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劉時珍 張靜
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和支柱產業,其高效利用對新疆的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對煤炭資源產業鏈的研究很有必要。新疆煤炭開采已有近百年歷史,但產業鏈的發展并不成熟,本文旨在深入挖掘煤炭資源開發流程和資源流動的基本規律,高屋建瓴地對煤炭資源縱、橫產業鏈進行系統分析。
煤炭資源開發從原始賦存開始歷經開采、洗選、加工、燃燒利用及貫穿其中的運輸部門等基本環節,實現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變[1]。以新疆某煤炭企業為例,煤炭開采和洗選的生產流程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地質勘探,測量選礦,煤礦井田開拓,礦井設計和建設,井巷掘進和支護,原煤開采(包括破煤、裝煤、運煤、采空區處理),回采工藝(包括采煤系統和采煤工藝),礦井通風,排水與安全,壓風,提升,礦井運輸系統,原煤準備與分選,產品脫水,產品干燥和煤泥水處理等步驟和工序[2](如圖1)。生產過程很難避免副產品、煤系伴生礦物資源、煤泥、煤矸石等廢棄物(剩余資源) 產生。

圖1 煤炭資源開發流程
1.2.1 煤炭產業鏈的含義
煤炭產業鏈始于原煤,止于消費市場,是以原煤開采和深加工為基礎,以產業關聯為紐帶,以煤炭企業價值增值為核心,以煤炭資源的分解和層級利用為節點,以煤炭相關產品和交通運輸、倉儲業為鏈接,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的一系列鏈條,尤其指圍繞滿足煤炭企業生產過程的最終需求所涉及的一系列具有上下游關系的企業集合[3]。
1.2.2 煤炭產業鏈的構建
煤炭產業鏈的構建與產業的前后向關聯關系密切,前后向關聯度是構建煤炭產業鏈的重要指標,煤炭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前向關聯程度指某煤炭部門增加單位產品可推動其他各部門的總產量;后向關聯程度指煤炭部門增加單位產品可拉動其他各部門的總產量。本文以煤炭開采與洗選業和交通運輸與倉儲業為例進行煤炭產業鏈的構建。
煤炭產業的后向關聯度用完全消耗系數表示。完全消耗系數越大,說明煤炭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越大[4]。


經計算得出,在12個大國民經濟部門中,與煤炭產業關聯度較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工業、金屬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等9大產業部門。煤炭產業是典型的基礎性行業,且位居上游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幾乎都有關聯。煤炭產業基本產業鏈圍繞煤電、煤化工和煤電高耗能產業展開:(1)原煤—運輸—電力—高耗能產業;(2)原煤—洗選—精煤/深加工—利用;(3)原煤—煤炭氣化/液化—利用;(4)原煤—洗選—其他資源—利用(如圖2所示)。
新疆煤炭生產和消費空間相對封閉,目前產業鏈條主要是實施煤—電—高載能產業的煤炭就地轉化與深加工。
煤炭產業最直接的縱向關聯由煤炭基本產業鏈體現,煤炭居于產業鏈上游,其縱向延伸以后向為主。依托上文所構建基本產業鏈,新疆煤炭資源產業鏈縱向延伸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1)原煤—洗選—中煤/精煤—電廠發電。此鏈條包括煤炭、水源、運輸距離等情況,建設大型坑口電站群,使煤—電—高耗能產業就地轉化。(2)原煤—洗精煤—配比—煤化工/原煤—煤制油、煤制甲醇和烯烴等。煤化工下游產業以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烴為基本原料生產,煤制烯烴項目會帶來較大污染。(3)原煤—煤炭氣化(煤制氣)、液化(煤制油)—煤化工—市場。煤炭氣化是液化的基礎,此鏈條包括合成氣的加工,制取二甲醚和烯烴等液體燃料。(4)煤炭—動力煤/泥煤/中煤/高碳煤矸石—電力—市場。煤電屬縱向關聯,一體化程度高,處于整個經濟鏈的上游,煤電矛盾突出。(5)煤炭—洗選—洗精煤—焦化(煤轉焦)、焦油、焦爐煤氣—市場。通過對焦油進行加氫催化去除氮、硫等雜質,利用減壓精餾技術提取出清油、酚油、萘油等。

圖2 煤炭資源基本產業鏈

圖3 煤炭產業鏈的縱向延伸
煤炭為非可再生資源,目前礦區在積極發展衍生的非煤產業,構建非煤產業鏈條是新疆實現煤炭資源轉型的基礎,對物流、市場、建筑、農林、交通與機械等資源與煤炭產業鏈整合,擺脫以煤為主的發展模式,與縱向產業鏈相互耦合成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集群升級,形成規模經濟。
煤炭資源橫向延伸產業鏈主要包括:(1)信息—煤炭—鐵路—口岸/物流公司—市場。此鏈條實現了現代產業信息聚合、符合大物流的趨勢。(2)煤炭開采—煤矸石—土地充填/建筑材料—工農業用地/房地產市場。煤矸石在開采和洗選過程中產生,可低熱值發電、采空區充填、鋪路、復墾造田及生產矸石磚、水泥等建筑材料[6]。(3)煤炭—鋼鐵—機械產業/爐渣—建材。煤炭產業與機械產業間有較強的后向關聯關系,能為其創造更多煤礦機械的需求,帶動鋼鐵產業的發展。(4)煤炭開采—煤層氣—電能/生活燃料/化工產品。此鏈條針對衰竭礦和廢棄礦等。采用地下氣化技術,水煤漿制備、煤層氣抽采系統和活性焦干法煤氣凈化技術,實現此鏈條的清潔化延伸[7]。(5)煤礦開采—伴生礦物—涂料、造紙、陶瓷/礦井排水—水處理站—工業用水/農業用水/自然環境[8]。本鏈條采用“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經濟發展模式[9],形成完整閉路循環,將污染降低。

圖4 煤炭產業鏈的橫向延伸
對于煤企來說,一方面在于開發,由于勘探技術和機械配置等問題限制,未能將原始賦存煤炭資源定性量級,導致開采時資源浪費嚴重,較好的資源不能充分實現價值。另一方面在于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組織方式和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組合方式不盡合理。
對于政府來說,制定科學的煤炭產業政策尤為重要,目前政府對煤炭產業鏈穩固拓展的支持有所欠缺,政府對煤炭產業鏈的政策引導和環境審批力度不足,煤炭產業的主導地位不突出。
新疆深處祖國內陸,交通不發達,運輸因素是新疆煤炭產業發展的瓶頸,煤炭產品外運的隱含能耗較大,而物流管理與煤炭企業集團不能同步構建,建立第三方煤炭物流公司和煤炭物流基地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煤炭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最大限度開采、廢棄物的回收和采煤塌陷區治理是解決矛盾的重中之重,開采規模通常很大,采場范圍內的農田和植被受到不可逆的破壞,剝離物的排棄會形成一系列污染效應。
(1)確定綠色開采方案,科學測算煤炭開采規模,加強煤炭產業鏈延伸技術、經濟和資源風險分析,規避產業鏈拓展風險,充分開發煤炭資源;完善礦區人員、煤炭資源、設備條件與市場之間的鏈接,推動產業鏈的有效合理延伸。
(2)政府應利用法律法規和經濟手段保證政策落實,如設立專項資金、低息貸款、減免稅收、政府采購、專題研發計劃等,促使煤炭產業鏈相關技術有效推廣。
(3)為解決運輸問題,應參照全國煤炭的需求中心建立物流基地,以合同形式為煤炭企業提供物流專業服務,根據煤炭供需情況和鐵路等運力情況儲備煤炭,加強延伸產品的生產。
(4)加強產煤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鏈科學延伸;遵循煤炭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態規律,按其開采流程在系統內部形成閉環流動,達到環境、資源和社會和諧發展,實現煤炭經濟循環產業鏈[10]。
[1] 劉星厚,任晨晨.煤炭資源流動的系統分析[J].煤炭科技,2009(04).
[2] 葉春.重構煤電產業鏈對策[J].廣西電業,2008(07).
[3] 張華國,余國合.新疆煤炭資源產業鏈的構建與優化[J].資源與產業,2012(02).
[4] 呂濤,聶銳,劉!.煤炭產業鏈的區域效率評價及優化策略[J].煤炭學報,2009(07).
[5] 張華國,余國合.新疆煤炭資源產業鏈的構建與優化[J].資源與產業,2012(04).
[6] 祁星鑫,王曉軍,黎艷,等.新疆主要煤區煤矸石的特征研究及其利用建議[J].煤炭學報,2010(07).
[7] 孫慧,趙淑英.基于DEA的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鏈低碳效率測度及優化策略[J].經濟論壇,2012(05).
[8] 陶志蕊.我國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構建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2.
[9] 于斌.煤炭工業循環經濟及園區發展模式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10(12).
[10] 趙淑英,王鑫.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