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大學新疆創新與管理中心 付迪 孫慧 黨菲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連接中亞、西亞、南亞和東西歐的重要通道,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積極貫徹執行“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與八國接壤這一獨特的地緣優勢,對外貿易取得長足發展。中國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的貿易聯系及經濟合作問題被許多學者所關注,如:孫永祥、張晶(2003)在國際政治經濟組織的框架下,研究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高志剛(2005)認為,新疆已經成為我國參與中亞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前沿陣地,也是中亞通向中國的大門。
本文依據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現實需要,以烏魯木齊海關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與研究文獻為基礎,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揭示外貿形勢的特點,并提出政策建議。
哈薩克斯坦經濟主要以油氣、采礦業和農牧業為主,重工業基礎好,但加工業十分薄弱,經濟發展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較大。吉爾吉斯斯坦的水利電力業和畜牧業較為發達。2001年,吉爾吉斯斯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平均關稅逐漸下降到較低水平。塔吉克斯坦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經濟比較落后,對外部經濟有較強的依賴性。烏茲別克斯坦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實力次于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工業在中亞地區舉足輕重,但是經濟結構單一。土庫曼斯坦以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作為支柱產業,中國與其的貿易主要以能源為主。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要遠遠強于中亞五國,在內外形勢良好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并步入穩步快速增長階段。俄羅斯的綜合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國家綜合經濟安全指數有所好轉。
2013年1至7月份,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的進出口貿易中,對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貿易額最大,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51.24億美元,同比上漲0.9%,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58.54%,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56%;對土庫曼斯坦的進出口貿易額最小,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0.88億美元,同比上漲3.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0.99%,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0.7%。同期,對吉爾吉斯斯坦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24.13%,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17.05%;對塔吉克斯坦5.6億美元,同比下降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7.80%,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5.51%;對烏茲別克斯坦5.51億美元,同比上漲23.7%,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6.23%,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4.4%;對俄羅斯2.61億美元,同比下降37.2%,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出口額的2.95%,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2.08%。

圖1 2013年1至7月份新疆對中亞五國及俄羅斯進出口額

2013年1至7月份,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的出口貿易中,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額最大,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44.45億美元,同比上漲32.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56.91%,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40.61%;對土庫曼斯坦的出口貿易額最小,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0.87億美元,同比上漲4.1%,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1.11%,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0.79%;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額累計為21.14億美元,同比上漲1.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27.07%,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19.32%;對塔吉克斯坦出口額累計為6.85億美元,同比下降0.8%,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8.78%,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6.27%;對烏茲別克斯坦出口額累計為2.68億美元,同比上漲25.1%,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3.43%,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2.45%;對俄羅斯出口額累計為2.11億美元,同比下降4.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出口額的2.70%,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出口總值的1.92%。
2013年1至7月份,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的進口貿易中,對哈薩克斯坦的進口額最大,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6.82億美元,同比下降60.4%,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63.04%,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43.64%;對土庫曼斯坦的進口貿易額最小,1至7月份累計值約為106萬美元,同比下降28.3%,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0.09%,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0.06%,對吉爾吉斯斯坦進口額累計為0.23億美元,同比下降20.5%,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2.02%,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1.40%;對烏茲別克斯坦進口額累計為2.83億美元,同比上漲22.4%,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29.94%,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20.72%;對塔吉克斯坦進口額累計為432萬美元,同比下降87.6%,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0.33%,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0.23%;對俄羅斯進口額累計為0.5億美元,同比下降74.2%,月均占新疆對中亞及俄羅斯進口額的4.57%,占同期新疆口岸邊貿進口總值的3.17%。

通過對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進出口貿易現狀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是中國新疆的主要出口國家;新疆對中亞五國及俄羅斯出口額雖然總體呈波動性上升趨勢,但表現出較明顯的差異性與不均衡性,外貿額增幅較大,但是比重較小,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疆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度的局限性影響。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新疆不可能生產出所有門類的優質產品,但是可以借助自身和內地的技術優勢,根據所具有的豐富的原材料,依據新疆本土的資源、資金和人力條件有選擇地建立起自己的優勢產業,不斷增強出口競爭力。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在多個領域的經貿合作有巨大潛力:一是以油氣資源開發為主要內容的能源合作;二是農牧業發展、綠洲節水灌溉、農產品加工合作;三是制造業、服務業、高新技術領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合作;四是投資保護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作;五是跨境旅游、沙漠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新疆與八個國家接壤,具備獨特的口岸優勢,創建新疆特色的自由貿易區,既不能沿用中國經濟特區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國外的模式,而是要從新疆地方特點和地緣形勢出發,摸索出一條建立中國新疆特色并且與國際接軌的自由貿易區模式,因地制宜,創新政策。因此,新疆應該充分發揮陸橋優勢、地緣優勢和邊貿優勢,利用外貿中的引力模型,加大與相鄰國家以及中亞、歐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增加外貿流量,從而建設成東亞各國通向歐洲、中亞的陸路重要通道。鼓勵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開展多領域、多形式的合作,不斷拓寬合作路徑,擴大貿易合作、科技合作、技術貿易合作、勞務合作、資源開發合作等范圍,構建多成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經貿合作格局;積極開展商品、投資、加工、服務、對外援助、工程承包等多元化的對外經貿合作,做到貿易與投資合作有機結合,經貿合作從“產品合作”層次逐漸向“產業合作”層次提升。
首先新疆應努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城市化進程,優化投資環境和區域經濟發展條件,完善交通運輸與現有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鐵路、公路及航空運輸能力,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協調過境運輸政策;其次,向中亞五國及俄羅斯投資者開放新疆境內的資源產業和市場,允許中亞五國及俄羅斯外商投資興辦金融和商業零售等三資產業,引導其以獨資、合資、合作、參股、控股等形式參與新疆的大開發建設,實質上擴大新疆對外開放程度。最后,深度開發和鞏固中亞五國及俄羅斯市場,并建立邊境自由貿易區,消除新疆對中亞五國及俄羅斯貿易及投資方面的障礙,以實現區域內貨物、服務、人員、資金、技術、信息六大要素的自由流動。
[1] 烏魯木齊海關網.http://urumqi.customs.gov.cn/tabid/7421/Default.aspx.
[2] 孫永祥,張晶.中國能源爭奪新態勢及我國對策的思考[J].天然氣經濟,2006(6).
[3] 王海燕.經濟合作與發展——中亞五國與中國新疆[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 高志剛.新疆與中亞五國在區域開放中的戰略地位與合作趨勢[J].開放導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