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陽縣農機局 唐文達

祁陽縣大忠橋鎮機械化種糧大戶鄧東勝,近年來在黨的惠農政策指引下,特別是在縣委縣政府和農機農業部門的大力支助和扶持下,勤奮耕耘、銳意進取,一步一步地實現了他的農機夢。從2007年種植稻田11.33hm2(170畝),到2013年發展到種植稻田173.67hm2(2605畝);從鋤頭、鐮刀發展到現在擁有50多臺套新型農業機械,實現了耕地、播種、插秧、灌溉、植保、收獲,運輸、烘干全程機械化。鄧東勝,一個平凡的復退軍人現在成為全國種糧大戶。
目前鄧東勝承包種植了大塘、樂果、星星、茅坪坊、洪家洞、黃家橋和韓家洲等7個村46個村民小組1038戶的稻田173.67hm2,每年創產值338萬元,獲純收入100萬元。他擁有各種農業機械56臺套,其中育秧播種流水線4套、高速插秧機6臺、大中型水稻聯合收割機5臺、烘干機4臺。常年聘請農機手8人,臨時聘用工達100余人。在鄧東勝的帶動下,大忠橋鎮的土地得到快速流轉,已涌現出像唐華柏、袁和平、毛云華、李端生等一批經營規模在6.7~13.4hm2(100~200畝)的機械化種糧大戶。
現在的鄧東勝,無論在種植規模上還是機械化擁有量上都是位居全縣榜首,已成為全國有名的種糧大戶,他真的喜圓了農機夢。但對如何做大做強及持續發展,鄧東勝與其他種糧大戶一樣還有諸多憂慮。
(1)憂種糧效益難提高。一是生產成本下不來。據統計,2013年的早稻生產中,每畝每季開支高達1000元,與去年同比每畝每季增加100元左右,主要是僱用人員工資高、用油價格高、抽水抗旱成本高,但種子、化肥和農藥開支與去年差不多。二是糧食價格上不去。政府掛牌收購價雖然年年漲,但市場價格越來越低,以優質稻“天龍一號”為例,2012年每100kg市價為290元,2013年每100kg市價為260元,少了30元。以前種水稻每季可賺300元/畝,現在賺不到100元了,種糧效益明顯下降。
(2)憂合同難履行。雖然種糧大戶與當地農民簽訂了稻田承包權轉讓合同書,一定幾年不變,但在利益的驅動下,有的農戶可能隨時違約,甚至還有個別農戶在種糧大戶承包的稻田中隨意建房;種糧大戶根據需要在承包的土地上建有工棚、庫房或曬場等設施,但有的農戶在合同未到期就隨意終止合同再行轉讓,造成投入的損失。這樣,種糧大戶的合法權益不但得不到保護,而且還帶來了很多糾紛。
(3)憂扶持難到位。一是政府扶持的物資和資金不到位。如前幾年的洪災、旱災和燃油補貼中,政府扶持的物資和資金都是按田畝分攤到農戶,而種糧大戶是受災和用油的直接對象,可得不到一分錢的補貼,真是“牛種田來馬吃谷”。二是有關部門扶持不到位。如種糧大戶的稻田入保后,在遇上的洪、旱災損失嚴重時,仍得不到賠償;再如,在農機購置補貼中,農機種糧大戶沒有什么優惠,與一般農戶享受補貼的標準一樣。
(4)憂技術人才難請到。種糧大戶要想規模經營,大面積種植水稻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須依靠機械種植,還要聘請一定數量的有技術、會操作,懂管理的人員幫工才能實現。而目前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或經商,在家種田的勞力中,既懂種田技術又會農機操作的人才十分緊缺,就是高薪也難以聘到。
(5)憂機械設備難修理。一是農機網點少、技術與設備短缺,修理或更換零件誤時誤事。二是新購的農機具雖然廠商有“三包”服務,但大多是“遠水難救近火”。三是作業現場出大的故障后,若請師傅來搶修比較困難,人難請、配件難找??傊?,農機具特別是大型高性能機械一旦出了問題,修理難。
(6)憂基礎設施難配套。由于大戶種植的面積大,機械多,事實上沒有一定相適應的倉庫、車庫、工棚是不行的。但目前大戶的基礎設施還很滯后,不能滿足經營發展的需要。但若要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倉庫、車庫、工棚投資又太大,大戶一時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來搞建設。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事實證明:加速農村土地流轉,實現機械化規模經營,是解決農村種田問題和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須在3個方面下功夫扶持機械化種糧大戶發展。
(1)強化政府扶持。一是政策支持。要盡快出臺發展和扶持機械化種糧大戶的優惠政策、辦法和措施,為發展大戶提供政策保障;在落實購機補貼政策中,要提高種糧大戶購機補貼標準,對大戶購機補貼的比例應高于普通農戶購機補貼的20%以上。二是資金支持。政府的糧食發展資金和農業項目資金要向種糧大戶傾斜;銀信部門要積極為種糧大戶提供貸款,特別是在實行全價購機直補政策中,銀信部門應為其提供短期貸款,幫助大戶解決購買大中型機械的資金緊缺問題。三是機械支持。政府對種糧大戶要采取機械獎勵等措施,用機械來扶持種糧大戶的發展,調動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2)增強服務意識。一是農機技術服務??h農機部門要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種糧大戶,開展上門服務、跟蹤服務、預約服務,必要時要為種糧大戶開技術培訓“小灶”,送技術服務“快餐”。同時,要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鼓勵開展承租、代管、代耕、烘干等各項技術服務,為種糧大戶排憂解難。二是市場信息服務。要積極為種糧大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類政策、技術、作業等信息方面的服務。積極協調整合涉農各行政部門的管理服務能力,及時掌握種糧大戶的真實情況和實際需求,有效指導種糧大戶生產與發展,同時要建立好大戶檔案臺帳,構建大戶信息網絡。三是農機維修服務。農機部門要積極組織農機維修小分隊,巡回大戶和田間,為種糧大戶及農機作業服務隊開展維修服務,讓種糧大戶的機械在作業中發揮更大的使用效率,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3)改善發展環境。一要出臺措施促進土地流轉。落實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完善土地流轉法律法規,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理順土地流轉關系,規范土地流轉行為,為種糧大戶規模經營土地提供保障。二要改善作業環境。把農機作業環境列入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土地整治的重要項目,統籌規劃、科學安排。特別是對農業機械發展快、自然條件好、種糧積極性高的農機大戶優先列入田園化建設的重點,為規模化經營的大機械化作業創造最佳環境。三是協調有力規劃統一。在種糧大戶承包的稻田內,要做到連片種植。凡有插花田、插花戶的,要及時做好工作,調整好品種,以利機械統一作業。在種糧大戶承包的農田內做到路、田、水、溝、林綜合改造,切實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