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水稻生產一樣,主要是耕整地、移栽、收獲幾個環節,而油菜育苗和移栽環節是關鍵。通過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引導油菜生產向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提升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率效益。機械化移栽是用油菜移栽機械將在苗床上培育好的油菜裸根苗或缽體苗移栽到經過整理的大田中的作業方式,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如施肥、防治病蟲害等,與常規油菜種植的田間管理基本相同。油菜機械化移栽比人工移栽可提高工效3~5倍,而機械化收獲比人工的效率更提高數倍。不能及時播種的地區,宜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以彌補大田生長的不足。
油菜育苗方法主要有苗床育苗、營養缽育苗和穴盤育苗三種形式。油菜移栽主要采用苗床育苗,即將油菜種子直接播撒在平整好的苗床上,等秧苗長到一定高度時拔出菜苗,進行移栽。移栽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裸苗移栽,即直接將秧苗取出,根部裸露。該方法移栽時較簡單,可以使用半自動化的移栽機械進行移栽,但緩苗期較長。另一種方法是根部帶營養土塊進行移栽,對秧苗的根系傷害小,移栽后返青快,但由于土塊不規則,且易碎易脫落,故只能適合于手工移栽。
(1)種子準備。選用適宜機械化收獲的矮桿、株形緊湊、分枝較少、結角相對集中、成熟期基本一致、角果相對不易炸裂、生育期較短的適合當地推廣“雙低”優質高產雜交品種;選用的油菜種子必須經過篩選,去除細小種子和雜物。根據種子發芽率和種子品種確定播種量,減少空穴率。易發生病蟲害的品種種子需用藥劑進行必要的殺菌處理。播種前曬種1~2天,增強種子的生活力,提高發芽率。
(2)苗床準備。選用土壤肥力高、土質松軟、靠近水源,排灌方便,近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土壤不宜過黏或過沙,含水量不易太高,田塊用旋耕機旋耕2遍打碎即可。
(3)適期播種。根據各品種種子的生長發育速度和當地的溫光資源,選擇合適的播時期,一般在移栽前20~35天進行播種,生根速度快的品種播種時間可遲一些,生根速度慢的品種其播種時間要提前一些。
(4)精量稀育。移栽油菜的秧田與大田之比要求為1∶5~6,每畝秧田播種量控制在0.6~0.8kg。
(5)間苗定苗。在一般情況下,特別是機械化移栽的秧田間苗要進行3次(也稱2次間苗,1次定苗)。第一次在齊苗時進行,主要去除叢生苗,達到每株油菜苗單生,苗不擠苗。第二次間苗在第1~2張真葉出現后進行,間去弱小苗、病斑苗、深籽苗,達到均勻一致。第三次定苗,在3張真葉時進行,拔除高腳苗、雜苗、病苗、使苗體保持均勻,提高秧苗的整齊度和利用率。高產油菜的間苗定苗標準,以每平方米留健壯大苗120~150株為宜,確保每畝秧田可移栽大田0.33~0.4hm2(5~6畝)。
(1)施足基肥。①增施有機肥:基肥以腐熟的羊硼灰、灰雜肥、堆肥等結合淺翻全層施用,一般每畝施用2000kg左右。②增施磷鉀肥:一般每畝施磷肥20~30kg、鉀肥6~8kg。③增施蓋籽肥:每畝施腐熟的人畜糞500~600kg(干旱年份,可作為一項抗災措施加大兌水量)。④增施硼肥:油菜對硼的要求表現十分明顯,而且苗期缺硼將一直會持續到中后期,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2)及時追施送嫁肥。在移栽前3天施送嫁肥,一般每畝苗床用5~6kg尿素,兌水澆施。值得注意的是,如過早施肥會使苗體太嫩,不好拔苗,而且抗植傷能力下降,移栽后的成活率反而低。
(3)化學調控。在油菜苗2葉期(不包括二片子葉)每畝用15%的多效唑粉劑40~50g,或油豐寶Ⅰ型300g(一包)兌水40~50kg均勻噴施葉面。
(4)防病治蟲。苗床主要蟲害有黃條跳甲、蚜蟲和菜青蟲,以蚜蟲為害最重。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銹病和霜霉病,一般播前每1kg種子用多菌靈20~30g拌種防治病害。
機械化移栽是使用拖拉機配套的移栽機或專用移栽機,按農藝要求將育好的油菜裸苗或缽苗移栽到大田中的作業。機械移栽對茬口、季節適應性強,具有定苗定穴、栽深一致等特點。如使用2ZQ型油菜移栽機,應達下述作業規范。
(1)移栽時的壯苗標準。秧齡25天以上,苗高15~25cm,3~5片綠葉,葉色濃綠,根莖粗0.6cm以上且粗直不彎曲,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2)移栽時期。機械化移栽應適齡早栽,10月下旬至11月初為最佳移栽期。
(3)大田質量要求。①為防止油菜菌核病,大田忌與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連作。②耕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機械化栽植作業質量。移栽田塊要求平整,田面整潔、細而不爛,耕深20cm左右,碎土層大于8cm,碎土率大于90%,不留大的孔隙,含水率控制在30%左右。③移栽用大田應綜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結合旋耕埋茬作業施用適量有機肥和無機肥,進行病蟲草害的防治后即可移栽。一般畝用油菜專用復合肥50~60kg,灰雜肥1000~1500kg或羊棚灰500~600kg,做到有機無機肥結合,氮磷鉀搭配。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免耕移栽,但必須在移栽前用除草劑進行化除,防治草害。
(4)秧苗準備。將要移栽的油菜苗苗高應控制在15~25cm(4葉1芯為宜),過高過低移栽時均會產生夾苗、拔苗、傷苗、翻倒、漏栽等現象。過高部分在不傷苗芯的前提下可切除,并不影響油菜移栽后成活、生長。將用草繩打成20cm小捆油菜裸苗或秧盤運至田頭應隨即卸下平放,使油菜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隨到隨栽,以便提高機械移栽效率。油菜移栽時遇到干旱天氣,在拔秧時需隔夜澆透水再拔。
(1)機具調試。移栽作業前,機手須對油菜移栽機作一次全面檢查調試,各運行部件應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象。轉動部件要加注潤滑油,以確保油菜移栽機能夠正常工作;投苗手應經培訓,做到配合默契;根據當地高產栽培農藝要求,調節好相應的作業株距和移栽深度。
(2)作業行走路線。選擇適宜的移栽行走路線,一般采用從田塊中間左右回轉向外行走的作業方法,田頭預留兩個工作幅寬,往返一次補齊。如大田塊則按機具幅寬或倍數,分數個小區進行作業。要控制好移栽機的直線度和鄰接行距,油菜的邊行不要靠溝太近,約有10~15cm的距離,確保機具作業質量。
(3)作業質量監控。移栽作業過程中要監視和控制栽深的一致性,達到深淺適宜;作業質量既要保證每畝大田適宜的基本苗達到5000株以上(視各地情況而定)。同時必須達到以下要求:漏栽率≤5%;傷苗率≤4%;翻倒率≤4%;均勻度合格率≥85%。
(4)機械開溝。移栽后首先高標準開挖整修好田間一套溝,確保排水暢通,減輕濕漬危害。機械化開溝首先要確定好廂面寬度,不能大于2m寬,最適為1.2~1.5m,太寬不利抗旱澆水;太窄造成覆土過多,損傷小苗,不利于安全出苗,影響油菜成活率。開溝機的動力引導輪最好選擇窄型輪,以減少對廂面的壓實面積,降低土壤板結。
(1)收獲方式與機具選擇。油菜機械化收獲分為聯合收獲和分段收獲兩種方式。應根據油菜種植方式、氣候條件、種植規模、田塊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收獲方式。聯合收獲對于直播油菜或株型適中的移栽油菜,在適宜的收獲時機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獲效果;分段收獲對于移栽油菜特別是植株高大、高產的移栽油菜能夠獲得穩定的低損失的收獲效果。收獲期多雨或有極端天氣的地區,采用聯合收獲存在氣候風險,采用分段收獲安全性高;小規模、小田塊直播或移栽油菜,采用聯合收獲更顯便捷的優勢,可優先選擇。越冬油菜因田間開有縱、橫向排水降漬溝不便于小型輪式機作業,因此應選擇適宜田塊大小和種植規模的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或割曬機、撿拾收獲機。新購置油菜聯合收割機或撿拾收獲機應選擇具有莖稈粉碎裝置的,便于莖稈粉碎還田。聯合收割機作業前,需對割臺主割刀位置、撥禾輪位置和轉速、脫粒滾筒轉速、清選風量、清選篩等部件和部位適當調整。
(2)收獲時機選擇。采用聯合收獲方式時,應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觀顏色全部變黃色或褐色,成熟度基本一致的條件下進行。采用分段收獲方式時,應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觀顏色呈黃綠或淡黃,種皮也由綠色轉為紅褐色,采用割曬機或人工進行割曬作業;將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曬后熟5~7天(根據天氣,晾曬時間可以再延長),成熟度達到95%后,用撿拾收獲機進行撿拾、脫粒及清選作業。
(3)作業質量要求。聯合收割作業質量應符合總損失率≤8%、含雜率≤6%的要求,割茬高度應根據農戶要求在10~30cm;分段收獲作業質量應符總損失率≤6.5%、含雜率≤5%、破碎率≤0.5%等要求。
(4)收后菜籽處理與保存。聯合收獲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極易發生霉變,應采用烘干機及時烘干,沒有條件的地區應及時晾曬,以防霉變。分段收獲的菜籽含水率普遍比聯合收獲的低,對于田間晾曬充分菜籽含水率低于10%的,可以不再烘干和晾曬,否則應及時烘干或晾曬。含水率在10%以下的菜籽,可堆2m高存放至高溫多雨季節來臨前,存放期1個月左右;水分含率在10%~13%之間的,矮堆或包裝存放,只能保存1~3周。若長期存放,應將含水率降至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