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衛思宇 黃彥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根本上說,就是強化市場、放松管制。然而,簡政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管好。“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協調運轉,車才能跑穩跑好跑快。
●4月24日,國務院第一批取消71項行政審批事項。
●5月6日,取消和下放61項行政審批事項。
●6月19日,第三批取消和下放32項行政審批事項。
●8月21日,國務院出臺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措施,同時取消76個評比表彰項目。
截止8月底,共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240項。
國務院機構改革
長期以來,政府保留的大量權利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政府的“手”伸得過長,一些該管的事沒管住管好,不該管的事卻管得過多過嚴。權責不清,導致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混亂。
毋庸置疑,中國經濟必須重回市場的軌道。但若從前提看,更應該首先約束政府的權力之手。為此,上任之初,李克強總理沒有強調政府要做什么,而是首先厘清政府不做什么。明確本屆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簡政放權。他說,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應該管的事”。李克強總理清晰地界定著“政府的角色”。
機構改革成為新一屆政府開局辦的第一件事。3月1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第一次常務會議,將涉及鐵路政企分開、衛生計生整合、食品藥品監管等方面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分解為72項任務,明確責任,簡化程序,限時辦結。截止6月底,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國務院組成部門減至25個,機構改革全部完成,甚至比預定期限提前了近10天。
這僅僅是一小步,如何圍繞“權力下放”,全面轉變政府職能,才是更核心的一環。事實上,中國歷次機構改革都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軸心。然而,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還是未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對此,李克強總理坦言,機構改革不易,轉變職能更難,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不是說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克強總理履職半年,國務院已分四批取消和下放200多項行政審批權,并做出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決定。他曾經承諾在本屆政府內取消和下放近600個項目,已經完成三分之一。
金融、養老、交通、文娛教育、醫療保健等服務業是促進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關鍵,而這些行業此前普遍受到較多管制。今后將逐步放開市場準入,釋放改革紅利。專家分析,簡政放權后,市場得到“松綁”,這將激發服務業釋放巨大活力,從而拉動消費,實現經濟結構調整。
“隨著一批行政審批權的取消和下放,‘跑部前進’現象將有望消失,國務院各部門將從全能型走向有限責任型,并減少微觀事務管理,重心轉為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這將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水平,也為激發市場活力提供了內生動力”。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對此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簡政放權”并不是單純的縮減政府機構、下放權力,還要創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
“放”,體現政府改革的勇氣,“管”則是政府責任的擔當。在強調政府放權、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市場并非萬能,缺乏監管的市場會出現種種“病態”。社會組織也并非力量無限,在社會和個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還需要政府“兜底”。有了政府的有效監管,才能培育良好的市場經濟;有了政府的“兜底”,社會和個人才能沒有后顧之憂,輕身前行。
上世紀80年代末,阿根廷采取了激進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方案以挽救陷入滯脹的經濟。雖然經濟活力被激發,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致使金融泡沫積累破裂。此后政府決定重新介入,在2008年后又出現過度管制的跡象,其負面效果近幾年已有顯現。
“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這是簡政放權最常遭遇的困局。因此,新一屆政府對此保持高度警惕,“該放的堅決放開到位,該管的必須管住管好”。對于市場監管,李克強總理強調:“一定要把監管重點放在民眾反映強烈,對經濟社會發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領域上來。譬如食品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它涉及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擔起這個責任。”
5月份以來,國務院兩次召開常務會議,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嬰幼兒奶粉質量、環保等問題,修補制度“漏洞。7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使群眾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新政正努力探索“有形”和“無形”之間的平衡點,尋找一種能夠更加平衡的宏觀經濟管理體系。“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相反,一些特定的領域,政府今后不僅要管,而且還要讓“手”伸得更長一些,管得更細一些。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也指出,簡政放權,向市場、社會放權,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和社會的活力,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事后監管,做到不該管的不管不干預,該管的切實管住管好,從根本上克服政府職能越位和缺位的問題。
“放”就要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管”就要把該提供的服務落實到位。李克強總理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釋放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改革紅利,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重要動力。