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綿陽師范學院廣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調查分析,得出要想讓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首先要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認識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通過建立起廣泛的體育興趣愛好,為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出一些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綿陽學院各個學院各年級的100個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60人,女生40)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訪談法、數據統計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對我校非體育專業的部分學生進行隨機訪談,并記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想法和對終生體育的理解。運用Excel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常規數據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調查
本文對大學生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的動力調查表明。綿陽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理論認識程度和層次在不斷地擴展和加深,不再只局限于體育鍛煉的健身和娛樂功能,而是更廣泛地從多角度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新時代大學生在身心全面發展個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
(二)我校大學生的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及行為方式
3,2,1我校大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度情況
通過對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每周參加5—6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15%,有15%的大學生每周參加3—4次體育鍛煉,有30%的大學生只是偶爾參加體育鍛煉,還有40%的大學生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偶爾參加體育鍛煉和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兩者相加達70%,其百分比與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比例不相似。這說明,在我校大學生中有大概2/3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體育鍛煉或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此現象應引起各學校的充分關注。我國目前制定實行的關于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是: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以上,對身體健康有益。按照這一判定標準,本次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0%的學生達到了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但與我國目前體育人口達到45%~50%相比,比例明顯偏低。所以我校大學生每周應該多參加幾次體育鍛煉
還顯示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淡薄,大學生在忙碌的學習之余,安排適當時間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強身健體,提高自身素質,有助于緩解情緒以及學習壓力,也是一種興趣愛好以及消遣娛樂的方式。但調查顯示,僅有30%的學生已經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30%的學生初步形成鍛煉意識,但只是偶爾進行體育鍛煉,40%的學生表示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且從不進行體育鍛煉。說明我校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淡薄,因此,需要正確引導廣大學生形成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并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2)我校大學生體育鍛煉主要方式
表2說明我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方式集中在籃球項目上,結果表明,我校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還是比較豐富多樣的。籃球是我校大學生比較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有40%的學生選擇籃球為鍛煉方式。現在新興的網球運動受學生的追捧。田徑是運動之母,但在我校很少有人去田徑場上鍛煉,只有8%的學生到田徑場進行鍛煉。在我國傳統優秀體育項目影響16%的學生選擇了乒乓球運動。由于我校健美操房的管理,沒有人選擇這項新興的運動。但是也有5%學生不參加體育活動。
(3)我校大學生鍛煉具體時間與人數
表3表明更多學生喜歡鍛煉時間在75—25分鐘之間。有30%的學生喜歡鍛煉時間在0—25分鐘之間,有25%的學生喜歡鍛煉時間在25—50分鐘之間,有20%的學生喜歡鍛煉時間在50—70之間,證明學生喜歡短時間的鍛煉,沒有認清長時間的鍛煉的真正意義。很多學生鍛煉時間過長容易出汗,感覺不好,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其實大學生一般都是靜坐在教室、實驗室、自習室,低頭彎腰學習與工作的,長期處于這種姿勢,又不參加身體鍛煉,往往會引起各種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經衰弱,胸腔狹窄,肌肉軟弱無力,心臟疾病便秘等。因此,大學生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因為通過鍛煉可以使心臟和胃腸都得到良好的活動,使大學生精力充沛,同時,鍛煉身體還是一種積極性休息,腦細胞各有分工,進行身體鍛煉時,管理肌肉活動的精神細胞處于興奮狀態,而思考問題的神經細胞則處于抑制狀態,得到很好的積極性休息。因此進行體育鍛煉需要掌握一定規律,更要遵循相關原則。要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我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影響
(1)我校體育教師教學情況
我校擁有強大的體育師資隊伍,教師的專業性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終身體育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思想態度,從而影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改變學生對體育的錯誤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行動和未來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2)學校的體育設施使用情況
我校體育場地設施相對較為齊全,學生使用的設施集中在籃球場,是男生的課余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健美操房只有上課時間參與的人會多些。網球做為我校新興的一項運動,慢慢的被學生接受,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乒乓球有大多數男女學生選擇,表明這一運動項目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游泳池是夏天利用最佳時期,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目前我校場館利用不算高,這也跟我校校體育設施管理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加大了對體育設施的投資。我校體育設施是相對較全,但是還缺少一些體育場館供學生使用,我校體育設施在管理方面做的不足,所以很難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課余體育鍛煉是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重要保證之一,所以我校應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才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四)培養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途徑
(1)終身體育的意義
終身體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與指導。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煉的作用,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人體活動規律要求身體鍛煉必須持之以恒才能產生良好的鍛煉效果。終身體育的含義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一生中學習和參加身體鍛煉活動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真正成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以體育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考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
(2)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1)在師生關系處理方面增強大學生自信心是達成目標的必然選擇。體育教學中不論教授什么內容,應注意維護并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尊重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執教的前提,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充分樹立起信心,在平等的教學互動中建立起個人正常的體育意識雛形,以保證每個學生真正的個性健康發展。師生關系的協調與否將會影響大學生日后進入社會后繼續從事體育鍛煉,融洽的體育師生關系在很多場合是維系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的紐帶,更是形成大學生體育健康觀、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師在校園及社會都應該是健康使者的角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展露出來,才能針對學生問題采取措施,也可以避免學生產生懼怕體育運動,回避體育課,甚至表現出“身順心違”的情緒。
2)讓學生真正明白“終身體育”的含義和意義。人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發現,體育運動是保持人體機能、體能處于最佳狀態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須選擇不同的身體鍛煉的形式和內容,以增強體質,延緩生命衰老。現代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既是一場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場體力的較量,沒有健康的身體,將很難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3)激勵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體育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求知。體育教師上課時,要以飽滿的精神、積極的態度、頑強的毅力、真摯的愛,求得與學生感情的共鳴,使其主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其中激勵型教學方法的使用,掌握鼓勵的時機非常重要,大學生在完成一些體育教學內容時受個人身體條件影響,往往在完成相關技術時帶有個性特征,對此體育教師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給予充分的理解,注意發現個性在學習過程中的長處,適度予以放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潛能,或個體的創造力也將得以開發。
4)引導學生將“終身體育”思想貫穿于實踐當中。培養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貫徹到實踐中也就是要培養學生規律性鍛煉的習慣。可以采用的方法有:1.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地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就能激發鍛煉的自覺性。
2.交給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同樣的運動能力而不同的鍛煉方法,所導致的鍛煉效果也有不同。3.制定嚴格措施,保證持之以恒。青少年學生自控能力弱,鍛煉不易持久,須有一定的措施約束,才能使之持之以恒,養成規律性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3)大學生自主鍛煉對終生體育意識的影響
體育是人們發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的重要途徑。體育鍛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終身體育。大學生體育鍛煉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是潛移默化地,它不僅是為學生終生體育打好體質基礎,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所以大學生要形成自主的體育鍛煉習慣,才能更好的形成終生體育意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我校大多數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行為的真正意義并不理解,而且認為體育鍛煉是浪費時間,覺得沒有必要去鍛煉。即使去鍛煉的學生也是滿足于個人好愛,沒有養成真正的鍛煉意識。更沒有理解終身體育的含義。我校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較為廣泛,但在鍛煉中目的不同,體育鍛煉意識普遍較差。沒有真正去體驗鍛煉過程的意義。
(二)建議
為促進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開展,我校應對場地設施進行合理的建設,盡量多修建一些體育場館加強體育管理,好讓學生鍛煉身體。
每周多參加幾次體育鍛煉,每次鍛煉的時間可以長點。多上一些體育理論課,讓其知道體育鍛煉對終身體育的影響。
對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應關注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多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陶冶學生的良好情操;應積極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熱愛體育活動和欣賞體育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使之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