他們擔心,只想靠自己的能力干出一番事業。”對于當初創業的想法,廖志龍自言很直接、很簡單。
和所有創業人一樣,剛進入市場的廖志龍和合伙人信心十足。但正當他們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才知道“商場如戰場”。沒有雄厚的資金、沒有足夠的員工、沒有市場人脈……做為剛成立的微小型企業,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大機會不會眷顧我們,那我們就從小項目做起。”廖志龍說,在創業初期,他們經常會和沒什么文化的包工頭搶活做,因為團隊有一個明確的工作原則,就是活多活少價高價低不計較,能做多少是多少。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背景,廖志龍只能做一些增值服務類的業務,利潤很薄,所以在半年里他和隊友們雖然有活就上,但掙得很少,往往一個月做下來可能連房租都不夠。但是就算這樣,他們仍然堅持,因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2010年,國家政策扶持文化產業,很多大型企業紛紛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宣傳,這對于廖志龍他們的點睛文創工作室來說,無疑是擴大發展的好時機。廖志龍開始大量地承接各種年會、酒會、新聞發布會,業務量增加了好幾倍。但由于沒有完全摸清市場情況,結果導致文創工作室原有的服務品質下降了,文化創意薄弱了,商業化越來越重,人心越來越散。半年下來,不僅沒有提升行業的知名度反而被競爭對手挖走了核心員工,竊取了核心客戶資源。工作室在大市場環境最好的那一年里瀕臨關門。
在經過認真總結和深刻分析后,廖志龍和隊友打起精神,重振旗鼓。“小企業做專,大企業做全。”廖志龍一直堅信這句話,讓項目側重點更多偏向于文化、創意以及策劃。商業化減少,有針對性地來做業務,到當年年底時公司不僅挽回了損失,還招到了更多的人才。
創業是一個很艱難的事,特別是對大學生創業者,大學畢業沒有社會經驗就選擇在商場上打拼,這原本就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所以除了對專業知識的積累外,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平臺的搭建,對于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而這些在廖志龍回到綿陽創業后感觸頗多。
在綿陽創業期間,來自市委市政府對大學生創業者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讓廖志龍充滿信心。2012年10月,綿陽市人社局舉辦了全市第三屆大學生創業大賽,開展了大學生創業者提升培訓活動。參與這兩次活動的廖志龍,見證了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的傾力相助,見證了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激情。
“作為大學生創業者的我們,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平臺的搭建。綿陽市人社局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為我們搭建了很好的大學生群體的創業平臺。”憑借自身的創業經驗,廖志龍認為,在中國做生意人際關系和企業實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認識和了解更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廖志龍還受邀參加了市人社局在綿陽師范學院舉辦的大學生就業宣講會,作為一名大學生創業者代表為學弟學妹們支招。通過這樣的平臺,讓廖志龍接觸到了很多和他同樣擁有創業激情的年輕人,在和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經歷的同時,也讓廖志龍認識到,引領他人成功走上實現夢想之路,將是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廖志龍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母親是綿陽市首批創業培訓講師之一。“成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我注定和創業事業有著‘血脈’之源,母親是我的導師,是她引導我走上了創業培訓指導這條路。”回想當初,母親曾向他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公司未來靠什么贏得競爭?”“你自身的特長到底是什么?”“微小型企業如何做大?”母親還鼓勵他:你是大學生創業者,為什么不把你創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告訴更多的人呢?一席話,不得不讓廖志龍對自己的事業前途進行重新分析。經過一番思考,廖志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省就業訓練中心的SIYB(創業培訓)。
通過培訓,廖志龍不僅對創業管理中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讓他逐步發現自己有活躍的思維、豐富生動的表達,具備講師的“潛質”。培訓期間,廖志龍還結合綿陽的就業環境,利用SIYB的系統理論,針對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的創業培訓進行試講。“一邊上課,一邊實踐,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更是對自身的一種磨練。”廖志龍說,他一直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系統的創業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創業體驗,廖志龍終于走上了SIYB授課講臺。隨著講課水平的不斷提高,廖志龍還成為省就業培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培訓的一名優秀講師。2012年5月,廖志龍繼承母親的事業擔任綿陽市大成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開始了職業化的創業培訓之路。從創業打拼的高校青年到擁有專業理論的創業導師,廖志龍在創業路上,擁有了雙重身份。
大成職業培訓學校主要以創業培訓為主,學員中有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殘疾人、大學畢業生。如何讓這些學員更好地理解和規避創業的風險?廖志龍經常會把他自己創業的過程、總結的經驗,結合簡單易懂的故事和大家交流,讓他們認識創業,了解創業。
唐瑞雪,創辦綿陽市唐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獲得綿陽市大學生創業大賽二等獎。在參加創業培訓前,唐瑞雪在綿陽婚慶行業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豐富的資源。
通過參加創業培訓,唐瑞雪發現管理員工這個問題是制約自己企業發展的短板。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廖志龍,廖志龍結合企業實際問題,幫助唐瑞雪對公司的人員架構、崗位轉換等方面開出了“藥方”,其中包括崗位輪轉、員工激勵等方案。令唐瑞雪喜出望外的是,根據創業導師提供的管理方案,讓公司員工在選擇崗位上有了更多自我發展空間,消極懈怠性也開始減弱,整個團隊的士氣有了很大的提升。
對于開辦老年公寓的秦龍來說,他的龍軒家園,是綿陽市乃至全國首個大學生自主投資創立的老年人居住養老服務機構。作為一個獨立的養老服務機構,如何在保障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保證老人的服務質量?成了秦龍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廖志龍對秦龍的養老服務機構進行了企業定位分析,發現其根本原因在于服務定位不明。廖志龍建議作客戶細分,即把優質化客戶和低質化客戶的服務區分,讓生活困難的老人獲得基本生活保障,而家庭條件較好的老人可以享受更優質的服務,從而脫離傳統的公益養老院模式,探索出盈利化養老院的良性循環模式。
走過風走過雨,經過了兩年多來不斷的總結和堅持,大成職業培訓學校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今年初,廖志龍在北京的公司正式被北京市昌平區定為“大學生創業示范企業”。今年4月,他在成都的分公司正式成立。
對于未來的發展前景,廖志龍心中很明確。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已開始有計劃地在大學中選拔和培養一些未來能和我們一起奮斗的戰友,也有計劃在未來的5年里招聘盡可能多的愿意從事職業培訓的本土大學生來自己的企業實習和工作。我們會盡所能幫助和帶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們走上就業創業實現夢想之路。”
一邊祈禱一邊祝愿
他們一天強過一天
你很開心地生活在
這片默默耕耘的樂園
忙碌奔波一心牽
苦和累放在心里面
你那無怨無悔的付出
成就他們的明天……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太陽。他們的學有所成、創有所為是我們所有人的期盼。廖志龍為了他們的未來,把滿腔的熱忱傾注到學子們的創業征途,用真摯的愛奉獻給他們。聽,一曲深情的《園丁頌歌》,映襯出廖志龍這位年輕創業導師的心聲,也激勵著他在引領大學生創業的征程中不斷勇往直前……
人物檔案:
廖志龍,26歲,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現任綿陽市大成職業培訓校長,成都市浩宇天晟文化傳媒公司市場總監。全省唯一的SYB、IYB雙料講師,四川省就業訓練中心大學生創業講師,四川省高級家政培訓師,綿陽市唯一的創業實訓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