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睽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也是從興趣開始的。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我將圍繞關愛學生,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在生活上關心學生,在學習上幫助差生來實現;并通過優化課堂教學,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在導入時設置懸念,探討新知中創設各種情境,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的練習,精心設置課堂小結等教學環節中激發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此外,我還通過揭示數學之美,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一、關愛學生,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一門學科的興趣往往是從這一學科的老師開始的。如果學生喜歡該學科的任課老師,那么他也會對這一學科產生興趣和學習動機。所以我們數學老師,要充分利用起這一點,用“愛”來激發和維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1.生活上關心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崇拜老師,如果能得到老師的贊揚,或者與老師在課堂之外有所交流、接觸,學生都會表現的很興奮,對這一學科也會表現出很高的興趣。特別是一些在生活中無人體貼和照顧的學生,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愛。所以我們教師有必要在生活上多關心一下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使他們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動機。
2.學習上幫助差生
小學生的數學成績,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會表現的很強烈。而對于那些學習很吃力的差生,則會對數學的興趣表現的越來越消極。所以教師要及時幫助這部分差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我們不僅要在課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而且還要注重課內的輔導,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講課時多注意他們;提供給他們較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對這部分學生的家庭作業和課堂練習及時的檢查講解,存在的知識缺陷及時補救;對學生存在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表揚、鼓勵。這樣從點點滴滴中幫助差生,他們就會逐步轉變,漸漸喜歡上數學,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成績。
二、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除了要在生活中關心學生,學習上幫助差生等方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這短短的課堂40分鐘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這堂課呢?那就需要我們把握住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上精彩了,才會使整個課堂發揮出整體的教學效果,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起到提高學生數學興趣的作用。
1.在導入時設置懸念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伊始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在使用情境導入、實驗導入、演示導入、設疑導入時,給學生創設一個懸念。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烈,它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是小學生興趣的重要來源。強烈的好奇心會緊緊的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從而牽引著小學生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原因。因此,在數學教學的導入中,教師應巧設問題,制造懸念,為上好整堂數學課打下鋪墊。
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提問:“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當學生輕松回答后,教師再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是這樣嗎?讓同學們通過動筆試一試,像13、16、19、23……都不能被3整除,顯然這不是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教師再讓同學們說數字,自己不用動筆試一試就能很快的說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接著讓學生檢驗老師的判斷是否正確,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問及原因時,教師先不告訴他們,讓他們把剛才檢驗的幾個數的數字的位置調換一下,看看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能被3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那么這里邊有什么奧秘呢?”不等教師提問,學生自己便會積極思考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2.在探討新知中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數學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是一系列單純的數字或符號。那將不再是學生學習時感到枯燥乏味了,整個數學都會失去存在的價值的。那我們學習數學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生活實際和數學充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數學的積極情緒。把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來實現,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競爭情境等,讓學生從中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3.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練習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手段。是學生對所學新知的鞏固,也是教師對學生新知掌握程度的一種檢測。同時它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就造成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設計的練習既使掌握快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又不至于使掌握慢的同學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們在設計練習時做到多層次、多樣化,使其難度逐步提高,同時盡量設計到班里的每一個人。
例如: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聽寫分數練習:八分之一;一個分數分母是十,分子是一;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用分數怎樣表示;一個分數它的二分之一是八分之一,這個分數是多少。這樣逐層次的將難度提高,層層遞進,層層深入,便于學生將本課的知識靈活掌握。
4.精心設置課堂小結,延續數學學習興趣。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是上課伊始調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要在課堂結束時,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小結使學生再次回顧所學新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從中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收獲,體會到成功,從而使學生找到學習數學時的樂趣。此外,課堂小節還可以為下節課的學習創設懸念,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在沒有任何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自己主動的預習下節課所要講的新知,由此便起到了延續學生興趣的作用。
例如:教學“互質數”時,我們可以組織同學們以談話的方式說說今天都學到了些什么?是怎么學的,然后教師再總結歸納。最后剩下5分鐘,我們可以讓大家來做游戲,讓8號的學生站起來,自報自己的學號,接著讓與學號8互質的同學起立,這一說立即引起全班同學的興趣和思考,都在想自己的學號是否和8互質,這樣及時得到了知識的反饋,并及時糾正錯誤,適時地總結出互質的種種情況。這樣的課堂小結,既有情趣,又有創造性地發展。從而使學生在一堂課中從歡樂中來,又從歡樂中去,讓他們積極開展思維活動,腦子越用越靈活,思維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三、揭示數學之美,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著名哲學家羅素曾說:“數學,如果正確看他,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無上的美”。的確,“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教學中最能體現出美的方面,它顯示出了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和諧美、奇異美等特征。這就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展示數學美的廣闊空間。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直觀性較強的教學用具、簡潔工整的板書、靈活廣用的媒體等,為學生創設優美、豐富的數學教學隋景,去揭示數學知識中隱含的美。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們可以讓同學們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事物,哪些是軸對稱的?它的對稱軸在哪里?然后,再運用多媒體播放世界上比較有名的軸對稱建筑物。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個建筑物,為什么?這樣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軸對稱圖形,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美。進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創造美的欲望,并因此而對數學產生無限的興趣。
總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好這門學科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充分的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各種合理的渠道,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