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美蓉
腹腔鏡下行闌尾切除術具有創傷小、切口感染率低、腸粘連發生率低、恢復快等多種優勢, 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普遍[1]。解放軍第一七一醫院選擇2011年2月~2012年3月間收治的52例患者, 由護理人員在術中實施精細配合, 對比實施常規配合的40例病患,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92例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I組52例, 男29例, 女23例, 平均年齡34.5歲, 急性單純性、急性化膿性各為22例、13例, 穿孔性/壞疽性8例,9例闌尾周圍有膿腫現象;II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齡35.0歲, 對應I組各類病癥, 例數各為19例、10例、5例、6例。兩組病患手術方式均為腹腔鏡切除術。對比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癥類型、術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可實施比較。
1.2 方法 行腹腔鏡切除治療時, 全程均由護理人員進行配合, I組中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精細護理, II組中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精細護理內容如下:①患者入手術室后, 給予其鼓勵與安慰, 進行心電監護,在右側上肢靜脈建立輸液通路, 調整液體滴注的速度。②在麻醉完成之后, 將患者體位擺成仰臥位, 雙臂放在身體兩側,以中單進行包裹, 以墊頭圈固定頭部, 以肩托支撐肩部, 以眼藥膏涂抹眼膜保護患者雙眼。③常規消毒鋪巾, 開通腹腔鏡通道之后, 將床頭位調整為腳高頭低位, 稍微向左傾斜, 若患者較為肥胖, 盡量減少這一體位停留時間。各項準備工作皆安排好后, 器械護士根據手術步驟, 逐一傳遞游離鉗、無損傷抓鉗、超聲刀、可吸收夾等器械。④術中, 密切關注腹腔鏡鏡頭霧氣產生狀況, 及時采用蘸有生理鹽水、5%碘伏的紗布對鏡頭進行擦拭, 確保視野始終清晰干凈。配合醫師進行將患者腹腔內氣體排盡, 將床位歸為零, 檢查器械設備,及時回收鏡頭, 完成手術操作。手術完成后, 為患者遮蓋衣物或被子, 做好保暖護理, 將其送入麻醉蘇醒室, 等待蘇醒,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1.0處理統計所有數據, 以χ2對數據實施檢驗, P<0.05, 證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情況如下, I組中0例中轉開腹術, 手術全部一次性成功, II組中2例因組織剝離時視野混亂, 而轉為開腹。I 組總發生率小于II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患手術并發癥比較(n)
腹腔鏡手術中各項操作較為精細, 手術后有潛在的并發癥危險, 僅行常規護理, 可能因為護理疏漏而需要轉為開腹術治療, 或造成并發癥[2]。本院本次研究中常規護理患者中有因腹腔鏡視野模糊、組織剝離混亂而轉為開腹者, 而且術后有15.00%的并發癥。因此, 這一高科技技術的臨床使用,對手術室中的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護理要求。通過實施精細護理, 手術一次性成功率達100%,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被控制在1.92%, 其與常規護理患者并發癥相比, 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總之, 在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中實施精細護理可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