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萍
超市中各個乳品冷柜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酸奶,有原味酸奶、老酸奶以及各種口味的果味酸奶、果粒酸奶等,消費者常常看得眼花繚亂。酸奶對人體腸道有益已得到大家的認可,李老伯致電本刊,詢問酸奶究竟該怎么選?飲用時有何講究?為此,本刊采訪了陳有容教授。
并非所有酸奶都含有益生菌
陳有容介紹,人體中腸道內的微生物數量能達到1014個,重約1千克,分為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有害細菌(大腸桿菌等)和中立細菌。
嬰幼兒時期,人體腸道內的有益菌占細菌總量的98%,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腸道內有益菌占細菌總量的比例不斷下降。我們可以通過吃含有益菌的食物來補充有益菌,如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乳酸菌飲料等。
陳有容指出,益生菌可調節腸內菌群、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緩解便秘,還對抗氧化、調節血脂等有益處。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和嗜熱乳鏈球菌是乳制品產品包裝上常見的成分,它們可以幫助人體消化乳糖,但它們并不是益生菌,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將牛奶發酵成酸奶。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才是益生菌。
需注意的是,益生菌發揮作用的最佳場所是人體的腸道,面對消化道內惡劣的環境,并非所有的益生菌都能活著到達腸道,只有足夠量的活的益生菌到達腸道才會對人體產生有益作用。國家標準《發酵乳》規定,發酵乳和風味發酵乳在出廠期每毫升的乳酸菌活菌數不得少于106。
酸奶購買和飲用誤區
誤區一:酸奶越濃稠越好 酸奶的濃稠度與營養沒有直接關系,而與制作方法密切相關。傳統的玻璃瓶和瓷瓶裝的酸奶屬于凝固型酸奶,這種酸奶口感濃稠;而平時人們常喝到的為攪拌型酸奶,相對來說比較稀薄。實際上,兩種酸奶的營養價值以及對人體的作用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誤區二:喝得越多越好 酸奶不僅含有牛奶中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鈣、蛋白質和維生素等,而且經過乳酸菌發酵后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牛奶經乳酸菌發酵后,近1/3的乳糖發酵轉化成乳酸和其他物質,適宜飲用牛奶后常有腹脹腸鳴、甚至腹瀉的人群。不過,酸奶并非喝得越多越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奶類及奶制品300克,否則會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
誤區三:空腹喝酸奶 空腹時胃酸的pH值較低,不適宜乳酸菌的存活。為保證乳酸菌到達腸道的存活率,飯后飲用效果較好。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應間隔2個小時后再喝酸奶,以減少乳酸菌的“傷亡”。喝酸奶前后最好別喝其他熱飲。
認真閱讀標簽
消費者在購買益生菌酸奶時除需看清含有益生菌的數量、生產日期、保存方法等,還需注意產品的加工方式。國家標準《發酵乳》規定,發酵后經熱處理的產品對乳酸菌數不作要求,但應標識“××熱處理發酵乳”、“××熱處理風味發酵乳”、“××熱處理酸乳/奶”或“××熱處理風味酸乳/奶”。經過熱處理的發酵乳中,乳酸菌活菌數量很少。需注意的是,酸味奶并非酸奶,根本不含乳酸菌。
陳有容提醒消費者,購買益生菌酸奶時,要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以保證產品質量。最好購買小包裝的,能一次飲用完?;钚匀樗峋?℃~6℃能保持最佳活性,消費者在逛超市時應最后挑選酸奶產品,使其離開冷鏈的時間盡量縮短,減少益生菌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